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行動|安徽懷寧:243名村書記防疫一線當「門神」

2020-02-10   獨秀懷寧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在農村防疫第一線,安慶市懷寧縣243名村書記積極發揚「老支書精神」,守土盡責,構築起全縣農村齊心抗疫的銅牆鐵壁,用行動詮釋了如春天般溫暖的社會責任擔當。

「我們胸前戴黨徽、身後是群眾,一定要守好最後一道關口,讓鄉親們吃上『定心丸』!」這是懷寧縣江鎮鎮于山村黨支書記朱學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于山村是典型的饅頭之村,每年全村一半人口外出做饅頭,遍布全國各地,朱學毛年前就帶領網格員挨家挨戶摸排武漢返村人員,並陪同衛生院醫護人員上門測量體溫、宣傳防疫措施。他不僅沒顧上在家吃年夜飯,甚至已經連續一周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對母親有虧欠,總好過對群眾有虧欠!」說起大年三十突然病故的老母親,懷寧縣涼亭鄉四五村黨支部書記葉明心裡充滿了愧疚。面對突襲而來的嚴峻疫情形勢,葉明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果斷取消了母親的葬禮,毅然決然地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挨家挨戶走訪摸排、設置檢查站、為村民送口罩、送溫度計、送消毒液。組織全村日夜防控,就連從西藏回來過年的兒子,送走奶奶後,也積極主動加入到防控一線。

「喂......譚橋村民注意了啊。沒事在家呆著,磕點瓜子吃點小茶,電視、廣播天天放,不要扎堆東家長李家短,你知道誰有病?」在懷寧縣茶嶺鎮譚橋村,一輛頂著大喇叭的巡邏車不停地播放「土話」提醒,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村民蔣大爺告訴記者:「以前生產隊一放廣播,全村就動員起來了,這次大喇叭一響,整個村又沸騰了!」用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才能讓防疫宣傳入耳入腦,譚橋村黨支部書記胡朱來介紹,只有把疫情知識「本土化」,才能讓老百姓跟村委會一條心。

「要不是江書記,我和我們全村這個年過得就鬧心了。」說起懷寧縣高樓村黨支部書記江玉華,村民程某豎起了大拇指。臘月29中午,江玉華正帶領村幹部重點武漢返鄉人員做工作,突然得知余某因發高燒,並引發了恐慌。「村裡有人感染了!」消息蔓延到全村,不少村民的情緒出現波動。「迅速處理!」江玉華帶領村幹部立即趕到余某家中,並第一時間聯繫縣裡的醫護人員,將余某送至安慶醫院進行觀察治療,並組織人員對余某接觸人員進行隔離觀察。回村後,江玉華第一時間反饋給村民,並逐戶到村民家中做好情緒安撫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宣傳,讓村民對新型冠狀病毒了解、合理認識,消除恐慌。

「書記來了、幹部上了,我們就不怕了、有底了!」這是懷寧不少村民的心聲。在懷寧各地,村書記們用各種靈活管用的招數,因地制宜開展好村組防疫工作,群防群治打好疫情阻擊戰。

來源:中安在線

責任編輯:柏萬龍 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