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個兒子都沒有,看你老了怎麼辦」「至少不像你看兒媳臉色」

2019-10-22     大俠李事事兒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安康」的生活經歷,她年輕時候受夠了「生不齣兒子」「絕戶」等罵名,年老之後卻過得比那些兒孫成群的還要幸福。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養老方面,兒子女兒誰更可靠呢?

我年輕的時候一直憋著一股勁,就是使勁幹活,努力賺錢,原因無他:我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在村裡抬不起頭,所以我想著有錢了就能讓他們刮目相看。別說是街坊四鄰了,就連我婆婆都瞧不起我,經常對著我長吁短嘆,說:「我兒子怎麼娶了你,這是個什麼命啊。」

年輕時候我也煩惱,兩個女兒接連出生,我也希望有一個是兒子,實現兒女雙全的圓滿。可天不遂人願,反而是我愛人比較看得開:「咱們沒有兒子緣分,把女兒好好養大也是好的,管別人說什麼幹嘛,過好過歹沒人替我們,不過都是說閒話罷了。」

至今我感謝愛人當年的支持,說實話,如果不是他主意正,我有可能聽信了村裡那幫人的挑唆,冒險生三胎去拼個兒子。因為婆婆對我意見很大,尤其是抱著大伯哥家的兒子時,更是經常給我臉色看。愛人怕我想不開,主動提出去城裡做點小買賣。

女兒們很懂事,到了城市我們從賣針頭線腦開始,後來又開始賣布匹,我有做服裝的手藝,愛人負責賣布,我負責接加工活,忙不過來的時候又雇了兩個學徒工,日子也算是過起來了。再後來成衣占領市場,我們改行賣服裝,一開始是趕集趕夜市,後來有了自己的門面。

至今不敢說多麼有錢,但比在村裡種地強得多,已經買了兩套房,兩個女兒名下各一套,門面房也已經盤下來,登記在我的名下。女兒都很爭氣,考上了大學,大女兒6年前已經結婚,小女兒是名牌大學畢業,去年也已經也已經畢業,8月份和男朋友訂了婚,計劃年底完婚。

女兒們為了方便養老,特意都回了老家工作成家,雖然我支持她們去更廣闊的舞台發展,但她們說在哪裡都有發展的空間,就看自己有沒有能力了。我愛人還經營著服裝店,我正給大女兒帶二寶,大寶是親家帶著。女兒們希望我退休,小女兒還說以後也要我帶孩子,她婆家是外地,家裡兄弟三個,照顧不上他們。

我愛人的意思是趁著他還能幹,多攢點養老錢,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我支持他的做法,店裡還雇著一個店員,不算很辛苦。我趁著身體好,幫女兒們把孩子帶大,不圖以後她們孝順我,主要是儘儘當姥姥的心意,減輕孩子們的生活負擔。

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但前幾天還是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村裡的老鄉來城裡找工作,他媽給我打電話說來我家落腳,找到工作就離開。因為這些年經常有這種情況,所以我欣然同意。沒想到因為我沒送他新衣服,他就回村到處講我們壞話,說我們小氣,絕後了就知道稀罕錢。

我本不計較他們說這些話,這些年風言風語我聽多了,關於兒子女兒的話題就沒有斷過。前段時間因為女兒訂婚,所以我回老家送消息的時候,大伯哥和大嫂居然又提起了這件事,說做人不能太小氣,以後沒有兒子,家產早晚都是外人的,還不如把街坊老鄉打點好了,以後落葉歸根也能有個住所。

我憋著火不說話,婆婆居然也跟著幫腔:「你嫂子說的你別不服氣,你連個兒子都沒有,看你老了怎麼辦?以後不還是要你大侄子給你養老送終?別以為賺多少錢了不起了,有我在,我就決不允許你們把房子錢都給女兒女婿,他們都是外人,你哥你侄子才是你的至親。」

嫂子說什麼我可以不計較,我只能說一個人一個生活方式和觀念,但是婆婆說這話我就不願意了,她至今還覺得我沒兒子就低人一等,所以對我沒有好臉色,但我這麼多年對她多好啊,吃的用的穿的都是我買,因為她堅持住在大伯哥家,不肯來城裡跟我生活的,每年還給她2萬塊錢養老。

我知道婆婆把錢全給了大嫂,給了兩個侄子,可大嫂對她並沒有多好,前年生病全是我和我大女兒照顧的,大嫂生怕麻煩花錢,連面都沒露,回家之後,還因為養病期間吃飯忌諱多,照顧麻煩,被大嫂百般嫌棄。聽了婆婆這話我能淡定嗎?當然淡定不了,當場我就反駁她說:「老了怎麼辦再說,但是至少不用像你,還得看兒媳婦臉色,你想多了,我有女兒。」

我知道這話得罪了婆婆和大嫂,但是我不在乎,她們就沒想讓我過消停日子,那我何苦和她們去維持表面和諧。從那以後,婆婆的養老金我照給,但是我不會再回去看她,更不會給她買這買那,愛人想回去我不攔著,但是千萬別指望我再給她使喚了。

事事兒有話說:雖然大家都在講「男女平等」,但似乎這話只對那些要求女人分擔家用的男人好用,因為大環境里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存在。我們這代人深受其害,我記得小時候在農村,老大是女兒的還可以生二胎,如果兩個都是女兒的就會被村裡人嘲笑「絕戶」。

但幾十年過去了,那些只有女兒的反而過得很好,尤其是他們並沒有因為只有女兒就放棄生活,並沒有因為沒有壓力就得過且過,沒有娶兒媳婦的經濟壓力,手裡都攢著一些養老錢。反而是那些有兒子的,到了老年以後過得比較辛苦,在農村失去勞動能力以後,吃喝都要靠兒子兒媳,看兒媳的臉色是常有的事情,我老家到了近70歲還在勞作的老人多的是。

並不是說兒子都不孝順,而是人心不齊。大部分兒女都很孝順,但兒子比不上女兒細心體貼,這方面講受女兒照顧更多一些。如果趕上不孝順的兒媳婦和不當家的兒子,老人的晚年生活就更加悽苦。當然也有女兒不孝順的,這個因家庭而異,但不孝的女兒少,不孝的兒子多,生兒生女不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本文由大俠李事事兒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NiT9G0BMH2_cNUg87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