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抹帶有意味的情愫,這條自青藏高原一路蜿蜒向東的大河,孕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也孕育了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偉大的民族。從涓涓的細流到匯入大海的澎湃,黃河更像是中華大地上的一曲永不停息的歌謠,她時而低緩,時而高亢,時而澎湃,她就這樣在這片大地上吟唱了五千年,歌聲依舊嘹亮。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有機會走進黃河的源頭,去觸摸這條大河不息的靈魂。我曾經在青海高原上追逐過黃河的涓涓溪流,也在寒風呼嘯的冬日裡跨越過黃河參差冰凌的河床,在不經意間,路過扎陵湖和鄂陵湖,在深秋的時節,目睹眾溪匯成大河的壯美畫卷。
從此,黃河在我的心中,就是大自然絕美畫卷的寫照,我用手中的畫筆和相機無數次的記錄了這條大河的令人驚艷的瞬間。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甘南的瑪曲,八月的甘南草原正是一年中水草最為豐美的季節,群山被綠草覆蓋,被山花點綴。初到這個草原腹地的城市,瞬間被濃郁的藏族特有的氣息所包圍,在進入縣城的公路兩側,是漫山遍野的氂牛成群,五色的經幡在高原的風中飛舞,山崗上隆達飛揚,一陣風吹過,潔白的隆達緩緩地順著風的方向,帶著無上的願望,飛向天邊,浮雲翻滾的地方。
頭頂上熱辣的陽光,這一刻,正毫不吝惜把溫暖潑灑向草原的每個山崗,山腳下牧民們在自由的歌唱,歌聲沿著頭頂的光芒,飄向了太陽升起的地方。
瑪曲縣城道路寬敞,沿著道路兩側是清一色的藏式建築,雕樑畫棟,屋頂金碧輝煌,無不流露出,古老的藏民族,對於多彩生活的無限的嚮往。
我們一行,穿過縣城,徑直的來到了城外的草原上,黃河緩緩地從城外流過,河水滋潤著草原上的萬千生靈,「黃河第一橋」筆直的橫跨在大河之上,1979年建成的瑪曲黃河大橋,是黃河上游瑪曲境內修建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的大橋,當年大橋落成,成了瑪曲草原上最轟動的大事兒,十里八鄉的人們終於擺脫了擺渡過河的歷史,人們歡喜的走上平坦的橋面。第一次,看著濤濤的黃河水,從腳下靜靜地流向遠方,從此「黃河第一橋」就成了瑪曲人對於這座大橋的愛稱,大橋全長280米,橋面寬7.5米,站在橋上,草原的風光盡收眼底,黃河兩岸夏季里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冬季里草原上銀裝素裹,蜿蜒的黃河在銀白的群山間迴蕩……
站在大橋之上向南看,黃河南岸不遠處就是阿米歐拉神山舒緩的身姿,天氣晴朗的野望,站在神山腳下,可以仰望頭頂滿天的繁星。
沿著黃河南岸,一路向東來到了河岸邊的「瑪麥哲木道」,木道邊的草地上,潔白的藏房裡,人們圍坐在一起享受著草原絢麗的風景。都說高原的天氣變化無常,剛來到木棧道不久,天邊就颳起了大風,瞬間頭頂高懸的陽光,就被烏雲遮擋,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河面上泛起了層層的漣漪,隨著頭頂烏雲的飄過,天邊雲開霧散,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把河面染成了金色,這突如其來的景致,美的令人窒息。
作為攝影師,我當然不會錯過眼前的這一切,架起了照相機,快速的按下快門,極力的想留住這美好的瞬間,隨著夕陽餘輝的遠去,大自然並沒有吝嗇的將美景封存。
隨著黑夜的來臨,天空中閃爍起了著繁星的光芒,我們來到阿米歐拉神山腳下,想要捕捉銀河的光芒,我注視著北斗七星的方向,它是北半球星空軌跡環繞的圓心點,那夜空「棒棒糖」迷人的景致就是它呈現給注視者們最好的禮物,不知不覺間,一個小時就這樣從身邊溜走了,此時相機的顯示屏上留下了一張張只屬於守望者的夜空美景。
銀河是如此的迷離,星空是如此的璀璨,短暫的瑪曲之行,卻讓我看到了如此美妙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