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廣藥起訴加多寶「虛假宣傳」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圖蟲創意
王老吉也好,加多寶也好,雖然嘴上都不肯承認敗局,數據也可以有選擇地公布,可市場不會騙人。去看看街邊賣的涼茶是什麼時候的?事實是,要找到一家賣涼茶的便利店,也沒以前那麼容易了。
不知何時起,走進街頭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冰櫃里已經少有加多寶和王老吉的身影。人們似乎已經不記得,中國涼茶曾經有過把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紅牛等飲料都捶成手下敗將的高光時刻。
2011年,如日中天的中國涼茶行業發生大地震:廣藥要收回「王老吉」商標,與加多寶的母公司鴻道集團正式開撕,並在次年7月的法庭上大獲全勝。
從此,原本在業內占據絕對霸主地位的王老吉涼茶,被一分為二——商標歸了廣藥,但涼茶配方是鴻道集團自己的。
那時,「王老吉」商標的價值已超千億人民幣。失去了「王老吉」的鴻道集團,重新打造了自己的涼茶品牌加多寶。
此後數年,涼茶市場變成了加多寶與王老吉的戰場,告商標、告廣告語、告虛假宣傳、告包裝、告配方……在法庭上,王老吉連下數城;在營銷上,加多寶卻賺盡同情淚。
市面上可供購買的涼茶配料包。
兩家公司最近落幕的一起官司是「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廣告語糾紛案。8月16日,打了5年的官司迎來終審判決:
加多寶賠償廣藥集團、王老吉公司共計100萬元,要求加多寶公司立即停止發布包含「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廣告詞的廣告,停止使用並銷毀印有「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廣告詞的產品包裝;駁回廣藥集團、王老吉其他訴訟請求。
至於「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原來的紅罐王老吉改名加多寶涼茶了」這一類廣告語,法院認為,並未構成虛假宣傳行為。
此前,加多寶在三起虛假宣傳糾紛案里被判賠償金額累計高達2000萬元,在終審判決中,賠償金額降到了100萬元。
王老吉沒拿到太多錢,加多寶沒占到太多理,誰也沒討到多少好處。然而,這只是雙方几十場官司的其中一個而已。
舊時香港的涼茶鋪子。
原本只是廣東特色的涼茶,是怎麼普及到全國的?在這個問題上,沒人能忽略加多寶的貢獻。
1990年,鴻道集團從香港王老吉後人手中拿到了王老吉涼茶配方的授權。但是,王老吉還有傳人留在廣州,這一支手中也握有王老吉品牌。
1949年,廣州的王老吉歸入國有企業,這之後,王老吉幾經波折,直到1986年才被重新註冊為商標。
兩支後人、兩個商標,導火索已經埋下,只看當時的鴻道集團去不去踩。後來我們都知道,為了北上賣茶,鴻道集團邁出了這一步。
1995年,陳鴻道和廣藥籤訂合同,獲得了在內地使用王老吉商標的許可,分離了大半個世紀的香港「王老吉」和廣州王老吉重新結合在一起。
加多寶集團主席陳鴻道
在這之前,廣藥集團自己生產的盒裝王老吉已經賣了兩年多,但並未引起太大反響。陳鴻道揮師北上之前,王老吉涼茶在大眾心目中並不是飲料,更像是一種常見藥品或保健品。
走進街頭巷尾的涼茶鋪,伸出舌頭給老闆看看,然後由老闆建議你該喝降火的還是解暑的,是有病治病還是無病防病,這也是當年的盒裝王老吉銷量不振的原因。
大眾習慣飲涼茶時對症下藥,而貨架上的盒裝涼茶並沒有「看診」的功能,偏苦的口味也並不適合日常飲用。
當時,廣藥集團的精力主要放在藥而非飲料上。王老吉藥業市場總監賀慶曾在採訪中說道:「既然有人願意做飲料,我們的資源自己也使用不上,不如出租算了。」
