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棉花全程化控,參考老農這5點經驗,幫您塑好棉花豐產架子

2019-04-26     回村歇歇

自從縮節胺這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棉田大範圍應用後,棉農們發現,縮節胺這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用對了,可有效抑制棉株徒長,使棉株果枝頂部營養生長轉化為棉株生殖生長,促進棉花坐鈴早熟,節省整枝打杈用工,還增加了棉花霜前吐絮的比例。總之,縮節胺在棉田合理應用後,讓棉花獲得了豐產優質。

北方棉田雖然屬於旱作區,但種植棉花同樣離不開縮節胺的應用。回村歇歇老農在這裡分享的是北方棉區關於縮節胺應用技術實操。不適宜南方棉區參考應用。

關於棉花全程化控技術應用,廣大棉農對棉花化控技術在農田實操中,總掌握不好。化控用藥量大了,產生嚴重藥害,反而抑制了棉花營養生長期的棉株正常生長發育;化控用藥量小了,又起不到良好的化控目的,沒有塑造好棉花豐產的架子;還有棉花化控時期的把控;還有棉花進行化控時期的水肥情況,土壤情況,品種之間的差異等。

只有這幾大因素完美結合,才能通過化控技術塑造好棉花豐產架子。根據回村歇歇老農多年種棉實踐,為棉農分享如下經驗:

一、棉花營養生長過程中化控的幾個最佳時期和各個階段的用藥量

1.棉株呈現出4~6個果枝期用藥量

當棉花植株打去底部棉叉後,現出棉花花蕾果枝,這也要根據當地當時實際情況,棉農可在打叉的同時,把棉花底部的二個果枝也打掉,防治棉花過早結鈴,與剛起身的棉株爭奪養分,導致棉株不能正常生長。這個時期,時令才過夏至不久。冀南當地稱棉田早鈴叫伏前鈴,因為伏前鈴吐絮剛好是末伏天的雨季,會爛鈴,成為「僵瓣花」。

棉株現出4~6個果枝,開始第一次使用縮節胺。在上午10點和下午18點左右,30斤傳統背負式手動噴霧器中加滿水後,加1毫升縮節胺水劑,蓋頂噴洒,葉面沾藥水即可。在實際操作中,噴頭向下,覆蓋兩壟棉花,大步在棉壟行走即可。

2.棉花初花期用藥量

當田間棉株每株開出三五個花朵時,第二次使用縮節胺。這次,每30斤噴藥筒里加2毫升縮節胺,按照上述「1」的方法噴霧,但這次可以輪動噴霧杆,一次噴洒四壟棉花,行走速度以棉葉上看見小霧滴即可。

3.棉花打頂前用藥量

北方棉區一般棉花品種,當棉株現出12~13個果枝後,打頂,促棉花蕾鈴生長。當決定打棉花頂(掐棉株心)前,每30斤藥筒加4~5毫升縮節胺水劑,如上噴洒,噴藥要均勻。

4.棉花打頂後頂部果枝現出二個花蕾後用藥量

這個時期需要加量用藥,每30斤噴藥筒加10毫升裝1支縮節胺水劑,同上噴霧,打藥要均勻,讓棉花葉面都沾上縮節胺藥液。

注意1:若這次噴藥10天後,目測棉花化控效果不佳,可以再次每30斤噴藥筒加10毫升縮節胺水劑噴洒。

注意2:噴洒縮節胺對棉花全程化控中,不能以畝用藥量計算稀釋縮節胺。縮節胺屬於內吸傳到作用於棉株體內,抑制棉株徒長,優化調節棉株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作用。所以,在噴霧作業中,棉花葉片上看見藥液即可,棉葉片上沾著藥液過多,流下來是浪費。

二、棉花種植密度、棉田土壤情況對棉花營養生長過程中化控的縮節胺用藥量

棉花使用縮節胺進行全程化控中,以上分享的縮節胺用藥量是參考用藥量,非絕對用藥量。例如1.棉花密度大,後期縮節胺用量要少一些;例如2,棉花種植稀,前期減少縮節胺用量,或者在初花期才開始少量用縮節胺,後期加大縮節胺用量,保證棉花底部蕾鈴數量,把棉株塑造成像埃及金字塔形狀。

棉花在實際種植中,不同土壤對化控要求也不同。例如1:沙質土,棉株不徒長,可減少縮節胺用量和次數;例如2:壤質土,適當加大縮節胺用量和次數。例如3:重壤土,再適當加大縮節胺用量和次數。

三、棉花水肥大小決定了棉花營養生長期的各個階段用藥量和用藥次數

影響棉花全程合理化控的,還有農戶棉田肥水具體情況。貧瘠地縮節胺用量小些,次數還要減少;水肥充足就要加大用藥量和用藥次數。

特別提示:天氣嚴重乾旱時,又沒有水利條件不能澆棉花,建議早期不使用縮節胺。因為天旱,棉株底部結了四五個棉鈴後,棉株就不易徒長了。土壤水肥充足,就要加大縮節胺用量並多次使用縮節胺。

四、棉花品種不同,化控也不能相同

棉花品種有生長期短的,有生長期長的,有緊湊型棉花植株,有大株分散型棉株。縮節胺使用量和縮節胺使用次數要靈活掌握,參考各棉花品種種子包裝說明使用縮節胺。

五、棉花化控應用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1.化控原則

用藥量寧少勿多,少了可重新補藥,用多了沒啥特別好的解藥,儘量分多次使用,不要圖省事,想一兩次搞定棉花化控。

2.不要偷懶圖省事

建議縮節胺使用時不與農藥混合,單打縮節胺,因為治蟲藥量一般都是從棉株下向上打藥,並且防治害蟲用藥水多,噴洒縮節胺用藥水少。所以有的棉農縮節胺用量過度,是因為縮節胺和治蟲農藥混合使用,一噴霧筒里配的縮節胺不多,反而產生了縮節胺藥害。

3.縮節胺過量後緩解辦法

澆水是最好的辦法,當然可結合澆水噴洒赤黴素輔助縮節胺造成藥害的緩解。

綜上所述:科學種田就是要靈活,要因地制宜,要因天制宜,要因品種制宜,在農業各項技術應用中要合理綜合考慮。如上是老農種植棉花幾十年的經驗心得,覺得對您有幫助,敬請關注,有不同經驗也歡迎留言,共同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YmDmwBmyVoG_1Zjn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