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已經快過一半了,我認識的一個大姐和我說:
孩子開學上初二,本來打算暑假報補習班,提前學一下初二的內容。可是由於孩子反對,就只是一起制定了暑假計劃,讓孩子在家裡自學。
然而,孩子根本沒有按約定那樣執行計劃。比如,為了勞逸結合,暑假計劃中專門留出了休息時間。孩子要求玩手機,媽媽也同意了。可他玩著玩著就會忘記時間,導致很多任務無法完成。
而且,孩子一方面不想學習,一方面又特別焦慮,認為自己很失敗,行動力太差,什麼都做不好,擔心開學以後會被其他同學比下去。
因為孩子壓力太大,即使沒有好好學習,媽媽也不敢說什麼。可是又覺得,不能這樣放任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暑假快過一半計劃未執行?
我非常能理解這個孩子。他覺得有壓力,是因為他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如果他腦子中有很多事情是沒有完成的,那麼他就會一直焦慮,一直覺得有壓力。
而這種壓力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心裡不停地想「我懶惰、我自制力差、我不行」等等,沒有信心繼續接下來的計劃。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怎麼幫助孩子呢?
「我懶惰、我自制力差、我不行。」
第一步,永遠是安慰孩子,幫助孩子重新認識計劃,緩解內心的焦慮。
不僅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是這樣,明明制定了很詳細周密的計劃,但是一旦執行起來,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理由,阻礙著我們。
我們要告訴孩子,計劃並不是一個死標準,而是為了幫助孩子劃定一個大致的行為框架而制定的,是為了讓行動更有方向,讓孩子的學習更高效。
無法百分百完成計劃,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哪怕我們只完成計劃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八十,都是非常好的。
一旦孩子知道告訴自己,「我今天如果能完成計劃的80%就是勝利」,那麼孩子的這種焦慮也會減少,只要他敢於開始,那麼完成全部計劃,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今天如果能完成計劃的80%就是勝利。」
第二步,緩解了孩子的焦慮情緒後,才可以開始分析原因,一一解決。
計劃沒有完成,主要是因為時間和任務量之間出現了問題,可以帶著孩子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看看是不是受到了其中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的影響。然後,再針對原因,一一解決。
1. 檢查學習環境和作息,把家當作最佳的學習場所
問題呈現:
家本來就是休息的場所,很少有父母能在家裡構建類似公共空間的學習空間,因而家裡也是充滿了各種「誘惑」。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分心,比如打開冰箱吃個冰棍解解暑,洗個水果啃兩口補充糖分,吃個巧克力補充體力,看看電視犒勞一下自己等。
同時,因為很少有孩子能從內心把假期當成學習的最佳時間,只是認為能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就行了,缺少動力支撐,就很容易被家裡的各種因素所誘惑。
家裡充滿了各種「誘惑」。
解決方法:
想讓孩子在家時,保持一些緊張感,不過分放鬆,可以先檢查一下周邊環境,打造出一個懸系空間。但是更重要的是,從作息時間上下功夫。如果孩子有好的作息習慣,那麼學習的規律性也就有了保障。
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家的作息時間跟在校的作息時間保持基本一致,比如孩子上學時,早上七點起床,那麼暑假在家時,可以稍微晚起一會兒,但是也儘量在八點前起床;睡覺時間也是一樣,可以晚睡半個小時,但是絕不能熬夜。
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夠感覺到,在家裡也是需要紀律的,也能製造出緊張感。在學習的時候不至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知道克制自己。
在家的作息時間跟在校保持基本一致。
2. 排除外界干擾,主動和影響因素保持距離
問題呈現:
當有外界的干擾出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比如突然有某個同學來找孩子玩,或者有人突然和孩子視頻通話,約孩子打遊戲等,都會打亂孩子的正常學習。
這些還比較容易解決,最難解決的是手機干擾。上學時,很多家長不允許玩手機,但是一到了暑假,就把手機的使用權又重新交給了孩子,導致孩子在學習時也把手機放在身邊。
如果持續這樣做,孩子的學習就會被手機一次又一次地打亂,因為拿起手機的這個動作已經變成了孩子下意識的行動,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可能玩了一會兒,孩子才發現:「咦,我什麼時候玩起手機了?」
「咦,我什麼時候玩起手機了?」
解決方法:
其實別說是孩子了,我們大人也是這樣,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用到手機,也導致我們對手機過度依賴,每隔幾分鐘就會把手機拿出來看一下。
那我們怎麼幫助孩子呢?最好的方法是,刻意屏蔽打擾。每天早上確定一下需要用的資料和學習用品,把它們放在書桌上,除此之外,可以放水杯,但零食、手機之類的不能放。
同時,還要讓孩子在學習前關掉手機等設備,每天只在集中時段開機,除非特殊情況。如果孩子說需要查資料,那就先做其他任務,把需要上網的任務集中在一起解決。
最好的方法是,刻意屏蔽打擾。
3. 平復心情和狀態,不把時間浪費在重建秩序感上
問題呈現:
在孩子堅持執行計劃時,內心會感覺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當中。但是當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計劃後,孩子可能會因為失去內心的平和與秩序感。而如果想要平復這邊秩序感,僅靠孩子個人的力量,會非常吃力。
而與此同時,孩子的學習過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會的難題,這些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和狀態,導致後面再也學不進去。心理素質不好的孩子,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很難再重新找回原來的學習狀態。
心理素質不好的孩子,甚至會破罐子破摔。
解決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掌控感,如果計劃被打破,就會感覺被剝奪了掌控感,覺得很煩躁,甚至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就離荒廢不遠了。
孩子此時是被情緒控制了,我們需要提醒孩子,一個人的情緒、行為,不等於他自己。哪怕做得不好,心情不好,也不能因此就進行自我批判。
最好的方法是,暫時不理會這種情緒,繼續學習下去。也可以換一下其他的科目或者簡單、輕鬆一些的內容進行學習。這樣很容易獲得成就感,也會重新得到掌控感。
換一下其他的科目或者簡單的內容學習。
4. 檢查計劃的合理性,不在根源處犯錯
問題呈現:
有些時候計劃沒有完成,不一定是因為孩子做得不好,還有可能是因為計劃本身缺乏合理性,不具備實現的可能性。
因為我們都有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任務難度的傾向,所以很容易設置了過高的計劃,導致孩子必須集中全部精力才有可能完成,沒有一點彈性空間。
有些時候計劃沒有完成,是計劃有問題。
解決方法:
很多人不喜歡把計劃變來變去,這能理解,但是一成不變,要求孩子每天都按照計劃的內容做,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因為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往往會高估自己可用的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指導孩子,記錄一下時間,看看自己一天的可用時間到底有多少,然後把休息時間,做其他事情的時間留出來,再來看一個計劃的內容是否合理。
與此同時,還要考慮一下任務的難度有多大,可以在自己預估所花費的時間上增加5到10分鐘,給自己一些餘地。而且,很少有人能像想像中那麼專注,被干擾導致花費更多時間的情況,也要考慮在內。
檢查計劃的合理性,不在根源處犯錯。
在孩子自制力不足的情況下,制定和執行計劃,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尤其是暑假時間還這麼長,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疲憊。
所以在暑假即將過去一半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帶著孩子盤點一下自己的暑期計劃。如果孩子沒能很好地執行,就很有必要調整,讓孩子抓住剩下的時間,這個暑假不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