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到了,一年又將結束結束,不知各位玉友是否還記得,在2017年夏天發生的中年女遊客在雲南瑞麗旅遊摔碎價值30萬翡翠手鐲的「悲慘」新聞,其實在我們業內來說這種事情誰都不願意見到,但確實時有發生。畢竟人生無常,總有許多意外事件我們無從預知,許多玉友在買來和田玉後,因保管不當發生損壞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該如何規避呢?今天和玉大叔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拋光精美的成品的玉石多是光面的,更偏向於圓滑的形狀,弧面外觀的優點是在光線下會產生非常漂亮的漫反射,從而提升玉石的油脂感,不過缺陷是圓形的外觀在抓握的過程中摩擦力比較小,很容易從意外滑落,所以不管是翡翠還是和田玉,都存在突然摔壞的風險。
最典型的就是玉鐲,玉鐲造型往往內外都是圓弧狀,條又比較細,抓在手中稍有不慎,就有滑落的可能,究竟什麼樣的姿勢去拿玉鐲是最保險的呢?和玉大叔直接與大家分享結論——根據我們業內多年的試錯,用三隻手指抓玉鐲的姿勢最合理:即使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子牢牢勾住玉鐲的內圈,然後用你的大拇指輕按住手鐲的外緣。
這種握法屬於「三點一線」,可以牢牢的把手鐲固定在手中,而且抓握占據部位比較少,便於對玉鐲進行品鑑觀察。這裡有玉友有疑問:「那我直接用四個指頭把玉鐲扣住,不是更保險嗎?」四指手勢聽起來挺牢固,其實在實操中並不好使,因為四個手指在抓握的時候容易同時發力,握住鐲子倒是挺牢固,但在放下鐲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突然下意識同時卸力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滑」發生。
說完了玉鐲,我們再聊一聊更常見的一些小件作品,許多小件商家經常會塗保養油上光,所以看起來表面很乾凈,其實在拿取的時候表面非常的滑溜,小件的玉石作品在品鑑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行規:「玉不過手」,就是說拿玉和放玉的過程中,不能兩個人手遞手的傳遞,而要先放在桌子上,再重新拿起,這才是最穩妥的方式。
我們業內品鑑小件兒的過程中,往往會採用雙手保護的方式——用一個手掌捧著玉件,再用另一隻手的多個指頭捏緊玉石,在手心襯托的保護下進行觀察,假如有些玉石確實比較小,又想觀察肉質就需要打高光電筒,人只有兩隻手又該怎麼操作呢?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都會讓商家拿一個托盤出來,然後將玉石略微拿起旋轉觀察,注意不要距離托盤太高,另外一隻手握電筒打光旋轉觀察即可,觀察品鑑和田玉切忌直立身體把玉件湊到眼睛前,甚至是高舉對著陽光觀察,這麼做很容易導致意外脫落的風險。
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假如玉石發生了磕碰,尤其是採用一些雕刻紋路較為複雜的鏤空雕玉件,想要修復難度是相當大的,即便是摔碎的玉鐲通過包鑲等手段進行修復,也要使用不少貴金屬,價格不菲造型也一定會受影響,所以「黃油手」的代價還是挺慘重的,建議各位玉友在平時佩戴的過程中做到輕拿輕放,掌握正確的手持品鑑手法,才能保證貴重玉石不滑落,腰包不受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