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3天票房6億!願少年的你不再受欺凌

2019-10-28     中信出版集團


看到標題相信已經有很多盆友知道阿信要說什麼了,是的,阿信周末去看了這部票房和口碑雙爆的片子。

上映短短3天,票房快破6億了,還是在整個劇組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豆瓣評分8.5,妥妥地今年國片爆款。

畢竟從25號開始,阿信的盆友圈幾乎被這部片子刷屏了!看看這陣仗,上一次如此盛況阿信記得還是《我不是藥神》上映的時候。

看完片子後,阿信覺得,你們都在夸四字弟弟的顏值和演技(確實是很在線),氮素,難道不是92年的周冬雨演一個高中生,那種少女的青澀單薄和沉默倔強都表現的毫無違和感,更令人驚艷嗎!

不過,阿信今天的重點不是談演員,當然,千璽和周冬雨都是好演員,未來可期(手動狗頭)。

阿信今天想說的是這部電影背後想探討的、一個屢次上新聞背後的事件都令人心痛的話題——校園霸凌。



少年的惡,有時難以想像

《少年的你》確實是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它對於暴力、人性和迷茫有最直觀的展現,電影里的很多片段,真實的令人心驚肉跳。

豆瓣上有人評價說,這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上真正殘酷的青春片,阿信是同意的。

畢竟,我們普通人的青春通常沒有墮胎、轟轟烈烈的早戀、車禍或是失憶,但對於校園霸凌,或許沒有女主陳念,以及電影一開頭不堪忍受而跳樓的胡小蝶那麼黑暗,但它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甚至經歷過。

《少年的你》劇照

阿信想說一個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

阿信初中時有一名女生,長的很漂亮但性格內向,因為放學時被周圍的混混堵過,被同學看見了,就變成了大家口中的「不學好的女生」。

一開始,只是諸如「老大的女人」這樣的綽號,慢慢地這些綽號變得越來越惡毒,甚至有鼻子有眼地傳出她和周圍的混混談戀愛甚至睡覺的故事。

再然後,言語的攻擊漸漸變成了行動。

她的作業本被收作業的同學扔出來,抽屜里被人潑進去可樂,書包被扔到教室後面的垃圾桶旁邊......當她的作業本又一次被單獨挑出來扔回她座位,同學說「你這樣不幹凈的人寫的作業,不配我們拿給老師。」

《罪途》劇照

那時她正在當值日生掃地,低著頭,聽到這話,眼淚一滴滴掉了下來,不知誰喊了一聲:「XX哭了」,然後班裡的同學哄然大笑,包括阿信自己,也笑了。

沒多久,她的父母來了學校,班主任找了帶頭欺負她的幾個同學談話,也叫了家長。但事情並沒有好轉,再然後,這個女生轉學了。

《少年的你》劇照

這件事從頭至尾,班裡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她說話,大家憑藉幾個口口相傳地故事就覺得她是個「壞女人」,一致想把她趕走。

並且那時,阿信和其他同學一樣,半點羞愧感都沒有,直到上大學後,某一次初中同學聚會,大家無意中提起這名同學,才說起當初的行為「太過分」。

太過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就帶過了,大多數同學心裡的愧疚感也只在席間一閃而過。沒人知道那個女生後來去了哪裡,現在怎麼樣了。

電影里,小警官說:我小時候沒發生過校園暴力這種事。

老警官說:那些不好的,你都忘了。

《少年的你》劇照

阿信也是今天看部電影,才記起了這段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卻是遍體生寒。

當時那個女生,是不是和電影中的陳念一樣絕望呢。

米蘭·昆德拉曾說過:

「青春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是由穿著高筒靴和化妝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個舞台,他們在舞台上做作地說著他們記熟的話,說他們狂熱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話。」

《少年的你》劇照

青春並不都伴隨著小美好,有時它更像莽林,行走於間的少年們,莽莽撞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穿越莽林走向大道。有時少年的惡,是盲從隨大流的幫凶,有時這種惡簡直突破成年人的想像。

他們沒有受到過來自社會規則的教育,不懂得承擔責任,有時還無知的可怕,就像電影中老警官說的: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裡嗎,在於他們不懂得分寸。他們不知道那樣打同學,是會死人的。」

他們不知道要承擔後果,沒有對於生命的敬畏,對死亡的殘酷,更是一無所知。所以,有時候惡意來的直接且狠戾。

今年1月,西安一所學校里,幾名學生將一同學推下樓梯後拳打腳踢;