在廣藥眼中,早期銷量不見起色的王老吉相當雞肋。/ 圖蟲創意
涼茶發源於廣東,也基本上止步於廣東。直到2000年後,陳鴻道用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改變了涼茶這一品類的命運。
從定位上來看,陳鴻道此舉去粗取精,把涼茶「有病治病沒病防病」的功能砍掉一大部分,聚焦於「上火」這一關鍵點上,相當於用營銷定位滿足了涼茶「看診」的功能。
涼茶雖然是廣東的,「上火」這個說法卻是全中國的,隨著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播出,加多寶生產的紅罐王老吉席捲大江南北。
有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05年,王老吉銷量3年猛漲10倍,在2006年一舉超越雄霸中國市場多年的巨頭可口可樂。
站在街邊幹完一碗涼茶就走,是很多老廣的硬核養生方式。
紅罐王老吉火了,廣藥卻只能按照合同收取幾百萬元的商標使用費,與加多寶的巨額營收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
幸好,出租的只是紅罐王老吉,廣藥還可以自己生產綠盒王老吉,並且改變了之前苦哈哈的口感,跟加多寶一樣變得甜蜜起來。
改良後的綠盒王老吉表現不俗。《中國企業家》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廣州王老吉2006年的銷售收入較前一年增長300%,而50%的收入是王老吉涼茶帶來的——儘管,他們的王老吉銷售額僅為加多寶的七分之一。
於廣藥而言,這大概相當於送出去寄養的兒子飛黃騰達了,自家卻只能吃點邊角料,叫人如何肯甘心?
綠盒顯然不如紅罐深入人心。/ 圖蟲創意
最後,還是廣藥集團自己人創造了收回王老吉的機會:廣藥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供認,陳鴻道手中關於延長王老吉商標使用權期限的合同,是在賄賂李益民300萬港元的情況下簽訂的。
協議中的延長使用期是指,在原合同到期(2010年)之後,租賃期限延長到2020年,因為程序不正當,這份延長協議在法律上站不住腳。
行賄案發是在2004年。同年,廣藥旗下的羊城藥業正式變身,成了「廣州王老吉藥業」。
當時的加多寶如日中天,在經過2008年地震「要捐就捐一個億」的賑災事件之後,網上甚至掀起「買光王老吉」的熱潮,其國民美譽度與銷量皆增勢迅猛,連續在罐裝飲料市場上奪冠,2010年的銷售額已達150億元。
加多寶紅罐王老吉鋪天蓋地之下,同樣寫著「王老吉」三個字的廣藥綠盒涼茶也賣出去十幾個億。不過,跟加多寶比起來,十幾個億還是太少了。
加多寶曾向地震災區捐款一億元,其時也是加多寶如日中天之時。
在原租賃合同到期的2010年前後,廣藥要求與加多寶重新商定合同,但雙方沒有談攏。更關鍵的是,廣藥一邊要求加多寶更改合同,一邊授權其他企業生產王老吉涼茶,甚至讓白雲山藥廠的其他涼茶與王老吉共享銷售渠道。
最讓加多寶坐不住的是,廣藥跨過行業界限,授權廣糧集團生產王老吉固元粥、王老吉蓮子綠豆爽等食品,也用了紅色罐裝。
王老吉的後人王健儀對此感到十分憤怒,在媒體面前公開表示支持加多寶。至此,租賃協議有效與否已不重要,加多寶與王老吉的決裂成為定局,一場曠日持久的商戰拉開帷幕。
與廣藥並不體面地分手以後,加多寶縱然再懂營銷,也不能立即轉移消費者這麼多年來對「王老吉」三個字的認可。
為此,加多寶賭氣一般狂砸廣告宣傳費,借勢倫敦奧運會、買巴西世界盃的直播廣告、冠名《中國好聲音》……據稱,僅在2012年,加多寶在廣告上撒的幣就將近12億元人民幣,而廣州王老吉只在這方面花了700萬元。
當然,王老吉很快跟了上來,你贊助《中國好聲音》,我買下《新聞聯播》廣告,你敢降價,我就打折……為了搶市場,加多寶和王老吉使勁渾身解數,不顧成本只要搶人。
