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乾隆真得來過博山嗎?

2019-04-23     淄博二三事

《博山民間文學集成》中有一篇《琉璃之鄉的傳說》,其中有這樣的記述:「相傳,乾隆皇帝見到這些琉璃品,大為讚賞。於是動了觀光琉璃之鄉的念頭。一日,乾隆皇帝微服出宮,攜帶幾名隨從來到博山,沿西冶街一路觀賞,驚嘆不已。且說博山琉璃工匠,性情豁達、豪放,常與過街行人戲鬧取樂。乾隆與隨從人員身穿布衣,工匠們哪裡知道是皇帝駕到,見一行人在爐前觀看,也上前與他們戲耍。有的搔乾隆的後脖,有的摸乾隆的屁股。

一時間歡聲笑語,好不熱鬧,乾隆皇帝也嘗了嘗『與民同樂』的滋味。他們又走了一段,乾隆悄悄問隨從:『這條街是什麼街?』其中一名隨從剛要說出『西冶』二字,另一名隨從心想,這『西冶』與『戲野』諧音,恐有冒犯皇威之嫌,惹怒了皇帝,想到剛才的場面,於是靈機一動,隨口說到:『這是條鬧龍街!』乾隆含笑點頭,與隨從過街而去。事後,工匠們得知,戲鬧的就是當今萬歲乾隆皇帝,於是在博山琉璃工匠中就有了這樣一句自豪的話:『咱爐匠連皇帝的屁股都敢摸。』」

此文雖用傳說解釋了西冶街俗名「鬧龍街」的由來,但是,人們卻把傳說當作了真的出處,把「乾隆來過西冶街」當成了實事。

《博山地名故事》一書,以《琉璃之鄉西冶街》為題,轉錄了《博山民間文學集成》中的「琉璃之鄉的傳說」,故事的搜集者仍然是鄭毓宏,只是傳說的前後文字略有改動,而中間乾隆來過西冶街的傳說部分隻字未改。但是筆者注意到,在傳說之後加了一句「傳說歸於傳說,乾隆是未曾來過博山的」。可見編者也注意到了「傳說」帶來的錯論和誤識,想用此話加以糾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博山歷史文化遺產》(第三輯)有《龍燈舞》一文,文中也講了一個關於皇帝來西冶街的傳說:「傳說,康熙三年(1664年)元宵節,康熙皇帝微服出宮,前往顏神鎮拜望年邁歸里的恩師孫廷銓。翌日返回,孫師相送。當康熙駕驢行至盛產琉璃的西冶街時,被滿街五光十色的琉璃產品和絢麗多彩的龍形花燈所吸引,好是高興。正當此時,一列列龍燈舞隊伴著鞭炮聲和鑼鼓聲疾馳而來。毛驢受驚,康熙跌下,大怒。孫廷銓急忙向前解釋道:『此街乃『戲龍街』。皇上你雖然微服出訪,但天卻知曉『真龍天子』到此,故眾龍與你戲之。』康熙聽後甚喜,昂昂而去。『戲龍街』也從此叫響。」

《琉璃之鄉的傳說》中的皇帝是乾隆,而《龍燈舞》把皇帝改成了康熙。康熙的出現,就與博山鄉賢孫廷銓有了牽連。不過,康熙1654年出生,1662年登基,同年孫廷銓官拜內秘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1664年元宵節,康熙微服出宮來博山拜望年邁歸里的恩師孫廷銓,而孫廷銓稱「患怔沖之疾」,告病請歸,回到故鄉顏神鎮,是在1664年的冬天。且不說康熙來博山時,年僅10歲,還騎驢而歸。從時間來看,「1664年元宵節」,康熙「前往顏神鎮拜望」「1664年冬」才「年邁歸里的恩師孫廷銓」,顯然鬧出了康熙的「拜望」早於孫廷銓「歸里」的笑話。傳說實乃瞎編。

雖是瞎編,卻無意中卻觸及到了「西冶街」俗名「鬧龍街」的來歷:「鬧龍街」的確與「舞龍燈」有關。

博山的鬧元宵,叫扮玩,也叫玩十五,其歷史久遠。除特殊年代外,玩十五成了山城人過年的盛宴。博山人根據拿手絕活,編出了「李家窯的旱船,十字路的車子燈,三元的芯子,木器廠的高蹺,西寨的龍燈......」民謠。各個地域的技藝高超,精彩絕倫。看扮玩,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關於玩龍燈,唐宋時期,在博山的「社火」活動中,已有龍燈舞的表演。明永樂年間(1403-1424),博山龍燈進入興盛期,清康熙年間(1662-1722)已在轄區普及。以玩龍燈出名的西寨村在西冶街的西面,一條街直通西冶街。西寨是琉璃爐匠集中的地方。琉璃行業的人喜鬧,把扮玩叫做鬧十五,也喜玩,把龍燈舞叫做玩龍燈。提起西寨玩龍燈,人們誇張地讚譽到:西寨街上的大人小孩只要是會走的都會玩龍燈。

筆者採訪了玩龍燈世家劉升福先生,劉先生一一講述了玩龍燈的細節之後。春節一過,西寨村的女人們縫扎龍燈,男人們練起鑼鼓,整個西寨開始準備鬧十五。1面高照、6個燈籠、1支鑼鼓隊、16個火彈、50朵雲彩、1個龍珠、2條龍燈……不亞於上演一台大戲。玩龍燈等要占用兩套人員,加上服務人員,算下來一支玩龍燈的隊伍要近200多人。

每到玩龍燈的時間,在北寨和西寨的Y形路口,要扎龍門,即彩門。彩門兩邊點燃兩炷高香,開始前要舉行祭拜儀式。玩龍燈從過彩門開始。一條龍燈,一頭一尾加上七節龍身,足有36米長。龍燈先在西寨和北寨之間行走,雲彩圍著龍燈,很是壯觀。龍燈看似要出龍門,卻一轉身又回到原處。再次轉回,龍頭探出龍門,看似要出來,卻又立馬回去……先是雲彩飄出龍門,以蛇形步伐串花。龍還在西寨,雲已經飛到西冶街了。高照、燈籠、鑼鼓隊、火彈,依次打前陣,加上龍珠、龍燈,玩龍燈的隊伍長達數里。雲彩從西寨到西冶街,再回到西寨圍著龍轉圈,來來回回引龍三遍,龍燈才如從天降下,向西冶街飄閃而去……玩龍燈除了有小跑步、地弓架、海底撈月、盤(穿、翻)花等步伐和花樣,還有兩種步伐叫「慢逛街」「快逛街」。

所謂逛街當然指逛西冶街,「舞龍逛街」,那不正是一個「鬧」字嗎?

西冶街上玩龍燈,這正是西冶街俗名「鬧龍街」的來歷。

註:圖片來自網絡及劇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自「徐道」

特此致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uJvCGwBmyVoG_1Z3hMR.html














興衰洪山礦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