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人,究竟在過怎樣的生活?

2019-12-04   27Ladys

抑鬱症,並不以貧富、職業、年齡來劃分。


它是一條口味完全不挑的黑狗,在你不設防的時候一口把你咬住,不會鬆口。

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並不自知,不知道自己生病了,生活和工作能勉強維持正常。當身邊朋友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抑鬱患者的情況可能已經很嚴重。

漫畫作者艾麗是一個生於 1985 年的年輕姑娘,一直飽受抑鬱症的困擾,差點自殺,她畫出自己日常生活,希望對抗抑鬱:





這種跌入無邊深淵的感覺,看起來十分令人心疼。


她說:


「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出在一個『舒適的麻木』的狀態中,周圍一切都被我自動『靜音』了。


其它時候,比如在洗澡的時候,會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虛無感縈繞著我,每次我都感覺無能為力,只能靜靜等待,直到這種感覺消失。」


抑鬱,沒什麼好羞恥的,我們追求快樂,但也要允許人不快樂。

抑鬱的人最怕的是周圍人這樣說:


「別沒事找事,生活不是挺好的麼?」


「你就是玻璃心,文藝青年,別想那麼多了。」


「你只是有小情緒,太閒了,找點事做。」


抑鬱不是以上說的種種——它只是發生了,連當事人自己也控制不住地發生了,並且深刻地讓我們感受到了孤獨無力。

抑鬱是一種負面情緒,但它更代表一種無法溝通的心靈生存困境。


面對家人朋友的抑鬱,很多人不是感同身受,首先想到的卻是想「否認」,其次是「羞恥」,請醫生趕快解決掉這個「問題」,趕快回復到出現問題之前。

其實不快樂不是突然發生的,是一直都在。


只是當我們在這個社會中被告知應該「樂觀」,應該積極,才是正確的,消極的情緒就被對「正常」的追求掩蓋了,而也許當事人,曾經花了巨大的力氣來維持這種正常。

其次,這裡還有對精神失控的恐懼。

人們對身體的疾病更能接受,對精神方面失控感到很大的恐懼。


因為身體有病好像一台機器壞掉了,至少它是客觀的;而人們往往把精神的我認為是自我本身,所以,精神世界不受控制,就有一種「我不像我,我控制不了我自己」的羞恥。

不但周圍的人,甚至抑鬱者也會自己對自己說,「我不正常。」、「我需要趕快好起來!」

於是,抑鬱感的痛苦是一層,對抑鬱痛苦的羞恥、拒絕是第二層,兩者疊加造成了苦中苦。


永遠不要試圖一勞永逸地幫她解決這個問題。有時候你的『幫忙』對抑鬱症患者來說是一種壓力,因為他們會為了不讓你失望,而假裝自己好多了。」


其實,不如不要追求快樂,如果看起來它那麼遙遠的話。就像日劇《丈夫得了抑鬱症》,妻子對丈夫說的:

「如果痛苦的話,那就不要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