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是虛寒體質嗎?!本文帶你了解虛寒體質的辨識跟調養

2019-08-26     答摩健康

今天潘毅老師帶大家詳細了解虛寒體質的辨識跟調養。


一、虛寒體質的定義

虛寒體質,又叫陽虛體質。「虛寒」跟「陽虛」是個什麼關係呢?


我們先複習一下陰陽學說。陰陽學說的最原始思維是源於日光的向背。曬到太陽的地方屬陽,背陰的地方屬陰。


那麼陽虛,按感覺,就是陽光不足,而陽光代表熱能,陽光不足就是熱能不夠,火力不足。所以,虛寒體質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怕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寒底」。


「陽虛則寒」,就是對虛寒體質的認識基調。


現在,我們可以給虛寒體質下個定義了:


虛寒體質,就是指人體陽氣不足,溫煦、推動、振奮功能減弱,表現出以寒象及人體功能降低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二、虛寒體質的基本表現

那麼,它有什麼基本表現呢?


平素怕冷,或局部易有冷感,手足涼,喜溫熱飲食,不耐寒涼食物,精神不振,面色無華,口淡,稍活動即易出虛汗,性功能偏弱,大便常稀,小便清長,性格多內向,喜靜少動,舌淡白而胖大,有齒印,舌苔白,脈細無力或脈率偏慢。

我們分析一下這組表現的原理:


1.「陽虛則寒」,陽氣虛虧,不足以溫煦形體,所以見平素怕冷或局部有冷感,手足發涼。

2.體質寒,自然本能地喜溫熱飲食,以自我補充陽氣;反過來理解,就是不能耐受寒涼食物。

3.陽主興奮,陽氣虛少,鼓動振奮心神不足,就易見精神不振。

4.陽氣代表功能,陽氣不足就易導致人體功能減弱:

a.腎主生殖,主水液。假如腎陽虛,火力不足,就易見性功能偏弱;又若爐中無火,致水不能蒸騰為用,則見小便清長,這是腎不主水;

b.若脾陽虛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水谷下走腸間,則大便常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化生不足,氣血不榮肌膚,則面色無華;

5.陽氣虛,固攝功能減弱,稍活動即容易出虛汗。

6.陽氣不足,性格方面就易偏陰,而多見內向,喜靜少動。

7.舌淡白而胖大,有齒印,舌苔白,脈細無力或脈率偏慢都屬虛寒之徵。

分析虛寒體質的成因,大概有下面幾種情況:


1.先天方面


先天稟賦不足,比如父母本屬陽虛體質,或母體妊娠調養失當,元陽不充。


2.後天方面


或因後天調養不當,屬陽的養分不足;或過食寒涼食物或藥物,或寒性疾病傷及陽氣;或房事不節,陽隨精泄;或勞倦內傷而耗陽氣,漸至陽衰等。


知道了形成因素,虛寒體質的人就參照它,能夠避免的就儘量避免。


可能剛才陽虛的表現太多,我們現在把它濃縮為辨體質要點,就以「虛」「寒」兩個字來概括。


注意,陽虛質的程度有輕有重,陽虛的定位也有所不同,所以,不是每個陽虛體質者都會具備以上的全部表現,只要具備其中的某些表現,符合「虛」與「寒」的特徵,就基本可以判斷為陽虛質了。


如果落實到體質量表之中,即便同樣是陽虛質的人,得分還可以有高低的不同。


三、虛寒體質的調理方法


下來,我們最好還要知道虛寒體質容易得什麼病,或容易出現在什麼疾病背景下。

常見病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結腸炎,慢性胃炎,腸易激惹綜合徵,性功能減退,不育,宮寒不孕,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易感冒等。

下面就是它的調理方法。

虛寒的本質是陽虛,「虛則補之」,當然就應該是補陽了。而補陽的方式,輕的,我們可以用食物,稍重一點,可以是藥物或中成藥,還有艾灸。

常用的補陽食物有什麼呢?

核桃仁,羊肉,雞肉,雀肉,狗肉,羊骨,鹿肉,鹿尾,牛肉,雀卵,對蝦,糯米,肉桂,大蒜,胡椒,生薑,海參,淡菜,蚝,荔枝。


這裡挑幾味食物來講講。


1.羊肉


其中的羊肉,為山羊或綿羊的肉。


性味甘、熱,具有健脾溫腎、益氣養血的功效,主治腎陽虧虛,脾胃虛寒,氣血虧虛。醫聖張仲景就有當歸生薑羊肉湯。


2.肉桂


肉桂性味辛、甘、熱,具有補元陽、暖脾胃、通血脈、引火歸元的功效。


主治陽虛火衰,尤其是脾腎虛寒、宮寒。


它的用法,焗服或煎湯(後下)。


比如有一款肉桂紅糖茶:桂皮3~6克,紅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溫服。治婦女產後或宮寒腹痛:


如果月經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紅糖,適量水煎煮幾分鐘,分2次服下,可調治宮寒導致的行經小腹冷,月經量少,色暗。


也可以用肉桂粉一克左右,放到粥裡面攪勻服用,這是以粥之陰質包肉桂的陽熱,補起陽來就不容易上火。


溫馨提示,肉桂比較動血,所以,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服。


3.胡桃仁


就是核桃仁。性味甘、澀、溫。具有補腎益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腎陽虛引起腰痛、尿頻、久咳喘促、腸燥便秘。


