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法律服務讓企業健康發展

2019-11-14   渝北檢察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在「執行合同」指標得分80.9分,排名提升一位,列全球第五。同時,該報告顯示,本地企業家解決商業糾紛平均耗時496天,費用為索賠金額的16.2%,均好於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平均水平。
  指標提升離不開司法行政系統近年來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的「組合拳」。北京司法行政系統的系列改革,可圈可點,格外搶眼。2018年以來,通過廣泛開展企業大走訪大調研,北京司法行政系統針對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糾紛、股權、治理等涉法專業問題,量身定製解決方案,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
專業調解組織高效解紛
  「如何讓企業解決糾紛時既快速又划算,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北京市司法局調解工作處副處長丁琳芳說,涉及智慧財產權領域的糾紛專業性強、難化解,是調解領域的「硬骨頭」。
  事實上,丁琳芳口中的「快速」「划算」即世行「執行合同」指標下「時間指標」「成本指標」的兩個體現。為啃下這塊「硬骨頭」,早在2015年,北京市司法局與市知識產權局、工商局、文化市場執法總隊等8部門即在充分走訪企業和調解組織後,聯合出台了《北京市加強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的意見》,推動智慧財產權領域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形成了司法行政機關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引領、依託社會團體組建的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解發展模式。
  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智慧財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即其中的一家,「開放原始碼」「後台原始碼」「VR全景圖圖片」,這些聽起來都有些吃力的技術名詞,在這裡比比皆是。調委會工作人員石洋笑著說:「這就是為什麼特別需要專業調解組織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他們調解了一起涉及491幅VR全景圖的著作權侵權糾紛,通過深入調查原被告雙方的訴訟經歷,提出了較為符合雙方心理預期的調解方案,雙方因此握手言和。從受理到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僅用了1個月時間,零費用更是讓當事人感慨「難以置信」。
  與一般人民調解組織不同,類似這樣的專業調委會往往匯聚法律和行業兩大領域專業人士,龐大的專家後援團也大多是標配。除了個案調解,化解行業性發展難點也是這些調解組織的職能之一。去年年底,中國專利保護協會智慧財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與京東簽訂專利保護工作合作協議後,成功調解了京東電商平台上某廠家和多個經銷商之間的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不僅如此,該調委會還藉助自身的專家資源,為京東電商平台出具了專利侵權判定的諮詢意見。
  近年來,在科技、電商、物業等眾多領域,北京的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品牌不斷湧現。截至目前,北京市級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已有30餘家,年均化解矛盾糾紛3000多件,遠超其他城市。
法治體檢讓企業合規前行
  「如何讓企業少生糾紛、合規發展,是律師行業關心的重點。」北京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副處長梁文輝告訴記者,為給民營經濟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北京於去年開展了為企業進行「法治體檢」的工作,純免費、專家型、中立性是此次體檢的三大特點。
  「網約車司機與平台的關係應從法律層面明確」「應將網約車司機按照專職和兼職進行分類管理」……在對滴滴公司進行「法治體檢」後,最終形成了約2.4萬字的體檢報告,除了指出滴滴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外,報告將更多筆墨用在了網約車行業規範上。見到這份報告,滴滴公司法務部門相關負責人直呼沒想到:「報告既為我們指明了完善安全機制的路徑,更對整個行業存在的政策、監管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了用戶的利益、監管的關注。」
  北京市司法局二級巡視員、北京市律師行業黨委書記王群說,對滴滴公司的「法治體檢」服務只是北京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改善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對企業進行一對一定製服務,將企業面臨的短期困擾與長期規劃中的法律制約環節查清摸透,從專業角度提出合規應對措施和建議,關注法治環境優化,形成一企一冊的「體檢」報告,已成為北京服務企業進行「法治體檢」的標準模式之一。
多方協同優化營商環境
  除了法治體檢,北京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多次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座談會,成功上線運行「微律師」「微訴訟」等多個網上辦案平台;會同公檢法機關聯合出台《關於聯動查控被執行人、打擊拒執犯罪等工作的若干意見》,合力推進「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兩項指標提升工作。由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破產清算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共同組成的北京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於10月底正式成立,搭建起破產管理人與人民法院、破產企業、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樑,促進破產管理人業務進一步發展。在各方努力下,我國在世行營商報告中的「辦理破產」指數排名,較去年上升10名。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建立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聯席會議主要負責研究推進營商環境法治保障的重大工作,將推動頂層制度設計,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研究保障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的措施,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公司律師制度,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推動司法鑑定、法律援助、公證等領域服務升級,為企業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

記者 黃潔 徐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