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嚼艾草,巧解發小腫痛

2020-04-08     天使養生堂


宜君是個千年古縣,歷史文明悠久,民間傳說眾多。木瓜城、楊家將、藥王孫思邈及大艾故事經久相傳,婦孺皆知。大艾俗稱艾蒿,是農村極為普通常見的一味中草藥,也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養生中認識最早的植物之一。《詩經》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見濁口三年兮。」孟子曰:「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名醫別錄》稱為「醫草」:「灸草」。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用於外治(即灸法)。《黃帝內經》中也敘述了艾的作用。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用艾葉配阿膠、芍藥、川芎、當歸、乾地黃、側柏葉所組成的膠艾湯和柏葉湯,主治宮冷不孕及吐血不止。《蘄艾傳》《本草綱目》中載艾葉配方52個。真可謂「大艾無疆」也。

傳說唐朝名醫孫思邈自幼好學,從5歲開始跟隨父親走街串巷給人看病,經常到山上採集草藥。一天孫思邈和幾個小朋友到山上一起來到木瓜城玩耍,有個發小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腳崴了,腳腫痛厲害動彈不得。小朋友坐在地上哇哇直哭。怎麼辦?孫思邈靈機一動就從地上拔了一把草放在嘴裡嚼爛糊在小朋友疼痛處。過了一會兒,發小不哭了,而且腫痛也在逐漸消失。其他小朋友問孫思邈這是什麼藥?孫思邈想,發小哭時總是哎哎的,就把這種草藥叫「艾葉」吧。從此「艾葉」這種藥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木瓜城村後的半山腰上,人們還發現有一個神秘的山洞,當地人稱之為藥王洞。傳說就是當年孫思邈嚼艾草,巧治發小崴腳腫痛的地方。


藥王爺孫思邈

木瓜城當地今尚存多處藥王洞和藥王廟,人們薪火相傳,世世代代虔誠祭拜藥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pd2XXEBrZ4kL1VifL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