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萬眾 | 智芯諮詢
全球電子製造業巨大的市場空間
電子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電子製造行業產品種類繁多,下游主要集中在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機、工業控制設備等產品。按照每年主要產品的全球出貨量級,智慧型手機在15億部左右,筆記本電腦在1.6億台左右,電視機在2億台左右,分別對應的產值達到3萬億、1萬億和1萬億級別,隨著創新力度的不斷加大,消費電子產品單價仍在持續上升,從而帶動更大的市場空間。
國內電子產業公司快速成長
按照中信電子行業分類,目前國內A股電子行業上市公司230家,2018年總收入為1.41萬億,凈利潤為552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為1.10萬億,凈利潤為572億元。截至目前,電子行業上市公司整體市值為4.09萬億。
國內智慧型手機品牌企業在下游需求端已經確立起部分優勢
在下游品牌方面,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如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等品牌終端過去十年獲得快速成長,基本占據了一席之地。2016年-2018年,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四家企業全球市場占有率從25%提升至37%,其中華為品牌市場占有率提升幅度最大從9%提升至14%。
上游核心部件材料及設備、中游製造模組、下游品牌整機
從產業鏈分布來看,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材料、核心零部件、製造設備、晶片設計等環節,中游主要為實現顯示、圖像、聲音等輸入輸出信號端功能的模塊組裝,下游主要品牌端整機。
信號輸入輸出模塊主要為數位訊號、模擬信號等信號輸入輸出,核心零部件模塊包括觸控、光學、聲音、天線等模塊。
信號處理模塊主要進行信號處理,包括模擬信號、數位訊號等。核心零部件模塊包括信號傳輸、信號計算、信號存儲等模塊,相關零部件包括主處理晶片、射頻信號晶片、圖像處理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以及輔助作用的被動元器件、模擬器件、功率器件、連接器、電池等。
我們下文將按照信號處理、信號輸入輸出等功能模塊,對不同細分領域零部件產業鏈進行梳理。對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公司業務模式,盈利能力等進行分析。在下面的產業鏈梳理分析中,可以發現在整個電子產業鏈中國產企業通過產品品質、成本控制、規模化交付能力上的優勢,基本實現了在電子零部件及組裝領域的國產替代。
上游核心器件需要持續的產業升級
信號處理模塊: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介紹
晶片產業鏈板塊上游:晶片設計領域。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上游晶片設計環節上市公司主要涉及的領域包括存儲晶片、射頻晶片、圖像傳感器晶片、生物識別晶片、模擬器件晶片、WiFi晶片等,以及功率晶片、電源控制晶片、功能控制晶片等多個領域。晶片設計板塊位於整體產業鏈上游,板塊公司整體毛利率都在30%以上,都屬於輕資產模式,固定資產周轉率及ROE水平處於相對較高位置。
從收入端規模來看,主流頭部晶片設計公司收入規模相對較小,如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紫光國微等自身收入2018年在20億-30億元左右,2019年韋爾股份、聞泰科技等公司通過收購國外資產後收入規模將躍升至100億以上的水平。相比之下,國外細分領域的晶片設計龍頭公司收入基本都在上百億美金的水平。
晶片產業鏈板塊上游:原材料及設備領域。目前國內半導體晶片原材料上市公司主要涉及領域包括光刻膠、清洗液、高純度靶材等環節。從收入端規模來看,2018年主流頭部原材料公司收入在10億元以內,整體規模較小。
半導體晶片製造設備上市公司主要涉及領域包括氧化爐、擴散爐、離子注入機、刻蝕機等環節。從收入端規模來看,2018年主流頭部公司收入在20億-30億元,毛利率在30%以上。凈利潤率由於研發投入較大,相對較低,同時也導致ROE水平相對較低。
晶片產業鏈板塊中游:晶圓製造。目前全球IC代工製造領頭企業為中國台灣的台積電,2018年收入為303.89億美元,占全球前十大IC製造規模收入比例超過50%。中國大陸企業在前十位的分別有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2018年收入分別為33.78億美元和9.45億美元,占全球前十大IC製造規模收入比例分別為5.64%和1.58%。收入排名第三的華潤威電子目前正在申請A股上市。
盈利能力方面,龍頭企業台積電的綜合毛利率在45%以上,凈利潤率在30%以上。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企業目前規模量產製程在28nm的水平,相比國際龍頭企業7nm的水平落後2代-2.5代,導致其盈利水平相對較低。
