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沒口只需改變這一點,輕鬆應對魚情

2019-10-27   垂釣是一種生活

釣魚人最怕的是什麼?就是垂釣過程中遇到沒口的情況,沒口就是沒有魚咬鉤的俗稱,釣魚人成為「沒口」。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或是從開始釣魚到收杆一直沒口,或是魚口很慢,或是連杆的時候忽然停口,都是不同的情況造成的。這些都可以歸納為魚情變化,是魚產生了應激反應造成的。統稱為魚情突變。

魚情變化是隨時存在的現象

這種現象無時無刻的存在釣魚過程中,魚情變化是個中性詞,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總之是產生了不同的變化。魚情變好時釣魚人都會應對,無非是因為基本功的差異造成漁獲多少的區別。本文主要是闡述魚情變壞時的現象和應對方法。

細心的釣友會發現,相同的水域,不同的季節去釣,甚至同一天不同的時段,魚情都會不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抱有今天好釣就全天有口這種思想,突然停口的情況時候發生,這些都是魚對當前環境,包括不限於天氣、溫度、干擾等原因產生的應激反應,那麼學會辨別並採取準確的應對方法,就決定了今天這個水域誰釣的好,誰收穫差的主要原因。

魚情變化從哪裡入手去調整

那麼應對這樣魚情,如何去調整就顯得額外重要了,有些釣友認為這會沒有魚,只是單純的堅守,期待魚類從新開口覓食,這是一種消極的方式。沒有從根本上去分析原因,分析原因也有兩個極端,一種是大部分釣友都存在的現象,就是只要釣魚沒口,就開始猜想,是線組粗了?浮漂吃鉛重了?餌料不對路了等等,這就是釣不到魚開始胡思亂想,想必這點戳中了大部人的心理吧。

另外一種就是冷靜的去思考,不盲目去調整,就野釣來說,主線1.5和2號沒有太大區別,子線0.8和1號在夏天很多時候影響也不大,去調整線組幾乎沒有意義。尤其是在前期有口的時候忽然的停口,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狀態出現了問題,這也是本文著重去闡述的。

狀態上小小變化也許就可以提升魚獲狀態這兩個字在釣魚圈裡不知道被多少人說過多少遍了,那麼什麼是好狀態很多釣友都存在誤區,可能跟現在的輿論宣傳有關,餌料霧化差了就不是好狀態一樣。我對狀態總結歸納了一句話:適合當前魚情的就是好狀態。

當我們去一個水域進行釣魚時,在不知道魚情的前提下,無論是拉飽滿鬆散的大餌球,還是捏三角的散餌,都是通過快速霧化來進行誘魚。這種餌料狀態對於生口魚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時候的餌料就是好的狀態。

無論是野生魚還是黑坑養殖魚,有健康的生口魚,也會有不健康的病態魚,尤其在黑坑養殖魚裡面這種現象最為明顯。哪怕是野釣,經過岸邊多人短時間大量的餌料投放,也會短期停口,生口魚釣沒了,那麼剩下的病態魚就不能使用這樣的狀態來垂釣了。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魚情,黑漂釣不到魚,浮漂動作不利索,上下「揉動」,這些都是魚的應激反應,吃口不暢,俗話就是想吃又沒多大力氣,挑三揀四。那麼浮漂動作就很亂,空杆,錨魚現象就很普遍了。

遇到這種情況,降低線組號數是一方面,不要嘗試把漂調的更靈來希望抓到清晰的動作,而是稍微釣鈍才是穩妥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餌料的狀態需要調整,遇到這類魚情,我多數會加水,加粒神(一種增加粘度的添加劑)來讓餌料變得十分「滑」,搓小粘豆進行垂釣,這個時候這類餌料就是所謂的好狀態。

通過上述描述來總結,餌料狀態是個廣泛的定義,自身沒有好壞之分,區別在於應用對了不同的魚情,適合的狀態用在了適合的魚情,就是好的狀態,這點很重要,明白了就不會在釣魚中習慣性的一種所謂的「好狀態」餌料一直釣到底。很多時候這樣的狀態變化就會讓你在大多數釣友沒口的情況下,自己一個人連杆,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並不是沒有口,而是很多釣友沒有根據魚情變更狀態。

關於野釣不需要精細的說法誤區

這種思想廣泛存在很多釣魚人的腦海里,我無數次的在文章中,在釣魚過程中向這些釣友灌輸,只要是釣魚就需要精細對待,跟是否野釣無關,這是一種態度,我相信精細對待不一定能釣好魚,但粗心對待是肯定釣不好魚的。

同樣的餌料,在釣魚時前期效果比較好,中後期效果不好,大多數不是餌料不對路,也不是沒有魚了,而是此時的魚情發生了變化,不用更改味型,只需稍稍改變一下狀態,往往就會出現奇效,這就是精細對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