而價格戰的直接後果,不僅讓兩家企業都出血肉疼,還順手把市場上其他的涼茶品牌給擠沒了。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加多寶在涼茶市場上的份額占比是52.6%,王老吉是42.4%,至於和其正、潘高壽、黃振龍等涼茶品牌,全部加起來,共享犄角旮旯里剩下的5%,已經難覓蹤跡。
加多寶的市場占有率雖然略高,但品牌評級數據中,「中國涼茶第一品牌」的榮耀,屬於王老吉,儘管是加多寶親手打造了它的大部分。
在爭奪市場的路上,加多寶犧牲了太多利潤,幾個億的贊助費說出就出,終端排他的協議說簽就簽,就算這樣,也沒能回到過去的光輝歲月。
曾經涼茶行業里,加多寶的王老吉是絕對第一,在被迫改名之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廣州王老吉分走一半江山,而它以前的銷量只不過是加多寶的零頭。
委屈?可以理解。憤怒?也合情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加多寶那份延長使用期的協議,確實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就像他們自己發布的海報那樣,論打官司,廣藥顯然更勝一籌。
敗訴後,加多寶的「對不起」海報一度刷屏,論玩營銷,廣藥確實不是對手。
八年了,王老吉和加多寶打了八年,勝負還未分出,涼茶這片江山卻已經凋敝蕭殘。
面對王老吉的攻城略地,加多寶的巨額推廣費年年攀升,同時也造成侵權廣告語官司纏身、賠款巨大,再加上價格戰終端戰的投入,資金窟窿愈發嚴重。去年,業內傳出加多寶資不抵債的消息,欠下3.5億元、凈利潤-5.8億元。
儘管加多寶很快否認了這一傳聞,但高層頻繁變動、裁員、停產等消息,卻讓加多寶的窘境無法掩蓋。
而背景更穩固的王老吉,處境似乎要安逸很多。在去年的年度報告里,王老吉所屬的白雲山大健康版塊收入同比增長10.66%,王老吉涼茶正是創收的主力。
看起來,王老吉又贏了。不過,王老吉只是贏了加多寶,卻沒贏下飲料市場。涼茶市場前景黯淡,已是不爭的事實。
前瞻產業研究院曾做過一項數據統計,在加多寶還持有「王老吉」商標的那幾年,涼茶市場規模的同比增長率一度高達16.7%。2012年,「王老吉」商標易主,戰爭與頹敗同時開始,市場增速下跌。
下滑最明顯的時間段是2015年-2016年,迅速跌至個位數,這段時間裡,加多寶打輸了第12場官司,正面臨王老吉29億元人民幣的索賠。
八年間,奶茶火了,果茶出了,這茶那茶層出不窮,涼茶真的快涼了。
AI財經社曾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表示,判斷一個快消品是不是受市場認可,動銷是不是快,可以去看市場上銷售商品的生產日期。」
王老吉開了奶茶店,但並未引起太多討論。
王老吉也好,加多寶也好,雖然嘴上都不肯承認敗局,數據也可以有選擇地公布,可市場不會騙人。去看看街邊賣的涼茶是什麼時候的?事實是,要找到一家賣涼茶的便利店,也沒以前那麼容易了。
曾經輸給中國涼茶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也是多年纏鬥不休的一對冤家。同樣是競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非但沒有鬧到雙輸的地步,反而能讓消費者把他們的互懟看成友商之間無傷大雅的遊戲。
照目前的形勢來看,涼茶行業恐怕很難出現可樂行業的和平競爭局面。橫亘在加多寶與王老吉之間的,不僅是利益,還有商標的歷史遺留問題、對契約精神的不同理解。
要共贏,良性競爭是最好的助力。可王老吉和加多寶這場惡仗打得太上火了,誰也沒有為對方留情,根本沒有日後好相見的打算。
存亡勝負,誰真正關心呢?貨架上空出來的涼茶位,轉瞬間就會被其他的飲料填上。那些沒有被公布出來的數據,那些買了別的飲料的消費者,已經給這場巨頭之爭一個沉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