私募股權基金
私募股權基金,又指私募股權投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E,是根據投資領域劃分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是對未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主要是通過未來上市流通收回投資收益和成本,或者通過上市公司的收購實現退出。
私募股權的贏利點
「股權私募的贏利點,主要就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IPO火熱對一級市場的帶動作用很大。同時PE、VC對中國創新創業、中小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中小企業基金在產業進步、社會就業、企業融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上述人士表示。
天使投資(Angel)
大多數時候,天使投資選擇的企業都會是一些非常非常早期的企業,他們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產品,或者僅僅只有一個概念。而天使投資的投資額度往往也不會很大,一般都是在5-100萬這個範圍之內,換取的股份則是從10%-30%不等。大多數時候,這些企業都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上市。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一般而言,當企業處於創業初期階段,比如說雖然已有了相對成熟的產品,或者已經開始了銷售,但尚未形成市場規模,也沒法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天使投資那會兒的100萬資金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猶如毛毛雨,無足輕重了。因此,風險投資成了他們最佳的選擇。
如果需要現實例子的話,國際知名的VC公司包括凱雷基金(Carlyle Group)、新橋投資 (Newbridge Capital)、量子基金(Quantum Fund)、黑石集團(Black Stone)、IDG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等。
投資銀行(IB,Investment Banking)
它有一個我們常說的名字:投行。一般投行負責的都是幫助企業上市、重組、兼并收購,還有證券發行、承銷等等,然後從成功融資後的金額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常見的是8%,但不是固定價格)
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
即企業併購,包括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國際上習慣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統稱為M&A,在我國稱為併購。儘管這兩個詞經常作為近義詞連在一起出現,兩個詞義之間還是有細微的差別的。
收購(Mergers)
當一個公司接管了另一個公司,並作為新的所有者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那麼這樣的行為被稱之為收購。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被收購的公司已經不存在了,採購者吞併了其業務而繼續存在於股份交易市場上。
兼并(Acquisitions)
嚴格意義上來講,兼并發生在兩個實力相當的公司,強強聯合達到資源整合。雙方達成協議成立一個新的公司來取代原來兩個公司單獨運營。這種情況更精確的被稱為「對等兼并」。原來兩個公司的股份將會被新公司的一支股份替代。例如,戴姆勒·奔馳和克萊斯勒兼并成為新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
M&A與天使投資、PE、VC的關係有那些?
併購基金目前多出現在成熟市場,屬於私募股權投資(PE)中的高端,也是目前歐美成熟市場PE的主流模式。與天使基金和VC不同,併購基金選擇的對象主要是成熟企業,而天使基金和VC主要投資於創業型企業;傳統的併購基金旨在獲得目標企業的控制權、謀求對企業的管理權,而天使基金、VC以及狹義的PE則以參股形式存在、較少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
母基金FOF(Fund of Funds,FOF)
FOF和TOT都是」組合基金」模式中常見的投資方式。用比較簡練通俗的語言給大家介紹一下FOF,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俗稱「母基金」。
FOF和一般基金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那就是他們投資目標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基金投資的項目非常廣泛,常見的有股票,債券,期貨,黃金這些廣為人知的項目。FOF則是通過另一種方法來投資——他們投資的是基金公司。
TOT (Trust of Trusts)
字面上來理解就是「信託中的信託」,也就是一種專門投資信託產品的信託。從廣義上講,TOT是FOF的一個小分類。
目前國內TOT的普遍操作模式為某機構募資,在信託平台成立母信託產品,由母信託產品選擇已成立的陽光私募信託計劃進行投資配置,形成一個母信託產品投資多個子信託的信託組合產品。
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GP)
大多數時候,GP,LP是同時存在的。而且他們主要存在在一些需要大額度資金投資的公司里,比如私募基金(PE,Private Equity),對沖基金(Hedge Fund),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這些採取有限合夥制的公司組織中。GP是那些合夥企業的代表人,換句話說,GP是那些具體決定投資決策,以及公司經營管理的人。
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出資人。很多時候,一個項目需要投資上千萬乃至數個億的資金。(大多數投資公司,旗下都會有很多個不同的項目)而投資公司的GP們並沒有如此多的金錢——或者他們為了分攤風險,因此不願意將那麼多的公司資金投資在一個項目上面。而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他們有很多很多的現金,卻沒有好的投資方法——放在銀行吃利息在金融界可是個純粹的虧錢行為。於是乎,LP就此誕生了。
原始股
在公司申請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盈利和發財的代名詞。
原始股票的購買機會是十分有限的,購買者多為與公司有關的內部投資者、公司有限的私募對象、專業的風險資金以及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他們投資的目的多為等待公司上市後出售手中的原始股票,套取現金,獲取投資的高回報。
投資原始股如何獲益
通過企業上市可獲取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高額回報,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從中得到第一桶金。
通過分紅取得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現金分紅,基本上只要公司體制好,年年獲利,就算不上市,投資者仍然享有每年的高額分紅獲利。
投資原始股獲取收益的途徑有哪些?
