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空置率算出來了!參考兩份報告,國家「智囊」列出了3個數字

2019-10-16     藍白觀樓市

從1998年房改至今,短短20年時間,樓市擴張的腳步,如同從「慢走」到「疾跑」。

從開發商的規模就能看出端倪。

有媒體做過統計,選取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十年時間,萬科總資產增長了7倍,保利增長11倍,綠地增長18倍,恆大增長超20倍,融創中國增長了30倍。

在2009年,房地產銷售三強中,還沒碧桂園和恆大,更沒有孫宏斌的影子,萬科、綠城、保利的銷售額加一起,也不到兩千億。2019年,銷售三強榜單變成了「碧恆萬」,僅在今年1-4月份,三家公司賣了價值6000億的房子。

人均居住面積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去年底的報道,40年來,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增加到36.9平方米,增長了4.5倍。

說是40年,其實人均居住面積突飛猛進,是在最近20年內發生的。

但是,中小城市人口常年流出,房企卻在加速下沉這些地方,京滬廣深、二線省會土地資源稀缺,又有限價等調控束縛,只能往遠郊去尋找所謂的「窪地」,飛速擴張的體量下,意味著房子越蓋越多,大部分城市出現房屋空置,也在所難免,

前段時間,經濟學家任澤平披露了一組數據:在全國336個城市中,既有73個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小於30平,也有46個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大於40平;既有17個城市的套戶比小於1,也有51個城市的套戶比大於1.2。

也就是說,70多個城市住房面積依然緊缺,40多個城市房子多得「住不完」,17個城市居住空間異常狹窄,50多個城市住得寬綽有餘,分化非常明顯。

關鍵的問題是,目前關於房屋空置率的計算方式存在很大爭議。

此前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認為,即便以北京為例,空置率也將近20%,而以鄂爾多斯為代表的部分三四線城市,空置率已經達到了70%。

2018上半年,原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大中城市房屋空置率是11.9%,小城市房屋空置率13.9%,農村房屋空置率14%。

有人覺得高,有人覺得低,具體到底是多少?

針對這個問題,國家「智囊」也列出了三個數字回應。

此前原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稱,從用電量測算,我國農村房屋空置率在14%左右,三四線城市為13.9%,一二線城市平均為11.9%。

楊偉民主要從事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經濟結構等方面的規劃編制與政策制定工作,稱之為「智囊」並不為過,按他的看法,即便加上農村的房屋空置率,也都沒有超出20%。

我們也可以參考兩份報告,算出來目前空置率的大概區間。

第一,騰訊房產研究院與中國房地產報在2015年發布了一份《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

彼時的報告顯示,認為中國住房空置率整體低於30%,屬於安全範圍之內。一線城市住房空置率22%,二線城市24%,三四線城市為26%。

這些空置房來自哪裡?

要知道,在2015年,棚改貨幣化還沒有發力,彼時三四線新房住宅平均需要26個月才能消化掉庫存,顯然,房屋空置率高企的區域,仍然是以中小城市為主。

第二,2018年底,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在北京發布《2017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2011、2013、2015年和2017年我國城鎮地區住房空置率分別為18.4%、19.5%、20.6%和21.4%。2017年全國城鎮地區有6500萬套空置住房。

空置率方面,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空置率分別為22.2%和21.8%,遠超一線城市的16.8%。

看來,儘管2015-2018各地房價大漲,但因為房子短期供不應求,以預售期房為主,並沒有出現空置率大幅走高的現象,反而還有所降低。

我們把占比較小的一線城市去掉,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的房屋空置率,目前依然在20%-25%之間。

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10年後,「閒置不住」的房子有多少?

先算未來的增量有多少,按照恆大研究院最近的預測,未來10年,全國自住房需求年均為11.7億平。

其中,2019-2020年、2021-2025、2026-2030年年均分別為13.6億平、11.6億平和11.0億平,相當於2016、2013和2015年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

也就是說,10年時間,房地產銷售面積將近120億平米,以100平米一套房來計算,相當於會賣掉1.2億套房子。

目前存量房產大概是2.8億套左右,10年後的房屋總量會達到4億套,即便空置率還會增長,按照25%-30%的水平來計算,彼時閒置房子大概是1億-1.2億套左右。

表面看起來,這個數字挺多的,其實,考慮到人口流動方向,並不算離譜。

大城市虹吸人口的趨勢會逐步加強,以23個千萬級大都市圈人口規模來看,當前京津、深莞惠、廣佛肇、廈漳泉、長株潭、重慶等都市圈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小學生增長居前,蘇錫常、南京等都市圈常住人口流入雖然放緩、但戶籍人口和小學生依然明顯流入。

此消彼長之下,大量空置的房屋,依然會集中在廣大的地市和縣城。

這些房子一直閒在那裡,也不是個辦法。

唯一能遏制空置房增長的方法,似乎只有徵收「空置稅」這一條路了。

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曾指出,可以考慮將房地產稅拆分為消費稅、流轉稅、空置稅和物業稅,並建議率先出台消費稅、流轉稅、空置稅,然後再從容考慮物業稅,「以達到理性遏制房地產投機的效果」。

如果用分拆「房產稅」的方式來徵收空置稅,顯然要比單獨推出強的多,唯一的難度是如何量化空置的問題。

靠電錶、水錶走動多少?還是靠居委會大媽日夜不停的巡視?年輕人北上廣只能靠租房,在老家只擁有一套房子,平時沒人去住,這難道也算空置?

對空置稅的問題,同樣也有專家列出兩個數字來回應。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接受採訪時稱,中國真實城鎮化水平充其量才接近50%,未來的高速成長期還有20個百分點左右。

他認為,關於空置稅,目前還沒有看到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還停留在美好願望的階段。

在最後,做個簡單總結。

第一,關於空置率的計算有分歧,參考報告得出的水平在20%-25%之間。

第二,未來十年,空置房可能會增加到1億-1.2億套,對比房屋總量不算太高。

第三,空置稅怎麼收存在爭論,關鍵是量化的問題。

筆者覺得,空置率計算方式有分歧也好,解決方法有爭論也罷,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以後有多少房子空著,不管房產稅和空置稅哪個先落地,屬於房地產的黃金年代,確實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p9S1m0BMH2_cNUg0S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