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產品品類豐富,多年來產需基本實現平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水果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消費對象,果「燃」生活,領「鮮」享受,「水果自由」成為了高品質、精緻生活的一種象徵。從食品消費習慣看,主食類食品消費所占比重逐漸下降,水果類產品消費持續上漲。在收入不斷增長的前提下,水果的價格彈性逐步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持續下降,國外高端水果逐漸占據國內消費者的餐桌。
據海關統計,2010年之前,我國一直是水果的凈出口國,隨著進口量的連續大幅增加,2011年開始逆轉成為凈進口國,2019年達到347.7萬噸,比2011年增長了10.1倍;凈進口值達到362.2億元,比2011年大幅增長56.8倍。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並呈擴散蔓延態勢,世界各國相繼採取交通運輸管制、限制人口流動等措施,給世界貿易帶來一定衝擊,我國外貿也難以獨善其身。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5.3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5.2%。雖然進口整體數據不理想,但依然不能阻止國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眾多資深「吃貨」對進口精品水果仍然喜好有加。
水果已經成為我國消費品進口的重要商品類別
2019年我國進口水果總值已經超過服裝、鞋帽、電子電器、箱包、鐘錶、首飾等消費類商品,占消費品進口總值的比重達5.4%,成為繼乘用車、醫療保健品、肉類產品、水海產品、化妝品等商品之後的又一種重要進口消費品。
在品類繁多的水果中,
香蕉長期占據著進口數量冠軍的寶座
2010年進口66.5萬噸,占同期我國水果進口總量的25.5%,2019年進口量攀升至194萬噸的高位,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7.4%。
號稱「水果之王」的榴槤因其獨特的氣味和香甜的果肉讓人「流連」不已,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網絡生鮮電商強勢崛起及物流冷鏈運輸的不斷完善,榴槤、櫻桃、山竹等高端水果進口快速增長,2010年,我國進口鮮榴槤10.2億元,2019年進口值突破百億,達到109.5億元,是2010年的10.8倍,已經成為我國人民購買最多的進口水果。2020年前5個月進口87.6億元,同比繼續高速增長59.4%。由於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國際市場上榴槤的價格也水漲船高,2019年進口均價為18.1元/公斤,比2010年大幅上漲2.1倍,2020年前5個月繼續攀升至28元/公斤,同比增幅高達63.4%。
除了榴槤之外,前些年還高高在上的櫻桃也迅速走下神壇,進入尋常百姓家
2019年進口值達到96.9億元,比2010年足足增長了15倍,成為我國進口值第二的水果。2020年前5個月進口83.8億元,繼續大幅增長35.5%。
自貿協定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助力水果進口快速增長
中國的自由貿易區建設起步於2002年的中國-東協自貿區,5年之後自貿區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黨的十八大以後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實施。經過近18年的努力,中國高標準自貿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中國陸續簽署了 17個自貿協定,涉及全球 25個國家和地區,自貿夥伴遍及亞洲、南美洲、大洋洲、歐洲和非洲,這些自貿協定對穩定和促進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間的貿易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企業逐步認識到自貿協定的好處,主動利用自貿協定的關稅優惠措施,促使中國與自貿夥伴之間貿易的增長比同期中國對全球的貿易增長高 2~3個百分點。自貿協定為自貿夥伴打開了開拓中國市場的大門,水果生產商更加關注中國消費者在衛生、無害和口味等方面的需求,積極拓展對中國的出口。 2020年前5個月,在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下降4.9%的背景下,對東協的貿易總值高達1.7萬億元,增長4.2%,東協一舉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從水果進口數據看,2020年前5個月我國自東協進口196.7億元,增幅高達21.8%,占同期我國水果進口總值的48%,繼續保持我國水果進口最大來源地的地位。其中僅從泰國進口水果就達到127.7億元,大幅增長26.2%,占同期我國水果進口總值的31.2%;此外,自越南進口38.9億元,增長33.2%;自印度尼西亞進口7億元,增長69.6%。除東協外,智利在2005年成為我國的自貿夥伴後,我國自智利進口水果也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2019年我國從智利進口水果133億元,比2010年翻了3番;2020年前5個月自智利進口水果已達到120.7億元,繼續快速增長22.3%。
近年來我國多次通過主動降低關稅等措施積極擴大進口,儘可能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商業機會
2019年我國進口14.3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51.2%,其中消費品進口1.45萬億元,比2010年大幅增長1.8倍,占同期我國進口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1成,達到10.1%,比2010年提升了4.7個百分點。以水果進口為例,近年來呈井噴式增長,2019年進口水果776.3億元,比2010年迅猛增長4.6倍。根據全球貿易信息系統(GTA)提供的數據,無論是進口數量還是進口金額,我國都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水果進口國。我國水果進口值在全球的比重已由2010年的2.8%提升至2019年的9.2%。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難以阻擋國人進口水果的步伐,前5個月我國累計進口水果409.5億元,繼續增長13.4%。
主動擴大進口並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全世界的巨大機遇,中國在擴大進口的同時,釋放和分享「中國紅利」,為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機遇,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2019年,我國自泰國、智利、越南和紐西蘭分別進口水果215.7億元、133億元、58.9億元和36.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19.1%、6.8%和24.9%,根據GTA提供的數據,我國已經成為上述國家最大的水果外銷市場,其中泰國水果出口對我國的依賴度高達56%,越南為43.9%。從具體的品種看,2010年我國自泰國進口榴槤10.2億元,2019年已猛增至109.5億元,短短9年間增幅高達9.8倍,泰國去年出口的榴槤有近6成銷往中國。
同樣是在去年,我國僅自紐西蘭進口蘋果一項就達8億元,快速增長近1倍,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紐西蘭蘋果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20年前5個月,我國自泰國進口榴槤87.6億元,自越南進口火龍果22.7億元,自菲律賓進口香蕉13.9億元,自印度尼西亞進口山竹5.5億元,自智利進口櫻桃81.6億元和葡萄17.4億元,自紐西蘭進口獼猴桃7.1億元,自厄瓜多進口香蕉7億元,自伊朗進口開心果5.8億元,自埃及進口橙子5.9億元……一個個不起眼的數據背後,聯繫著世界各國一個個果農和中國一個個消費者,大家在你來我往互通有無的交流中,一起見證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共享和平、安寧、開放的世界。消費升級背景下廣大消費者共同分享著國家經濟增長的紅利,同時也享受著國家自貿協定不斷擴容和促進進口不斷降低關稅的政策紅利,在水果進口迅速增長的同時也為出口國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空間,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
文 | 鍾雁明
(廣州海關)
編輯:常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