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突然問我:「如果我說要陪1歲的孩子進行閱讀,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
我回答道:「陪1歲的孩子閱讀,這很正常啊。我認識一些家長,在孩子6個月大時,就開始陪著孩子看書了。」
朋友很驚訝:「6個月?啥都不懂的孩子怎麼閱讀啊?」
我笑了:「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要趁早。」
為什麼說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
現在電子產品特別普遍,一兩歲的孩子抱著手機、平板看動畫片,也特別常見。當孩子習慣於電子產品的多重刺激後,就很難培養閱讀習慣了。
因為閱讀是主動吸收,需要消耗大量的注意力和腦力,而使用電子產品時是被動接受,輕鬆容易,而且又特別有趣。
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以後沉溺於電子產品,從小就要讓孩子的大腦習慣於閱讀,讓閱讀就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
而且,六七個月大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閱讀的第一個階段——翻書期,此時陪孩子閱讀,並不算是超前教育。
你知道翻書期是怎麼回事嗎?
孩子閱讀能力及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個階段就是翻書期。
翻書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對於這一時期,並沒有準確的定義。當孩子能夠坐起來時,就可以開始閱讀了。通常而言,可能在6個月大左右。
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帶著6個月大的孩子閱讀,是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這是一種誤解。
因為翻書期的孩子,並不是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而是在接觸書的過程中,建立表征概念,這是閱讀啟蒙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翻書期就是讓孩子建立表征概念——認識書
翻書期的孩子在拿到書以後,會有什麼樣的舉動呢?你肯定可以立刻猜到,孩子可能會咬,會撕書,會把書扔在地上,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書是幹什麼用的。
一開始,孩子很難理解,我們為什麼要在他面前翻書。可是如果我們故意表現出一副興趣盎然的樣子,孩子也會把注意力轉移到書上。
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發現,書和其他玩具是不一樣的。書要一頁一頁地翻,而且每翻一頁,就會有不同的圖案出現。
同時,孩子還會發現,每次看書時,父母的態度也不一樣。他們會把自己抱在腿上,輕聲細語地為自己念書,逗自己笑,非常有趣。
這是我們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第一步。當我們緩慢地一頁一頁地翻書時,孩子就能有時間看清楚色彩鮮明的圖案。
次數多了,孩子就會發現,書上的圖案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這就是在建立表征概念。而一旦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後,他會去觀察書中的圖畫和現實生活中的東西,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就會對書籍產生興趣。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對書籍建立表征概念。他會開始明白,這個叫做書的東西,不像其他的玩具,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新鮮體驗的東西。
對於孩子的閱讀生涯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
翻書期的書籍選擇,要注意什麼?
我見過一些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他們在帶著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時,根本不管孩子的理解能力,而是一個勁兒地為孩子閱讀。
我並不提倡這樣。因為在翻書期這一階段,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發展書籍的概念,同時讓他們對書產生興趣。
年幼的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比起書來,他們更喜歡能夠發出聲音、能跑能爬的玩具。如果只是家長講個不停,還不如拿玩具逗孩子玩呢。
所以在選書時,要注意以下3點:
第一,要選擇一些比較結實、安全的書籍。
和大孩子不一樣,對翻書期的孩子而言,撕書、咬書、扔書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最好選擇一些比較結實的、厚一些的紙板書、布書或者塑料書等等。
