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倒盞村再次登上央視螢屏!

2019-09-13   洛陽文化產業

今年中秋,倒盞村半年之內第三次登上央視螢屏,近期,CCTV-4 中文國際頻道《傳奇中國節 中秋》節目組來到倒盞村,對倒盞村2019豐收節暨中秋大聯歡活動進行了現場採訪報道。

節目於9月13日(中秋節)下午16:00在CCTV-4 中文國際頻道《傳奇中國節 中秋》節目中播出。

大型直播節目《傳奇中國節》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的品牌之一,自2006年至今,連續多年對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節日進行多點直播,向全球推介中華文化。

歡度中秋

中秋小長假的第一天,雨後天氣涼爽,倒盞村人流量驟增,大門入口的車輛排起了長隊,大小几個停車場全部爆滿。

倒盞村是個令人難忘的地方,青磚灰瓦的街道在翠綠的溝壑內蜿蜒延伸,一串串紅燈籠在屋檐下隨風搖曳,青石的路面讓人仿佛回到了失落已久的老家。

參差錯落的街道上,店鋪旗幡招展,讓人似曾相識,勾起人們記憶深處的鄉愁。現代人被城市快節奏的生活弄的疲憊不堪,放鬆身心,讓身心得到休息,鄉村游是最好的選擇。

中秋節也是各種農作物收穫的季節,處處秋色好,家家慶豐年。在這個秋天裡,億萬農民辛勤勞作的汗水,滋潤出最美的果實,帶給人們最充實最飽滿的喜悅之情。糧滿倉、腰包鼓是農民的豐收,也是國家的豐收。農耕文明給人豐盈、給人喜悅。

金秋遍地香,邀友聚農莊;把酒豐年慶,家家谷滿倉。所有收穫的喜悅都在秋天呈現,農民心中對豐收的那份期盼之情,從未改變。這是對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殷切期盼。

在這個鄉韻獨特、民風淳樸的小村落——倒盞村,傳承著河洛鄉村中秋節曬秋的傳統,在倒盞村知青廣場,正在大擺「豐收宴」,廣場上搭起了幾個大灶台,大鍋里有南瓜、花生、毛豆,有蒸的,有煮的,看起來很樸素,很健康。

這個味道,離自然最近、凝聚著小時候的記憶。過中秋,吃月餅自然不能少,傳統的手工月餅,滿是濃濃的節日味道。此刻,我們可以看到知青廣場上已經是人山人海。舞台上表演好像是大鼓書,熟悉的河洛方言,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

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整體風格是青磚灰瓦、古色古香,街道在綠樹翠竹環繞的溝壑內延伸,溝內有老井、大槐樹等先民遺蹟。村內有作坊街、水席街、湯街等特色街區,以及各種民間作坊和特色店鋪,吸引了眾多遊客。

在短短的兩年前,這裡還是一條幾乎沒有經濟產出的荒溝,如何從荒溝變「勝地」,當地人告訴我,注重保護鄉村生態資源,突出鄉土民俗文化特色成為他們補足短板的秘訣。

村裡為了讓遊客玩得盡興,晚上還將舉辦「萬盞河燈,中秋祈福」活動,屆時,人們可以在清風明月之下,品嘗月餅、放燈祈福。歡度中秋佳節,共祝祖國繁榮昌盛。

倒盞村系洛陽市文化產業協會理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