今年2月,遼寧本溪一名男生被同學從背後割喉,奮力阻擋後,命雖保住了,但手上的肌腱卻斷裂了;

2019年4月,廣西一中學內,多名女生在衛生間內對一名同學進行扇耳光等欺辱性行為;

2018年6月,廣西柳州發生校園欺凌:兩男生用鐵鎖狂砸踢打女生;

2018年3月,雲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寢室被9名同學輪番毆打,被打女生始終沒有開口說話,也未還手,直至被打翻在地上,圍攻9人依然不放手;

2017年9月,廣東江門一名13歲女生在上學途中被3名未成年人帶到公共廁所進行輪番扇打、辱罵,剝除上衣等施暴行為;

2016年11月,重慶一位17歲的高中女生遭到6個同校同學扇耳光、跪罰、強制其洗澡等侮辱毆打行為後, 從宿舍4樓跳下......

這樣的例子,阿信還能整理出很多很多。並且,很多加害者因為年紀小不用負責任,大多數牛批評幾句就完事了。就算真出了命案,不少也因為未滿14歲而不用負擔刑事責任。

「未成年人」就像一道護身符,似乎包庇著那些明知為惡、卻不會受到法律懲罰的施暴者們。

對於那些施暴者,管教有用嗎?對於受害者,求助於警察、學校有用嗎?

現實中遺憾的是,往往並沒有用,甚至求助後會遭到變本加厲的報復。

校園暴力案中,學校卻說希望大家寬容一些,不要言語傷害施暴者

種種原因,導致校園霸凌問題一步一步積壓,最終走向不可收拾的境地,甚至釀成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悲劇。



校園欺凌,全世界的難題

校園霸凌,是一個長期存在、又至今沒有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的難題,這個難題,是世界性的。

調查顯示在美國,大約35%的學齡兒童為校園霸凌的長期受害者。

澳大利亞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公立學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園霸凌現象就有60多起,而據估算,沒有公布的是公布的4倍-7倍之多。

韓國保健和社會研究院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在韓國9歲到17歲的兒童里,每3人中就有一人有過遭受校園霸凌的經歷,每5人中有一人曾是施暴者。

日本政府在2018年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日本校園霸凌現象普遍,在為期6年的追蹤調查中,遭遇校園霸凌的學生達到了觸目驚心的90%!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官方統計顯示,日本每年新學年開始之際,自殺率都會上升。曾有日本高中生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道:「夏天結束,學生必須返校。一旦開始擔心被欺負,他們就可能選擇自殺。」

《惡之教典》

在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發布一份《校園暴力和欺凌》報告,其中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6億學生(約占學生總有人數的32.5%),遭受到校園霸凌。這其中,超過30%的人選擇沉默,他們沒有告訴任何人。

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全球13至15歲的學生中,有一半人(約1.5億人)表示他們曾在校內外遭受過同伴暴力。

在我國,2018年全國平均每天審結約兩起校園暴力案件。近九成案件的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傷情,超一成案件受害人死亡。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7年,57.5%的校園暴力案件為故意傷害案件。

圖片來源:新京報

但是要知道,訴訟到法院的案件,情節已經是很嚴重的了。更多的校園霸凌,諸如言語侮辱等隱性傷害是不易察覺的,就像上面數據所顯示那樣,很多受害者選擇沉默,自己默默熬過去。

而那些熬不過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花一般的年齡里。

更驚心的是,中國人民法院數據顯示,59%的學生在看到他人受到欺凌時,選擇沉默,還有一部分,會跟著起鬨。最後,相當一部分校園暴力事件只能由教育機構內部處理。

《罪途》劇照

就像去年同樣講述校園暴力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結尾時,面對女主易遙的指責,一個欺負過她的女同學說,自己什麼都沒有做過,只是在開玩笑。

易遙面對毫無悔意的同學,做出了如下控訴:

《悲傷逆流成河》

而那些遭受校園霸凌的受害者,並沒有任何特質或規律可循。

有的可能如同《少年的你》中的陳念一樣,在圍觀看熱鬧的同學中,只有她站出來替死去的胡小蝶蓋了一件衣服,就被挑中成為「下一個」。

《少年的你》劇照

而更多的,並不需要任何理由,施暴者可能只是心情不好、看人不順眼而已。

從引發校園暴力案件的原因來看,五成校園暴力案件因瑣事而起。在涉及故意殺人罪的校園暴力案件中,近七成也因瑣事而起。

圖片來源:新京報

而這個瑣事,可以是任何小事情,比如「踩到腳」、「碰掉了書本」或者只是剛好路過。

這也讓校園霸凌變得很難預防。



願少年的你,不再受欺凌

《少年的你》里陳念說的一句話,讓阿信特別揪心,她說: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怎麼變成一個大人。」

電影中的警察回答她:

「長大就像跳水,什麼都別想,閉著眼往裡跳就行了,那水裡有石頭有沙子有蚌殼,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少年的你》劇照

沒有人教,所以跌跌撞撞,頭破血流。那些遭受校園霸凌的人,陰影可能跟隨他們一生,還有的人,可能再也等不到長成大人了。

阿信之前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用戶在回憶起校園暴力說到:

整整15年,在那一間我被他們毆打的教室中,他們欺凌完我順利離開,只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裡面,15年都沒有走出來。每一天,每一天睜開眼睛,想到要去學校,心都在戰慄。學校大門是個需要勇氣才能踏入的地方,進去之前,需要先深吸一口氣。進入學校了,低頭,快走,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聲音,他們又在看著我,他們又想說什麼?他們又想做什麼?他們又在笑什麼?

這是校園霸凌受害者的世界——充斥著恐慌的獨白和無休無止地壓抑。

幸運的是,電影里的陳念遇見了她的小北,少年對她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豆瓣8.5,3天票房6億!願少年的你不再受欺凌

《少年的你》劇照

小北保護陳念的方式,是默默跟著她,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她回過頭恰好能夠看到他,少女的心裡就多了一分安定。

但在現實中,絕大部分人的身邊並沒有小北。

《少年的你》劇照

好在,在社會、媒體的多方呼籲下,懲治校園霸凌正在一步步推動中。

2016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開展全國性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教育部、團中央等9部委聯合制定《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性意見》。

緊接著,2017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消息也印證了在司法層面上作出的努力。

2017年11月,教育部、團中央等11部門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更加明確了校園欺凌的界定,並針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制定了不同的懲戒措施。

去年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個部門聯合出台了名為《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辦法》里提出對校園霸凌「零容忍」,把學生霸凌事件做了輕重分類,絕不姑息哪怕是最輕微的霸凌行為。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有4.9萬人參加的「2019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顯示,對於未成年人保護,受訪者認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68.0%。

10月1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分組審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時,對未成年犯罪的年齡也此展開了討論。


影視作品中探討校園暴力的主題並不少見,台灣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日本有《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告白》《3年A班》、美國有曾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大象》、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韓國有《蚯蚓》《韓公主》等。

相較之下,我們的電影在這一題材上大多只是作為青春片的元素一筆帶過,完完全全剖開來談校園霸凌的,除了去年的《悲傷逆流成河》外,就是這部《少年的你》了。

而《少年的你》突破了青春片的格局,多了普遍意義上的人性追問,因此顯得更加黑暗,也更加真實。

看電影時,阿信前面的一個小姐姐從中間一直哭到結束,不知道裡面的情節是不是勾起了她的回憶。

「保護世界,保護少年。」這是電影最後千璽在VCR里說的一句話。去年《我不是藥神》督促推動了抗癌藥加快降價,希望今年《少年的你》也能推動在保護學生免受校園霸凌上,更進一步。

就像電影的英文名Better Days,願所有的少年們,免受欺凌,迎接你們的都是更美好的人生。

參考資料:[1]《少年的你》:真實的校園暴力,比電影里還誇張,鳳凰網[2]《少年的你》:真正的校園霸凌,悲傷不只是「逆流成河」,人民日報[3]「校園霸凌」已成世界性難題,看看國外學校怎麼處理,環球網[4]《少年的你》背後的校園暴力:近七成因瑣事引起,立法將明確責任,鳳凰網[5]《少年的你》看疼無數人,近在咫尺的校園暴力,比想像更可怕,百家號[6] 近七成校園暴力因瑣事而起 宿舍是案件高發地,新京報[7] 國產年度期待,今天終於8.7回歸,sir電影[8] 《少年的你》,善與惡集於一身,騰訊網

#今日份話題#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曾見過或者經受過校園霸凌嗎?歡迎在評論區,和阿信聊聊你的感受和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hGTE24BMH2_cNUgLr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