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傳統村落~岳莊村

2019-05-27     清明上河圖洛書

岳家莊,簡稱岳莊,分東西兩個村。位於岳陽山下,圍屏山前,東臨岱莊村,西鄰南莊村及八陡鎮的東頂村,南與南山(山上有部分近十幾年新建民宅)、石馬鎮蛟龍村相望。福南路從村西、仲臨路從村南穿過,交通便利。曾是原岳莊人民公社、岳莊鎮政府駐地村,是一個較大的自然村,人口鼎盛時期有近萬人。

岳家莊村全貌

岳家莊始建於何朝何代,無從考究。但從原岳西小學地址附近發現的大量窖式墳墓(俗稱「油簍墳」)分析,元代就有人居住,而且村落已頗具規模。現存《薛氏族譜》載明:元代有薛氏在此定居,早年有古塔得名浮屠灘。清康熙九年(1670)《顏山雜記》載名浮屠灘。民族英雄岳飛後裔岳誨於明初自直隸棗強(人口中轉站)遷來後,岳姓繁衍眾多,故而以姓氏命名岳家莊。《博山縣誌》《續修博山縣誌》均載名岳家莊。

村莊大體成葫蘆形,東北略高西南略低。大致以葫蘆腰處為界分為兩個行政,一個是岳東村,一個是岳西村。元至元二年屬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孝婦鄉,清雍正十二年(1734)屬博山縣,1953年屬淄博市(小)第三區,1957年屬淄川區岳莊鄉,1958年屬博山區黑山公社岳莊管區,1962年屬岳莊公,1984年屬岳莊鄉,1986年屬岳莊鎮,1992年屬崮山鎮,2010年屬源泉鎮至今。岳東村總面積320公頃,現有1010戶,3100人。岳西村總面積有333.3公頃畝,3120人。現有岳、邢、張、王、李等25姓。

岳家莊古老而厚重,千年的滄桑歷史,創造沉積了燦爛耀眼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諸多古蹟名勝及文化瑰寶。沿岳東村進村大街行至村東頭,西折進入岳東村中心街約百米處,一座古建築即映入眼帘,這就是岳東第祠堂,俗稱家廟。始建於明末,第一次重修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第二次重修於1932年,第三次重修於2006年。祠堂南面有大門樓一座,門前有一高台,高1.5米,5級台階。大門外東西兩側有上馬石一對。大門前有國槐樹兩株,分立東西兩側。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進門立有影壁牆,有北屋三大間,東西廡各一排計10餘間。

由岳東第祠堂向東南約50米便看到岳氏祖塋,俗稱東老林,占地1.67公頃。大門坐北朝南,寬4.8米,台階11級。門兩邊有側牆,牆高約5米,用巨大條石砌成。東側牆刻有岳飛的《滿江紅》,西側牆為修林碑記。進大門正中央為祖碑,刻有「岳氏祖塋」四個大字,為光緒元年(1875)立。林內有柏樹500餘棵,大部分為明末清初種植,樹齡約有400年。在大門左右各有柏樹14棵,俗稱28宿。

從仲臨路進入岳西村,進村大道行幾十米,右前方便見一人工湖,戲稱「小南海」,俗稱「泉子堰」,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有棧橋通往湖中小島,島上有廟廊、南海觀音大殿、西官廳、龍王殿、張天師大殿等。建於民國初期,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岳家莊一帶過去缺水,能在此地出現「小南海」水上景觀,又加之建造年代久遠,岳家莊「泉子堰」在博山南部山區遐邇聞名。岳西村內建有岳氏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東大門坐東朝西,兩跨院,正殿三間(民國建築)現保存完好。

小南海(建於民國)