如果書籍的紙張過薄,邊緣就會比較鋒利,可能會劃傷孩子。而且,即使孩子力氣很小,也很容易就撕壞了。
另外,要注意選擇安全無毒的書。這樣孩子在直接觸摸,或者放到嘴裡時,我們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
也就是說,我們要給孩子選擇一些使用時間比較長、安全的書籍。
第二,要選擇一些包含日常用品的常識書籍。
孩子的活動範圍有限,最先能夠引起他們關注的,就是自己周邊環境中出現的物品。當書上出現了熟悉的東西,孩子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吸引。
在書籍上的日常用品,通常都是顏色鮮明、與真實物品非常相似,也就更加方便孩子進行觀察與比較。
之所以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幫助孩子發展出書的概念,讓孩子認識書,知道書的作用是什麼。
第三,要選擇一些可以和孩子進行互動的書籍。
現在的書籍種類特別多,各種設計也是精巧。例如:
- 有的書上有可以讓孩子自己摳開的小洞洞,摳開以後,孩子就會看到隱藏的東西,會感到很神奇和驚喜;
- 有的書上裝有發聲器,孩子只要一按壓,就會發出各種聲音,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 有的書上帶有不同的觸摸材料,當孩子將手放在不同的區域撫摸時,就會感受到各種不同的觸感:軟、硬、粗糙等。
這樣的書,既是書籍,又是玩具。當它們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能很容易地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
翻書期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書籍的選擇比較容易,不管是在網上書店,還是去實體店,都有非常明確的書籍分類,方便我們找到自己想要的書。
如何陪這麼小的孩子進行閱讀,才是我們要學習的重中之重。因為孩子的注意力短暫、理解力不足等特點,需要我們在閱讀時,注意以下3點:
第一,儘可能調動多個感官,與孩子進行互動
想讓孩子參與閱讀,第一步就是讓孩子願意接觸書。我們可以像玩玩具一樣,調動多個感官,和孩子一起玩書。
玩具可以摸,可以看,可以聽,可以進行各種操作。書,當然也可以這樣對待。
比如,當你給孩子讀了一句話或幾個字後,就可以停下來,利用動作、表情、手勢、聲音和孩子進行互動。
- 你可以指著圖片,用略微誇張的聲音說:「哇嗚,這裡有一隻小兔子。」藉此吸引孩子的目光。
- 你可以把手放在頭上,模仿兔子的耳朵,也可以教孩子怎麼模仿。
- 你可以搖頭晃腦,為孩子唱《小兔子乖乖》,一邊唱一邊鼓掌配合。
- 你還可以把書放下,模仿兔子在地上蹦幾下,逗孩子笑。
總之,就是要讓孩子有參與感。只有當孩子成為閱讀的參與者,而不是單純的聽眾,閱讀的興趣才能持續。
第二,儘可能多次重複,直到孩子滿足
進行過親子閱讀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總是喜歡反覆看同一本書。哪怕故事情節他都已經能背下來了,還是要求家長一遍一遍地講。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這既是孩子的需要,也是孩子的學習方式。由於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不足,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中,熟悉人物、情節、關係,熟悉詞彙、表達方式和知識素材等。
對於熟悉的事物,孩子會有一種安全感,而當孩子感覺輕鬆時,對書籍內容的吸收能力也會比較好。與此同時,掌控感和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
這也提醒我們,在給孩子閱讀時,不要同時給孩子讀很多書,而是要一本書給孩子讀透,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熟悉感,才有多餘的精力和我們互動。
第三,儘可能保持平常心,不要過高期待
有些家長以為,陪孩子閱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孩子就會特別配合,乖乖從頭聽到尾。
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能做出這種想像的家長,估計是沒有陪孩子讀過書。
翻書期的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可能僅僅只聽了幾句,就想從家長的懷裡掙脫出來,去玩其他東西。或是一開始就東張西望,目光根本就沒有集中在書上。
此時,我們要儘可能保持平常心,把孩子當成孩子,不要過高期待。
如果孩子的狀態比較好,就可以多讀兩句;如果孩子不專心,也不需要勉強,哪怕只是給他讀上一兩句,讓他摸一摸書都可以。
多也好,少也好,每天為孩子讀一點就好。一次又一次的重複,時間長了,就會內化為孩子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孩子6個月大時開始,就可以進行了。抓住翻書期這一重要階段,讓孩子成為閱讀小達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QOok3ABgx9BqZZIEg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