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酸甜苦辣咸代表著中國菜中的五味,我覺得還有一種味道一定要提,那就是「臭」!大概沒人覺得有人愛吃臭味的食物吧,那只能說你對自己太不了解了,當你身體的這部分機能被開發之後,你會發現,要想生活過得去,沒點「臭」味還真不行。中國最無臭不歡的城市,當屬安徽了,而安徽,也徹底因為這兩道菜而「臭」名昭著了!
讓安徽人最念念不忘的一道家鄉菜,就是臭鱖魚。先說鱖魚,因為刺少肉多、肉質鮮美而素有「水豚」之稱,意思就是其鮮美程度堪比河豚。古人就有吃鱖魚的習慣,在那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中就能看出,自古以來,鱖魚就是古人桌上的美味時鮮。可是這麼好吃的鱖魚,為啥非要給它弄臭了吃呢?這一點要歸結於古時候的徽州,地處山區,周邊只有細小的河流,而鱖魚屬於江河大魚,如果要運至徽州這邊來吃,怕是路上就要壞掉了。所以,古人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鱖魚用鹽腌制,可以有利於鱖魚的保存,等運至目的地了,再將鱖魚濃油赤醬的烹飪一番,竟然產生出一種別樣的風味,腌制的臭味中,還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鮮美,相比新鮮的鱖魚,更別有一番風味。這特有的味道,讓當地人為之著迷,於是便把這種先腌制後烹飪的做法保留至今。
現在腌制臭鱖魚,儘量選用足一斤的新鮮鱖魚,然後在身上劃幾刀,抹勻鹽,將魚肚皮朝上,放在木桶里,上面壓上大石頭為了讓魚肉更加緊緻。腌制魚的溫度,要保持在25度左右,每天都需要翻動魚身,確保腌漬均勻,就這樣腌制4到6天左右,臭鱖魚就完成了。為了滿足安徽人的味蕾,臭鱖魚如今有多種做法:干鍋、干燒、干煎、油淋、醬香等等,濃油赤醬下的臭鱖魚,從內而外散發出一股特別的氣味,輕輕一夾就骨肉分離了,魚肉吃到口中,口感像蒜瓣又像百合,緊實鮮嫩富有彈性,富有層次感的滋味在唇齒間縈繞,那就是令安徽人思念至深的鄉愁味道。
對於安徽人來說,餐桌上最熟悉的味道,除了臭鱖魚,還有一種,叫毛豆腐。毛豆腐自從在舌尖上的中國上露過面後,其軟萌的外表,引來了無數外地人。剔透的白色上面泛起乳白色絨毛,真的是豆腐界的薩摩耶。可是,實際吃起來的時候,這毛豆腐,可決不是你看到的這樣「無公害」。毛豆腐,是最不怕被隱藏的食物,因為無論它在哪,你都能夠憑藉它濃郁的氣味而對它精準的定位。
毛豆腐的製作比普通豆腐多了一道工序,就是往製作豆腐的豆漿中加入特製的發酵酸水,然後再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保存幾天,那一層白色的毛毛就開始像嫩芽一樣破豆腐而出。這些毛毛都是可食用的菌絲。可是隨著它的發酵,豆腐的顏值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其味道卻開始愈發的濃郁。所以說,毛豆腐其實也想低調,可是味道使然,實力不允許它低調啊!吃毛豆腐,或烤或煎炸,過後刷上醬汁,絨毛漸漸消退,豆腐與醬汁開始完美融合,口感醇厚味道鮮嫩。
很多人直言,臭鱖魚可以接受,但是這毛豆腐,是一輩子都不可能吃的!嘿,我只想說別把話說的太早,要知道,這毛豆腐加上辣椒和鹽,在罈子里放一段時間,就是腐乳。現在知道了吧,其實你離毛豆腐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