在兩村的交界處即自然村的中心部位,有一宏偉建築,俗稱大廟。建於元代,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有大門、西官廳、前後大殿、東廂房、三宵殿、十大夫殿、鐘鼓樓,現保存完好。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內有比較完整的明清鄉土建築約30處。這些建築風格鮮明,保存完好,至今供人們居住,具有比較高的文物價值。明清建築中獨具風格的是岳西村的前門裡。門裡俗稱里胡同,門外稱為前門口。在前門裡布局著兩樓,每樓陪襯著三廳,均坐落在北面,三廳依次往南排列,均有獨立的院落,三廳前後門過廳,與樓的正門呈一條直線。在臨西街道也有同樣的一樓三廳。三樓地下均有暗室,暗室有地道口連接著岳家莊地下的「避亂洞」。「避亂洞」全長1.5公里,西南、東北走向,西至南莊村村東,東至岳東村蔭子頂,洞內配有房間土炕,還有石磨等飲食加工工具,連通著澇地井等飲水井。該洞的建造年代沒有歷史記載,近百歲老人也無從知曉,但其在戰亂時期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現了岳莊人民的勤勞智慧。

山神廟 2013 年 攝影

清代為了抵禦外敵入侵,岳西村四周建立了圍牆,四周設立了衛門出入通行,隨著歲月的變遷,圍牆已不見蹤影,只有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的關爺廟和占地80平方米的文昌閣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事情。

岳家莊自古人傑地靈,據《博山縣誌》記載:明代岳東第是明威將軍,其長子岳儲珍是萬曆戊午舉人,四子岳含珍敕授昭勇將軍。岳含珍申退故里後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十里八鄉讚譽他是「當世神醫」「活神仙」。據《博山縣誌·人物·武功》記載:岳含珍,字玉也,號思蓮子。以材官隨營,歷任潞安道中軍、金華府都司。時海寇內犯,平定有功欽差延綏游擊,兼定邊副總兵,敕授昭勇將軍。岳含珍自幼習武、習醫,潛心研究古代醫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發展創新,治癒了一些疑難雜症,傳授醫術,帶動了鄉村中醫的發展,其醫學名著《針灸考穴精義》《針灸闡岐》《針灸論證》《針灸奇古方》《本草大病論》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燕錫瑤,字璧山,民國時期畢業於燕京大學,先後在天津警署、鄒縣公安局任局長,煙台督查司任職,日寇侵華後,棄政經商,新中國成立後被政府定為開明民主人士,歷屆市政協委員。

岳邦靖,字仲安,民國時期書法有名。岳明鐸,字曉南,民國時期村名醫,精岐黃,著《註解精穴解》醫書。並開辦私塾,精通法律。清末秀才六人:岳茂修、邢元柱、燕錫瑤,燕登鏊、燕登甲、燕登奎。岳家莊能工巧匠眾多,木工以岳家、邢家、盧家、翟家為代表形成了家族式木匠班,木工發展較快,現後代徒弟多數成為模型工。建國初期,市工人文化宮、市政府禮堂的建築,均有岳莊邢元珠等參與設計,木工、泥瓦匠工以岳西村為主。

岳家莊位於博山城區以東九公里處,是通往東南部山區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現在岳西村周邊的地名走馬嶺,回馬嶺,馬倒頭等地名,都是在古代以戰馬為主時形成的,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個與岳家莊息息相關的歷史事件。

1937年12月26日,日寇血洗岳家莊,日寇進村時岳東村部分村民跑到了北山北峪躲避,岳西村部分人員躲到了避難洞中。大部分男女老幼三百多人被集中在西衛門外的雪地里跪著,日寇架設兩挺機槍,逼迫老百姓交出抗日分子,不然全部槍斃。當時一部分百折不撓的血性青年私下已商定,日寇一旦開槍就奮起奪槍。在翻譯官的說情下,後來又從村裡搜出岳姓,薛姓兩人槍斃了事。

淄川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胡大姑》一篇,故事說岳於九遭狐仙騷擾,後來岳家從西山請來了捉妖高手,將狐仙捉拿歸山,岳家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生活。據村內老人代代相傳:狐仙也有其善良助人的一面,村內有孩子的家庭,因大人忙,就將小孩抱到樓的附近,叫一聲「胡姑」看管一下孩子,雖不見「胡姑」的身影,孩子就不哭不鬧,自由玩耍,從未出現孩子磕碰等意外。

歷經千年變遷,岳家莊人民不斷傳承著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承載著歷史賦予的使命,祖祖輩輩,辛勤耕耘,沿襲著樸實而文明的鄉村民風,如今正在快步邁入小康社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eJvCGwBmyVoG_1Z3h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