內服:煎湯9~15g;單味嚼服10~30g。


治腎不納氣,呼多吸少的氣喘:胡桃肉、人參各6g,生薑5片,大棗7枚。水煎服。


我們除了知道該吃什麼,還得知道不該吃什麼,也就是「食忌」。


虛寒體質的人,應該忌一切涼性、寒性、生冷飲食。


常用的補陽藥物有:冬蟲夏草、鹿茸、海狗腎、蛤蚧、紫河車、巴戟天、狗脊、附子、乾薑、肉桂、淫羊藿、補骨脂、韭子、沙苑子、仙茅、菟絲子、肉蓯蓉、鎖陽、杜仲、續斷、巴戟天等。


以上藥物都具有補陽作用,要注意的是:它們補的方向並不完全相同。


比如我需要溫暖感,那麼就是熟附子、乾薑、肉桂這類比較好。這裡要注意:附子有毒,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假如想提高性功能,那麼就是淫羊藿、韭菜子、鹿茸、海狗腎、蛤蚧、巴戟天、仙茅、肉蓯蓉等。


如果是腎不納氣,那麼就是冬蟲夏草、蛤蚧、補骨脂、核桃仁比較好。


當然,這裡要注意價格,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可以用冬蟲夏草,經濟條件不算太好的,可以用補骨脂跟核桃,蛤蚧也不算太貴。

我們再看看常用的中成藥


濟生腎氣丸,金匱腎氣丸,附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理中丸,右歸丸,壯腰健腎丸。


這些中成藥之中,補陽效果不太猛的,是濟生腎氣丸、金匱腎氣丸。而同仁堂產的金匱腎氣丸,實際上是濟生腎氣丸的配方,因為裡面有牛膝可以引火歸元,吃它相對沒那麼容易上火。


而補腎陽力量比較夠的,是右歸丸。如果是補脾陽,一般用理中丸。而附子理中丸則用在脾腎陽虛。壯腰健腎丸,顧名思義就大概知道了。


我們再介紹一下常用穴位


神闕,中脘,關元,命門,腎俞,氣海,太溪。


陽虛患者,建議用艾灸。


脾陽虛比較好用的是神闕,胃陽虛用中脘。


其他穴位大部分是補腎陽的。當然,對腎陽虛,在不同需求下,選擇穴位是略有差別的。

以上溫補,補陽時機的選擇是有些講究的,也就是要有技巧。


說到陽虛進補,多數人選擇冬令進補,這可以理解的。陽虛的人,為虛寒底子,再遇隆冬,特別難熬。這個時候,病情最重,所以這個時候進補,最能減輕痛苦。


這個時候進補,還有一個優點,我們複習一下四季的太極圖。


冬天,天地陽氣是藏在了土裡面,也就是說,人體的陽氣也深藏在人體的下部跟內部。這個時候補,補進去的陽氣容易內聚跟下沉,不容易上火。但由於這個時候陽虛的狀態是比較重的,所以,補的分量就應該重一點。


如果從經濟學原則出發,陽虛的人,冬天並不是進補的最佳時機。因為這個時候,身體的寒與天地自然的寒是兩寒相加,這個時候就不太容易取得全效。


所以,就有了冬病夏治這種選擇。什麼是冬病夏治呢?


冬天容易加重的病,多半是陽氣虛。


陽氣虛的病人,到了夏天,應該是一年之中陽虛狀態最輕的,加上天地自然此時是大熱的,陽虛的人已經得天地陽熱的幫助。這個時候,身體不算太寒,再藉助藥物之熱以驅散陰寒,這是以三熱對付一寒,當然就容易。


比如三伏天的天灸,就是冬病夏治。


這個時候給他進補,最容易補得有效。還有,此時假如用食補或者藥物來補,分量都不需要太重。


但夏天補陽也有個技巧,我們回想一下夏天的太極圖。這時候陽氣都在地面,那麼把人放進去,就是陽氣都在人體的上半部分,這個時候補陽就容易上火。


所以,冬病夏治,在補陽的時候最好加上點潛陽的藥物,把補足了的陽氣往下拉,往下墜。


一般來說,調理陽虛質最好是慢溫緩補,就像慢火、老火煲靚湯一樣,才能有效而又副作用少。

下來是這類型人的運動鍛鍊方法。


陽氣不足的人,在體育鍛鍊方面當然也講究如何補充陽氣,或者至少不會消耗太多陽氣。


中醫有句話叫做動則生陽,適當的體育鍛鍊可以振奮人體陽氣,甚至有利於陽氣的化生。


但陽氣不足的人,體能比較差,所以要特別注意運動量,不要太過,因為運動量太過,會耗損陽氣。


《黃帝內經》就有個原則,叫作「形勞而不倦」。也就是說,形體要勞作,但不要去到疲倦狀態,這就是適合的量。這可以作為陽虛體質者的體育鍛鍊準則。


就現代觀念而言,最好是做有氧運動,也就是在體內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鍛鍊。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


這種鍛鍊,不但能改善心肺功能,調節精神狀態,還可消耗體內脂肪。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健身舞,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


一些有內養強壯特色的傳統功法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各種配合呼吸的站樁或者打坐。


另外,在時間選擇上,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觀點。一年之中的春夏以及一天之中的上午,是自然界陽氣發生與充盛到時候,所以,春夏及上午是陽虛質者最好的鍛練時機。


地點最好在室外的陽光下鍛練,可以充分借自然界的陽氣以補充、振奮自身陽氣。反過來,少在陰冷及潮濕環境下鍛鍊。


另外,鍛鍊的時候,注意不可大量出汗。別忘了,汗孔又叫「氣門」,汗出太多,人體的陽氣就容易隨著汗而外泄,所以要防汗多傷陽。


還有,陽虛體質人容易受風寒侵襲,所以,鍛鍊時應注意保暖避寒。

補充陽氣,南師推薦肚臍貼

戳了解詳情,陽氣十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udD2WwBJleJMoPMf6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