晶片產業鏈板塊下游:封裝測試。封測行業國內企業企業在國際上已擁有較強競爭力,2018年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三家企業在全球市場市占率17%,且在封裝技術能力較為全面,掌握了全球較為領先的先進封裝技術,未來有望進一步搶占更多市場份額。龍頭公司長電科技收入規模2018年達到238億元。
不過由於整體管理能力,客戶水平等方面原因,國內封測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不高,綜合毛利率在20%以內,凈利潤率各家企業差距較大。
信號處理模塊:被動元器件產業鏈介紹
被動元器件是電子產品的基礎性元器件,主要是電阻、電容、電感、陶振、晶振、變壓器等等三大類產品。被動元器件的作用作為基礎元件非常重要,其工作特點來是自身不消耗電能,或把電能轉變為不同形式的其他能量;只需輸入信號,不需要外加電源就能正常工作等特性。
2018年國內被動元器件龍頭公司中,電阻及鉭電容龍頭振華科技收入53億元,陶瓷電容龍頭風華高科收入46億元、電感龍頭順絡電子24億元,鋁電解電容龍頭艾華集團及江海股份收入在20億元左右。作為基礎元器件,被動元器件行業商業模式相對較好。龍頭公司盈利能力較高,毛利率30%-50%,凈利潤率15%-20%。
信號處理模塊:主板覆銅板及PCB產業鏈介紹
PCB為電子工業之母,是所有電子產品零部件的載體。覆銅板則是製造PCB的核心原材料,為PCB行業上游。考慮到電子產品短小需求,柔性電路板FPC(FlexPCB)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2018年國內覆銅板龍頭生益科技收入為120億元,PCB龍頭深南電路收入為76億元,柔性電路板龍頭鵬鼎控股收入為258億元。PCB領域技術路徑相對成熟確定,龍頭公司毛利率在20%-30%之間,凈利潤率在10%左右的水平,相對比較穩定。
中游模組環節立足優勢,做大做強
輸入輸出設備:液晶顯示產業鏈介紹
上游原材料及生產設備環節。液晶顯示器產品上游主要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學膜、液晶、取向劑、油墨等原材料,以及雷射切割、貼合、檢測等設備。2018年國內目前最大的玻璃基板公司東旭光電收入在282億,偏光片龍頭公司收入在8.8億元,設備龍頭公司精測電子收入在14億元左右。
整體而言,上游原材料及設備類公司規模較小,競爭力較低,毛利率在15%-20%,凈利潤率較低。設備類公司定製化程度較高,毛利率在30%-50%,利潤率在10%-20%的水平。
中游液晶面板及模組。目前國內大尺寸液晶面板龍頭公司京東方2018年收入規模為971億元,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龍頭公司深天馬2018年收入為289億元。由於價格持續走低,目前面板公司毛利率在15%-20%之間,凈利潤率跟隨價格波動,目前在3%左右。
液晶模組公司主要業務模式為組裝加工,收入規模最大的液晶模組公司為合力泰,2018年收入為169億元。主流液晶模組公司如華映科技、萊寶高科、同興達等收入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主流液晶模組公司毛利率水平在15%-20%之間,凈利潤率在5%-10%之間。
輸入輸出設備:光學鏡頭產業鏈介紹
光學模組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如光學鏡頭、CIS晶片、濾光片、馬達等。國內最大的光學鏡頭公司舜宇光學科技2018年光學零部件業務收入在50億左右(占總收入20%),其他主流光學鏡頭公司收入規模在10億-30億之間。光學領域上游零部件公司毛利率普遍較高在20%-40%,凈利潤率在10%-20%的水平。
中游攝像頭模組。國內最大的光學鏡頭模組公司歐菲光2018年攝像頭模組收入在244億,舜宇光學科技2018年模組業務收入在200億左右(占總收入80%)。光學模組業務毛利率普遍10%-15%,凈利潤率在5%-10%之間的水平。
輸入輸出設備:聲學模組產業鏈介紹
聲學模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晶片、磁鐵、音頻線等,產品製造核心在於精密加工能力。目前國內聲學產業鏈公司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游聲學模組加工。
中游聲學模組加工收入最大的兩家公司立訊精密、歌爾股份2018年收入分別為358億元和237億,毛利率分別為21%和19%。其他聲學模組公司如共達電聲、佳禾智能和瀛通通訊2018年收入在10億元左右,毛利率在20%-25%之間。下游聲學整機品牌公司漫步者2018年收入為8.8億元,毛利率為31%。
輸入輸出設備:天線及連接器產業鏈介紹
連接器產業鏈上游包括黃銅、模具等,產品製造核心在於精密加工能力。目前國內產業鏈公司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游連接器加工。
2018年國內連接器龍頭公司中航光電收入在78億,天線龍頭公司信維通信收入為47億元,連接器龍頭公司收入為13.4億元。連接器公司毛利率在30%以上,凈利潤率15%-20%的水平。
輸入輸出設備:金屬、玻璃外觀件等零部件產業鏈介紹
外觀件產業鏈核心強調精密加工能力、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大規模生產能力。目前國內公司在外觀件領域處於國際龍頭地位。
