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超預測術」:一根軟尺預測疾病

2019-12-17   糖尿病之家

小軟尺有大作用

光是糖尿病就夠讓人頭大的了,而糖尿病的諸多合併症、併發症,對於糖友無疑是雪上加霜。糖友合併症或併發症情況非常普遍,這些疾病往往與糖尿病發生乘積效應,令人頭疼不已。例如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可使心血管事件風險比單純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提高2倍以上;再比如,約78%的糖尿病患者可繼發高脂血症,而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集結出現,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程度加劇以及發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的高危因素。更頭疼的是,糖尿病的多數合併症、併發症早期往往缺乏明顯症狀,難以及時發現;等出現症狀、到醫院檢查發現時,可能已對機體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泰洛克認為,預測可能影響人生的方方面面,而預測能力的缺失是絕大多數人生的短板。他在暢銷書《超預測》中寫道,「你我都應是預測家」,在面對周遭複雜環境變化、在即將作出重要決定之時,「我們的決定是以對未來的展望為依據的,這樣的展望即是預測」。他還指出,「預測不是一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天賦,而是一項可以培養的技能」。

「超預測術」

我們不禁想到,糖尿病的合併症、併發症能被我們自己「預測」到嗎?如果能在這些疾病尚未發生之時,就預見到它們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使我們能及時採取措施阻斷疾病的發生,或者早期干預控制其發展,把疾病潛在危害降至最低,那該多好啊。

基因檢測或許能做到這一點。這種先進技術通過生化、染色體和DNA檢測手段,以特定設備分析被檢測者細胞中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從而了解基因信息,明確病因或預知身體患某種疾病的風險。但目前這種方法還是過於「高大上」了一些,技術、設備要求較高,代價高昂,不是人人都能很方便地進行。

高大上的基因檢測

其實,有一些更簡單的方法,讓每位糖友都有可能預測到自身是否有某些疾病的發病風險,而需要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工具——比如一根軟尺、一個體重秤和幾個簡單指標。這聽起來是否很不可思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超預測術」吧。

1.軟尺+體重秤體質指數(BMI)

使用體重秤稱出自身體重(單位:kg),再用軟尺量出身高(單位:m),我們就可以得出體質指數這個常用指標,簡稱BMI(計算公式BMI=體重/身高2,單位是kg/m2)。你對這個指標可能並不陌生,人們一般用它來衡量體型是標準、過瘦還是過胖。但你可能不知道,BMI指標可用於預測糖尿病合併症或併發症。研究表明,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BMI的增加,甘油三脂水平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指標逐漸降低,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BMI的升高與高膽固醇血症、血脂紊亂有著密切的聯繫,BMI>25kg/m2的糖友要密切關注血脂變化,防範血脂紊亂的發生,除了降血糖,還需給予控制血脂及體重等干預和治療,以此來控制病情,進而避免微血管病變的發生。上海市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研究表明,BMI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BMI>24.23kg/m2者發生NAFLD的風險明顯升高。此外,大量研究還表明,較高的BMI意味著糖友發生胃食管反流病、抑鬱症、高尿酸血症、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糖尿病足等疾病風險明顯升高。

BMI是預測多種疾病的有效指標

2.軟尺腰臀比(WHR)

用軟尺量出腰圍(單位:cm),即經臍部中心的水平圍長,測量時被測者自然站立,雙腳分開25~30cm,注意應在呼氣末尾、吸氣未開始時測量;再用軟尺量出臀圍(單位:cm),即臀部向後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圍長。將腰圍除以臀圍,就得出腰臀比(WHR)指標數值。WHR一般作為衡量中心性肥胖的指標使用,亦可用於糖尿病繼發疾病的預測。頸部動脈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早期主要表現之一,是心血管事件的強有力預測因子,而研究證實,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WHR的升高,頸部動脈硬化發生率依次升高,WHR<0.84、0.84~0.88、0.89~0.91、>0.91者頸部動脈硬化發生率分別為33.7%、45%、47.8%和54.6%。WHR升高為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WHR>0.89者發生NAFLD的可能性較高。在瀋陽軍區總醫院一項研究中,與WHR<0.83者相比,WHR為0.83~0.89、0.90~0.94、>0.94的中老年患者發生食管癌的危險性分別升高4.8%、32.6%和36.5%。

腰臀比可預測頸部動脈硬化等疾病

3.軟尺腰圍身高比(WHtR)

用軟尺分別量出腰圍和身高(均以cm為單位),再將腰圍除以身高,就得出腰圍身高比(WHtR)指標數值。WHtR一般用于衡量體脂肪的分布情形,不受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影響,且較BMI計算更簡便。有學者認為,WHtR比腰圍及BMI能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病風險。多項研究證明,WHtR升高為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WHtR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NAFLD的截斷值為0.51,意味著WHtR在此數值之上者發生NAFLD的可能性較高。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研究表明,WHtR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壓、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關性,在疾病預防與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WHtR測量,根據測量結果對WHtR>0.5的高危人群進行合理膳食、增加體育運動、減輕體重等早期干預,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此外尚有研究證明,WHtR≥0.55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較WHtR<0.55者升高約22%(前者發病率達到33%)。

腰圍身高比能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病

4.軟尺腰圍(WC)

用軟尺量出腰圍(單位:cm),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脂總量和脂肪分布特點,是衡量中心性肥胖(或稱腹型肥胖)的代表性指標。腰圍這項指標也有重要的疾病預測意義,且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價值優於BMI指標。對於中國糖友的腰圍,一般以男性<90cm、女性<80cm為安全臨界值。從現有研究來看,腰圍對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預測價值高於男性患者;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圍對其收縮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血尿酸指標具有顯著的影響,而男性患者則無;對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腰圍對高血壓病的預測價值顯著高於BMI,而BMI對高膽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的預測價值顯著高於腰圍。此外,腰圍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強有力預測指標,學者認為其原因在於腰圍較大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更嚴重,進而促進了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髮展。另據調查,腰圍亦可預測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且儘管BMI和腰圍均與GERD有關,但是腰圍對GERD的預測價值比BMI更高,學者認為,腰圍升高意味著內臟脂肪沉積,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發生GERD或使其症狀加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建議,針對腰圍高出臨界值的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腰圍至合理範圍,對於預防GERD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

腰圍對高血壓病的預測價值高於BMI

可見,使用軟尺等簡單工具進行身體測量,我們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它們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在預測疾病方面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覷。利用它們實現疾病「超預測」,防患於未然,糖友生命健康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梅芳,張蓉,李連喜,等. 2型糖尿病患者腰臀比與頸部動脈硬化關係的研究[J]. 醫學研究雜誌,2014, 43(3):19-22.

[2] 閆立輝,陝忠遠,孫穎,等. 中老年食管癌與體質指數及腰臀比的關係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5(1):41-46.

[3] 崔姍姍,江霞. 2型糖尿病患者腰圍身高比與血壓血脂的關係[J]. 醫療裝備,2016(9):29-29.

[4] 邵小飛,吳碧芳,劉愛群,等. 我國南方社區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圍身高比表型與慢性腎臟病的關係[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7(10):1382-1385.

[5] 李曼.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腰圍、體重指數與血糖、血壓、血脂、尿酸的相關性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5(11):1351-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