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中共第三個(最後的)「長江局」-「投降主義」負隅獨行

2019-05-31     半杯餿茶

(接上期 https://www.toutiao.com/i6696677449150759437/

上期聊了第二個長江局,今兒繼續說說最後一個中共長江局,也就是第三個長江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與國民黨經過多次談判,開始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及稍後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1937年8月25日,為更進一步地具體確定中共全面抗戰綱領和政策,領導抗戰,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以領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抗日戰爭和救亡運動。秦邦憲(博古)為書記,董必武(民運部長)、葉劍英(軍事部長)為委員,南方局機關設南京。

秦邦憲(博古),葉劍英,周恩來

​1937年11月,剛從蘇聯回到延安的王明,對中共洛川會議和會議以來中共中央在統一戰線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極不滿意。由於他還擔任著共產國際主席團委員,便以「欽差大臣」自居,要求重新研究和討論黨對統一戰線及一系列工作的問題。

王明

​1937年12月9日,在王明的提議下,中共中央又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會上,王明作了《如何繼續全國抗戰和爭取抗戰勝利》的報告,否定了中共中央原來在統一戰線工作中的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毛澤東關於《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在他的報告中,王明提出了他的「右傾投降主義的理論和方針」,叫嚷一切要經過統一戰線,一切要服從統一戰線。提出要同國民黨建立統一政府,「統一指揮、統一編制、統一武裝、統一紀律、統一作戰行動」的七個統一。放棄了中共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原則和領導權,究其實質,是政治上投降主義的主張。

秦邦憲(博古),王明,周恩來

​由於王明當時剛從蘇聯回來,打著共產國際的的旗號,再加上國共合作後,實事求是的回顧當年的環境,中共自我約束力的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一部分人進入城市,公開身份工作後有了貪圖享受,熱衷於接受國民黨的高官顯位。因此,王明的報告得到了這部分有右傾情緒人員的支持,使他的投降主義在會上占了優勢。會上,中央決定將南方局改為長江局,王明出任長江局書記,秦邦憲(組織部長)、周恩來(統戰部長)、何克全(宣傳部長)、董必武(民運部長)、葉劍英(軍事部長)、鄧穎超(婦女部長)、李克農(秘書長)等為委員,長江局機關設漢口。

​這便是第三個長江局,其成立後,王明在主持工作期間,大搞獨立王國、獨斷專行,全面推行其投降主義路線。

1937年12月25日,王明未經中央同意,擅自以中共中央名義發表《中共中央對時局的宣言》。

1937年12月27日,又發表了《挽救時局的關鍵》。公開宣傳他的右傾投降主義,並吹棒「國民黨的領袖蔣先生及其他堅決領導抗戰的人物,將成為中國的不朽的民族英雄」。

1938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再次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抗戰形勢與召開黨的七大準備工作。王明在會上作了《三月政治局會議的總結》,仍然把抗戰的希望寄托在國民黨身上,遭到毛澤東、張聞天等政治局委員的駁斥。

1938年3月,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王明又以中共中央名義起草《中共中央對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提議》。而對中央文件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文則拒絕在長江局機關報《新華日報》上刊登,在組織上、政治上藐視中央,對抗中央。

王明主持的長江局,頑固地推行其右傾投降主義路線,致使中共政治力量及武裝力量在長江流域,特別是華中地區的根據地建設、群眾工作、軍事工作等進展落後,錯過了徐州失守後,中共軍隊本應利用國民黨潰敗後留下的「真空」,進一步發展武裝,開闢抗日根據地的時機。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7日,鑒於王明在主持長江局的一年多時間裡,大搞『獨立王國』,並對中共中央政策方針反其道而行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六屆六中全會,批判了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一致通過了《抗日民族自衛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在政治上基本上克服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並針對王明的一系列錯誤,制定了黨的組織紀律原則的一系列文件。如《關於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和紀律的決定》等,強調每個黨員必須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則。規定中央委員沒有受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及書記處的委託,不得以中央名義向黨內發表宣言與文章,不得在中央委員會以外對任何人發表與中央委員會相關的意見。

劉少奇

在組織上,由於彼時武漢已經淪陷,中央決定撤銷長江局,重新設立南方局,以周恩來為書記,董必武為副書記,負責領導南方各省及國統區的工作。並新設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劉少奇為書記,代替長江局領導華中地區的抗戰工作。從此以後,長江流域各省的鬥爭便在南方局與中原局領導下,開始按中共中央的部署,特別是新四軍與華中根據地獲得迅速的發展。

項英,周恩來,葉挺

​與之相反的是,受王明右傾投降主義影響的東南局在項英的領導下,繼續推行其錯誤路線。項英是中共老資格的高級領導人,也是中國紅色工運的先驅。其和王明的區別是,其具有堅強的黨性,堅決貫徹來自最高層(即共產國際的聲音)的指示,但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最後導致了「皖南事變」的發生,自己也被叛徒殺害,壯烈犧牲。給中共和中共武裝力量再次帶來了慘重的損失。

葉挺(左三)、項英(左四)、張雲逸(左二)、周子昆(左一)和曾山(左五)

​第三個長江局,也只存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雖然在周恩來等人的工作下,長江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新四軍武漢辦事處等在統戰工作、群眾工作、救亡工作及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騙為新四軍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由於王明推行的錯誤路線,長江局未能很好地完成中共中央所交給的工作任務,尤其是在正確的統戰事宜中,產生了倒向對方的傾向,沒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自此,在中共組織中,長江局再也沒有出現。

王明,今天可以從歷史軌跡出發,從其三十年代之初在上海投機發跡到遠走莫斯科,其一生可算個陰險小人,雖然不是叛徒,為個人私慾,權力欲,其手上依舊沾滿了中共黨人的鮮血。

莫斯科的王明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9GsWwBvvf6VcSZga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