2018年金屬外觀件龍頭公司工業富聯總收入為4153億,金屬外觀件收入在1300億左右。玻璃外觀件龍頭公司藍思科技收入為277億元。從龍頭公司來看,外觀件加工毛利率在20%左右的水平。
輸入輸出設備:電池、模切件等零部件產業鏈介紹
消費級電池及模切件等零部件產業鏈。電池模組上游原材料主要為晶片、電芯、FPC等零部件,上游原材料基本能夠國內企業供應。消費級電池模組國內領先企業主要為欣旺達、德賽電池。2018年兩家企業的收入分別為203億元和172億元。電池模組業務主要為製造組裝,毛利率在10%左右水平,凈利潤率在3%-5%,相對較低。
模切業務零部件主要用於消費電子防塵、防水、Logo等功能,2018年國內模切龍頭公司LYZZ模切業務收入在120億左右,凈利潤在18億的水平。模切業務競爭優勢核心在於快速反應能力、規模化製造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業務毛利率在30%以上,凈利潤率在15%左右。
輸入輸出設備:LED產業鏈介紹
LED產業鏈上中下游龍頭公司表現出很明顯的產業特徵,上游利用技術壁壘,下游利用品牌和渠道優勢獲取較強的溢價能力,中游相對議價能力較弱,s主要專注成本製造。
LED上游晶片領域國內龍頭企業三安光電2018年收入為83億元,凈利潤28億元,毛利率為44.7%,凈利潤率為33.8%;下游應用端LED照明龍頭公司歐普照明收入為80億元,凈利潤為9億元,毛利率36.5%,凈利潤率為11.2%。中游封裝測試領域龍頭公司木林森收入為180億元,凈利潤7.2億元,毛利率為26%,凈利潤率為4.05%。
安防監控及雷射設備產業鏈介紹
安防及雷射行業設備公司表現出明顯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下游整機公司商業模式特徵,盈利能力較強,毛利率和凈利潤率水平相對較高,同時資產相對較輕,固定資產周轉率較高。
雷射器國內龍頭企業銳科雷射2018年收入為14.6億元,凈利潤4.33億元,毛利率為45.32%,凈利潤率為30.09%;下游應用端雷射設備龍頭公司大族雷射收入為110億元,凈利潤為17.2億元,毛利率37.5%,凈利潤率為15.6%。安防監控領域龍頭公司海康威視收入為498億元,凈利潤113.5億元,毛利率為44.85%,凈利潤率為22.84%。
國內電子製造業產業鏈梳理總結
通過對整體國內電子製造業產業鏈進行梳理,我們對行業有一個概括性的總結:上游需進一步產業升級,中游製造繼續夯實基礎,下游品牌端提升知名度獲取品牌價值。
上游核心能力需進一步補強
上游設備、原材料以及晶片設計等領域國內基礎還比較薄弱。高端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還需進一步補強。通過採取合適的策略,基於國內龐大的工程師紅利,以及合理的政策導向等,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可控之路能夠實現。在上游設備、材料、晶片設計等領域,實現不同細分賽道的重點突破;中游晶圓製造及下游封裝測試領域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對新技術持續的研發投入,持續跟進行業內領先企業不掉隊,長此以往則有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中游製造加工是強項,也是立足之本
利用國內40年改革開放培養的眾多熟練技術工人、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規模製造能力,以及積極進取的企業家精神,國內企業在中游加工製造領域已經積累起較強的競爭優勢。在消費電子的各類功能模塊如光學攝像頭、聲學模組、觸控模組、液晶顯示模組、覆銅板及PCB、以及模切等領域的製造積累了較好優勢,多個細分領域都做到了全球領先。
但是中游製造領域主要的業務特點是產值規模大,但是議價能力較弱,導致利潤較薄。國內電子製造業在製造端經歷過引進外資、培養人才、自主創新以及逐步趕超之後,目前已經進入了需要全面產業升級的階段,未來升級的方向將是上游核心技術以及下游品牌實力。
下游品牌正在積極建立優勢
在下游產品端,國內企業已經在家電(白電、黑電)、安防、移動基站以及智慧型手機等領域確立了部分品牌優勢。隨著產業鏈整體製造能力增強,產品質量持續提升,同時渠道優勢逐步建立,服務優勢更加明顯,國內終端品牌能力將會持續增強。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根據國信證券相關報告整理,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文任何之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本公眾號的立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國際第三代半導體眾聯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註:微信公眾號 casazlkj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HV8F3ABjYh_GJGVY0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