投資公司上市了IPO套現: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未來戰略新興版
併購:所投資公司被同行業其他公司收購(如打車公司「滴滴打車」之前收購「快的打車」、「攜程網」收購「去哪兒」等等)
股權轉讓:股權投資是分早期後期的,一般分成天使輪、A、B、C、D輪等等,投資早期天使輪或A輪、B輪,那可以轉讓給後面C、D輪,不等公司上市提前退出從而獲得收益。
回購:有些投資項目因為業績或戰略考量,會進行回購,比如我們投資某公司X萬股權,到約定時間會被該公司以X+S萬加價回購。
關鍵人條款(key Man Clause)
是指當指定的基金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身故或離開基金時,基金將暫停投資或解散並清算。
關鍵人物的退出、離開或者更換,可能對基金運作產生重大影響。關鍵人一般是指在基金募集、項目獲取、投資決策、增值服務、投資退出等重要環節發揮關鍵性作用的團隊核心成員。因此,關鍵人條款通常是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協議的必備條款。
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是一個企業向基金亮家底的過程,規範的基金會做三種盡職調查:
行業/技術盡職調查:
財務盡職調查:
法律盡職調查:
優先股
優先股是英美法系國家發明的概念,無論上市與非上市公司都可以發行優先股。優先股與普通股相比,總是在股息分配、公司清算上存在著優先性。巴菲特特別喜歡投資優先股。
優先股和普通股相比肯定有優先性。主要體現在公司清算時基金投資的優先股優先受償;在股息分配上,公司分紅的話基金先分;在退出機制上,特彆強勢的基金還要求在退出上給予優先股股東優先於國內股東退出的權利。
PE基金投資門檻、期限及費用
投資門檻:通常基金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投資門檻300萬元、500萬元較為常見;基金規模在5億元以上的,投資門檻1000萬元較為常見。
期限: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較長,一般為5-8年。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設置分為投資期、退出期、延長期。
費用:不同的基金根據規模、募集期、基金期限和管理機構的不同,費用設置也不同,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費用:
認購費:認購費是投資者在基金募集期內認購基金一次性繳納的費用,此費用主要用於基金的市場推廣、銷售、註冊登記等募集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一般來說為投資者承諾出資金額的1%-3%。也有一部分基金不收取認購費;
管理費:管理費是支付給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報酬,一般按年收取。
業績報酬:私募股權基金在分配收益前要提取部分利潤給基金管理人,這部分利潤是基金管理人的最主要收益。形式上可以是基金全部盈利的20%,或者按項目分取盈利的20%,也可以是在剔除給投資人保底收益之外的盈利的20%。
PE基金的監管機構
2013年6月27日,中央編辦發布《關於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證監會負責制訂私募股權基金的政策、標準與規範,對設立私募股權基金實行事後備案管理,負責統計和風險監測,組織開展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違紀行為,承擔保護投資者權益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組織擬訂促進私募股權基金髮展的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研究制訂政府對私募股權基金出資標準和規範、出資比例和退出機制。
企業估值
企業的估值是私募交易的核心,企業的估值定下來以後,融資額與投資者的占股比例可以根據估值進行推算。
估值方法:市盈率法與橫向比較法。
市盈率法
對於已經盈利的企業,可以參考同業已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然後打個折扣,是主流的估值方式。
橫向比較法
即將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態與同業已經私募過的公司在類似規模時的估值進行橫向比較,參考其他私募交易的估值,適用於公司尚未盈利的狀態。
投資保護——董事會的一票否決制
公司標準的治理結構是這樣安排的,股東會上,股東按照所代表股權或者股份的表決權進行投票;董事會上按董事席位一人一票。無論如何設計,私募投資人均無法在董事會或者股東會形成壓倒性優勢。因此,基金往往要求創立某些可以由他們派駐董事可以在董事會上一票否決的「保留事項」,這是對私募基金最重要的保護。保留事項的範圍有多廣是私募交易談判最關鍵的內容之一。
業績對賭(業績調整條款、業績獎懲條款)
業績對賭機制通過在摩根史坦利與蒙牛的私募交易中使用而名聲大噪。根據披露的交易,蒙牛最終贏得了對賭,而太子奶輸掉了對賭,永樂電器因為対賭的業績無法完成被迫轉投國美的懷抱。
反稀釋
投資人比較害怕的情形是信息不對稱導致一輪私募交易價格過高,後期投資的交易價格反而比前期投資低,造成投資人的帳面投資價值損失,因此需要觸發反稀釋措施。
回贖權
當一切條款均無法保證投資者的獲利退出時,特別是投資三五年後企業仍然無望IPO,投資人也找不到可以出售企業股權的機會,投資人會要求啟動最終的「核武器」——回贖權,要求企業或者企業股東把投資人的投資全額買回,收回初期的股本投資,並獲得一定的收益。
渦輪
Warrants(香港投資者生動地譯成「渦輪」),在股票市場稱為權證,在私募交易中稱為購股權或者期權,都是投資人在未來確定時間按照一定價格購入一定數量公司股權/股份的權利。
渦輪的使用在於鎖定下一輪投資的未來收益。渦輪的價格一般低於公允市場價格,在公司經營狀況較好、投資者的股權已經大幅增值情況下,投資人以折扣價(一般高於首輪的投資價格)再行購買一部分股權,理由是公司價值增長有投資人的貢獻,增資應當有優惠。渦輪也可以理解為有條件的分期出資。
|總結|
私募股權投資的基本知識點,今天就整理到此,關於未來私募股權投資的機會,筆者認為還是非常巨大的,投資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投資未來價值快速增長的項目,比如說5G的相關應用產品、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高科技產業等。當下我國很多一部分實體產業的利潤不如服務業,服務業增長的趨勢在所難免,金融和資本運作為高端的服務業,在時代所需的情況下投資必定會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