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釣點最理想呢?當然是魚道啦,魚類還要覓食、排卵、越冬,受季節、氣溫、水情影響, 還要進行必要的遷徙遊動,有長距離的洄遊或短距離的漫 游。每一種魚的遊動,大體上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也就是說,有一定 的路線。我們管這個路線叫魚道。如果能將釣點選擇在遊動之魚的 必經之路上,在關隘之處下鉤,其收穫量肯定是很可觀的。要準確地將釣點選擇在魚道上是很不容易的。
一般流動的水體溫度都可以達到20-25℃之間,其深水處和淺水處的水溫幾乎沒啥差異,而這種溫度正是鯽魚最為舒適的溫度,所以這時不但近岸可以釣到鯽魚,深水處也可以釣到鯽魚,而且從時間上來說可以全天候垂釣,其關鍵因素是你選的釣位要在水中食物豐美處,釣位近不近岸不是最主要的,這時最主要是看水下情況,是否能留存有豐富的食物。
先找水底地形變異處,水底地形相對平坦時,找凹槽、找坎、找坡、找坑;水底地形複雜多變時找平灘、平坡、平壩,哪怕一小塊也可;根據水流找魚道,顯而易見在水流較急的地方是不適宜魚兒生活的,水流很急的地方,沒有泥沙的堆積,就沒有植物的生長,進而沒有浮游生物生存,幾乎沒有任何事物,因此魚兒很少生活在水流很急的地方。相反,在水流較緩的地方,則是魚兒的聚集地。所以找魚道的時候,要選擇水流相對較緩的地方。
洄灣也是一年四季都非常優秀的釣位,夏秋季節多在洄灣守大物,如果是釣鯽魚要儘量選擇小一點的灣子,這樣魚比較集中,發窩也較快,對於一些常年走水或者經常走水的地方,洄灣絕對是不二的選擇,洄灣的水流相對平穩一些,加之食物又豐富,怎麼可能沒魚呢。
再比如說鏵尖,魚在覓食的時候會沿著距離岸邊一定距離的地方覓食,鏵尖延伸到水中,成為了魚覓食肯定經過的地方。在鏵尖上釣魚,經常不需要太長的裝備。說起鏵尖還有個神奇的地方,就是鏵尖左邊比右邊好,其中原因比較有意思,就是魚喜歡逆時針巡遊,會先經過鏵尖的左邊,所以左邊比右邊好。
尋找鯉魚魚道時把握兩個原則,避開硬泥水底,食物較多區域的連接通道。首先是硬泥水底少水草類生物,且大片的連接,多是廣泛達到數公里遠都沒有水草生物,這片範圍內自然無鯉魚活動。若是有小片的蘆葦,菱,浮萍在此,水底多是軟泥水底,水位稍淺,有魚蝦聚集,是合適的鯉魚覓食區。
水裡面的小蝦是鯽魚非常喜歡的食物。蝦一般都不耐低氧,經常活動在沙石質的水底,在天亮以後才會退入到深水區域。所以蝦的活動規律正好是和鯽魚相似的,釣鯽魚的時候可以留心一下小蝦的活動地。有時候一般在有生活用水流入的地方,也是鯽魚比較喜歡光顧的地方。有很多的湖泊或者水庫中上游泥沙比較多,水流將細沙分布於入水口大片淺灘處。在這樣的地區,水裡面一根水草都不長,這裡就不能做為釣鯽魚的理想地點了;
最後常見適合魚道地形有鏵尖及鏵尖左側、凸岸處、水草處、進、出水口、洄水灣、橋邊、漲水淺灘處以及地形變化處:寬變窄和窄變寬的地方、急緩水流交匯處、平底凸台或凹坑處。有障礙物的地方:水底亂石堆、水底樹樁處、沉船或其他物體處等等,都是魚類喜歡聚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