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當雄行者黑:面向念青唐古拉山的朝聖與擁抱

2020-05-24     朱文鑫

原標題:西藏當雄行者黑:面向念青唐古拉山的朝聖與擁抱

在從拉薩通往納木錯湖的必經之路上,也是途中觀賞7100米高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第一個點。基地周圍是作為遊牧保護區的羌塘草原,不僅有著優越的生態條件,還有一座行者黑帳篷這樣典型的藏北遊牧文化象徵的時尚建築。

於是,停下車,走進了了這座雪原上的高海拔民宿建築。主入口處是一個下沉廣場,建築形體從這向兩端逐漸升高。起伏的形體,結合建築立面採用的黑色塑木板,仿佛從地上生長起來的一個黑帳篷。」V」 字型的空間布局,向外打開,仿佛是擁抱著起伏的雪山,尤其是在這裡是觀看唐古拉雪山的最佳視點——將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整體自然環境。

V字型的兩條廊,其中面對主峰的一條是觀景平台,另一條是餐廳與藏域文創產品。從入口的下沉廣場到最終的心靈郵局,我們內心的狀態經歷了從謙卑、寂靜、朝聖、祈福、感悟、自在到傳遞這七個過程,我不知道設計者是有益還是無意,7這個數字與人生有著密不可分的機緣。因此,這既是一次面對念青唐古拉山的朝聖,也是一次對自己的身心洗禮。下沉廣場的入口希望人們在進入觀景平台之前能夠保持一種謙卑的姿態,向下走,往內收,回歸平靜。每走一步,視平線景觀就消減一分,最後只剩下頭頂的藍天。推開門,裡面是一段狹長的斜步道,除了陽光投下的影子,只有耳邊縈繞的風聲與氂牛聲,心漸漸安靜下來了。往前一步,往上升高一些,對遠方多了一份渴望。走到端頭,你發現自己飄浮於草原之上,視線豁然開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在眼前。

寂靜之後,走到端頭,你發現自己飄浮於草原之上,視線豁然開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在眼前。遠望神山、近觀草原,雲在心頭,心在雲間。走下觀景平台的台階,是由石頭壘成的環形「生命盡頭」項目,站在中心體會藏人對自然的謙卑與對生命的尊重,同時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沿著石頭小徑步入一號庭院,回頭面對念青唐古拉山,感受那份寧靜與廣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品味著這一段旅程。信步走入院邊的牛糞餐廳,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鼻而來。這裡沒有了登山朝聖的嚴肅,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的樸實與平凡。坐下來,喝一口酥油茶,與同行之人細語交談,感受彼此的心路旅程,無比輕鬆自在。

念青唐古拉山是藏人朝聖的三大神山之一,風景很美。而轉山朝聖由來已久。篤信佛教的藏人認為: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迴,榮登極樂。但對信仰並不堅定的我來說,還是很難理解為什麼總是有人,以獨有的磕長頭的方式俯仰於天地之間,向聖地跋涉。

5月來到行者黑,我被念青唐古拉山的純凈與神聖所深深震撼,山腳下開闊的羌塘草原充滿著勃勃生機,孕育了藏北牧民的樸實與虔誠。那一片美麗的天地是上蒼的賜福,讓我們在這裡安居樂業,但如果缺少了世人的精心呵護,凈土也就不存在。我默默地期盼,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這片絕美的天地,第三級是屬於整個世界的。但我更希望,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能把這片美好永遠留在心裡。

黑帳篷是當地遊牧藏民的家,也是遊客的家,它是從草原上生長出來的。後來隨著設計思路的進一步完善,整個的空間轉化成一個微縮的朝聖體驗過程,通過靜謐地感知念青唐古拉山與羌塘草原的美和力量,激發出遊客對天地、對親人、和對生活的愛。走入建築,就是一段朝聖之旅 。有如此絕美的風景和特殊的地理環境,我們就想,讓來到這個建築的人,能更深入地體會藏區獨特的氣息。

踏入建築,就像開始了一場面對念青唐古拉山的朝聖之旅。內心將會經歷七個不同的過程。

這裡令你謙卑。建築的入口位於地面之下,人們到達行者·黑帳篷後,首先必須沿石階而下,前往下沉廣場。這個過程中,他看到的天空會越來越少,而牆面越來越多,整個人都逐漸像被牆包圍住一樣。內心的感受將會從旅途中的開放狀態,逐漸收斂,變得安靜。

這裡是寂靜的。推開門,一段狹長的斜步道,除了陽光投下的影子,只有耳邊縈繞的風聲與氂牛聲,心漸漸安靜下來了。往前一步,往上升高一些,對遠方多了一份渴望。走到端頭,你發現自己飄浮於草原之上,視線豁然開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在眼前。

這裡是朝聖的。寂靜之後,走到端頭,你發現自己飄浮於草原之上,視線豁然開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在眼前。遠望神山、近觀草原,雲在心頭,心在雲間。

這裡是祈福的。走下觀景平台的台階,是由石頭壘成的環形「生命盡頭」項目,站在中心體會藏人對自然的謙卑與對生命的尊重,同時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

海拔4300米,在從拉薩通往納木錯湖的必經之路上,也是途中觀賞7100米高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第一個點。基地周圍是作為遊牧保護區的羌塘草原,不僅有著優越的生態條件,更存留著如黑帳篷這樣典型的藏北遊牧文化象徵。

這裡令你感悟。沿著石頭小徑步入一號庭院,回頭面對念青唐古拉山,感受那份寧靜與廣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品味著這一段旅程。

這裡令人感悟。走下平台,來到了用牛糞和石頭壘成的「生命盡頭」廣場。這個圓形廣場不大,中間有一棵小樹。是一個給參觀者祈福的地方。

這裡還是自在與傳遞,從生命盡頭廣場旁邊的小樓梯往上走,可以直達餐廳。餐廳空間懸浮於地面之上,與觀景台一樣,直接伸向草原當中。因為它是拔高於草原的,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加持下,用餐者能一邊享用美食,一邊從高處俯瞰廣闊的草原。這種觀景體驗是很自在難得的。

這裡僅僅是一個用餐的區域,更希望它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地方,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可以在這分享他們的經歷和見聞,把他們的所思所想,傳遞得更遠。

在西藏,至今還有不少藏民繼續堅持這種生活方式。他們逐水草而居,每當換季,就帶著牛羊一起,朝著水草最豐盛的地方遷徙。找到新的地方後,就紮下黑帳篷,開始一段新生活。

藏人們天生驕傲,骨子裡確實就藏著勇氣和血性。但跟當地人長時間溝通後,你會發現他們特別率性可愛的一面。

藏民非常地浪漫,很會享受生活。建造這裡的時候,當地的建築工人都是帶著酥油茶,帶著青稞粉一起來的。他們每工作兩三個小時就會休息一下,有一個茶歇的活動。就在工地里,喝喝酥油茶,唱歌跳舞一會。甚至拉著我們的駐場設計師一起跳。

其實,建築上的亮點相比起西藏得天獨厚的壯麗景色來說,是非常渺小的。藏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也實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在西藏,山和水是非常非常神聖的,都是當地人崇拜的對象。藏民們認為,山是父親,水是母親。

所以來到這裡旅行,都會聽到很多山和水的美妙故事,看到他們對山水的崇拜和對生命本源的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kjJRHIBd4Bm1__Y8M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