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麼是處暑呢?處有「消止、隱退」之意,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說的「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一到,意味著人們終於要和酷熱說再見了。從這時候開始,居住在北方的人們會先感受到由夏轉秋的涼意;此時節的物候有三,古人將其歸納描述為「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進入處暑以後,早晚氣溫逐漸變得涼爽,是運動養生的最佳時機。現選擇幾項比較適宜的運動項目,大家不妨試試。
一、倒走健身法
所謂倒走,就是在保持身體平衡的狀態下,向後走。倒走是一種反序運動,能刺激前行時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訓練神經的自律性,防治腰肌勞損。
高齡多病和初學者,開始的時候要用雙手按腰部兩側,拇指在後,四指在前,熟練以後,可以一邊向後走,一邊配合著擺臂甩手,或者屈肘握拳。
具體的做法是:立正、挺胸、抬頭、眼睛向前平視,雙手叉腰,拇指向後按腰部的「腎俞」穴,其餘四指向前。倒走時,左腳開始,左大腿儘量向後抬,然後向後邁出,身體重心後移,以左前腳掌著地,隨後全腳著地,將重心移至左腳,再換右腳。左右腳輪流進行。
鍛鍊時要注意安全,選擇場地平坦,周圍無障礙物的地方。必要時,需他人幫助照應。一般老人每天可倒走1~2次,每次20分鐘。身體虛弱者,可相應減少時間。結核病人不宜採用此法。
二、潤肺小功法
處暑季節也是養肺的最佳時期,進行簡單的運動養生法,可以很好地養肺,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具體做法是: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兩手放在身體的兩側,兩手掌向上抬至胸前,內翻向下,上身彎曲,兩隻胳膊向前伸直,再做水平運動至身體兩側,手腕用力向外側彎曲,手指尖向前,大大地吸一口氣憋住,同時頭向左右轉動,憋的時間越長越好,憋不住時,身體恢復正常體位,吐氣放鬆,反覆做6次,早晚各一次。
三、摩足養生法
摩足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陰降火,強腰健腎,益精填髓。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數十年如一日,早晚按摩雙腳,從不間斷,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擻,老而不衰。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搓摩足心,可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該處的神經末梢,促進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還可治療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咽喉腫痛、高血壓、心悸等多種疾病。
具體做法是:搓足心。可早晚兩次在床上進行,兩腳心相向,先把雙手掌搓擦發熱後,左手按摩右腳心,右手按摩左腳心,至腳心發熱。按壓湧泉穴。此穴在腳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界處,方法是中指或食指端由腳心向腳趾方向作按摩,每次按一二百下,每隔幾天,加按10次,最後可加至500次,日久自然會起到補腎健腦、強身健步的作用。
四、摩腹養生法
唐代名醫孫思邈把「常以手摩腹」作為養生之道。宋代長壽詩人陸遊也常做「摩腹功」。現代醫學證明,摩腹不僅可以調節胃腸道蠕動,而且還能加強胃腸道的血液循環,防止胃腸消化功能失調。
具體做法是:以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劍突下(即心窩部),先左後右按摩畫圓各轉21圈;三指由劍突穴向下按摩,邊按摩邊移,按摩至恥骨聯合處為止,反覆21次:由恥骨聯合處向兩邊分別按摩而上,邊按摩邊移動,按摩至劍突下為止;以臍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繞按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按摩21圈。
值得注意的是,按摩腹部宜在飯前或睡前進行。手法以柔軟舒緩為宜,體位可採取坐式或仰臥式,應凝神靜心,排除雜念。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間,不宜按摩腹部。
做以上運動的時候,不管採取哪種運動方式,一定要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但要持之以恆,運動之後,除了補充糖分之外,別忘了再吃些花生、豆類製品、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B1以及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及時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