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和田玉不會說話,但品玩它們的人類卻存在世間最豐富的情感,加入玩玉的圈子總有一些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播影響,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對玉石的體驗和感悟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和玉大叔認為正是文化所帶來的積累,讓原本只是「稀罕石頭」的和田玉有了被國人理解的市場價值。如今都市生活歸納起來就是「快節奏,慢生活」,玉友又該如何理解玉石的快與慢?玉石收藏隱喻了什麼樣的華夏哲學?今天大叔就來寫個隨筆聊一聊。
一、和田玉的快
對於商家而言,和田玉的「快」主要體現在動銷流程,作為一種非消耗也非生活必需品,它不是一種能迅速出貨的商品。從收藏角度出發,和田玉需要有產業鏈支撐。收料到出貨的每個環節都存在變數,每年和田玉的市場供應量並不處在一個很穩定的狀態,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有原料的價格以及市場的接受程度,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玉石的銷售量近些年突然有了較大的提升,可惜消費層次卻在降低。縱觀中國目前的原料產地,除了青海料還能比較穩定的供貨外,俄料的關稅日漸升級,新疆地產料經過千年的採挖,目前質量方面已經有比較明顯的滑坡,價格不斷抬升的同時性價比日益降低,這對和田玉的發展埋下了一些隱患。
在這種大背景下,工業製造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許多青海料通過機雕的方式快速批量出貨,成品質量穩定,價格相對也有想像空間,市場不會說謊,其實機雕也不是純粹的,初步機雕後再經過熟練工人的簡單手修,這樣的「復合作品」以美觀度上來說並不差,和田玉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已經偏向機雕,這種趨勢毋庸置疑。
二、和田玉的慢
玩玉時間越久就越能感受到,和田玉是伴隨年齡慢慢心生感悟的「奢侈玩具」,有許多玉友都有類似的經歷——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物變得越來越少,俗世的許多刺激已經難以在心中掀起波瀾,而生活片刻的寧靜反而成為內心最愉悅的時刻,和田玉就剛好是填補其中的「小精靈」,藉由玉雕師的手藝將大自然的神奇打造成心愛的玩物,泡一壺香茗,慢慢盤玩玉石,那份油潤所帶來的心靈享受,叫做玩玉。
和玉大叔發現網際網路上有許多網友都在抨擊和田玉就是炒作的石頭,其實根據大叔的了解,這部分朋友絕大部分從來沒有買過一塊玉,生活品質的不同讓社會階層產生不同層級的精神享受,這一點無可厚非。有人覺著打牌就是最高的消遣,有人卻覺得喝茶讀書才是人生的真諦。長遠來看終究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讓這些從古至今流傳的高雅社會習俗,終將踏入主流,如果全民的生活享受都停留在「打撲克碼長城」,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和田玉的慢還體現在價格上,許多玉友都會驚訝:「玉石漲得這麼快,怎麼能說是慢呢?」其實我們拉長時間線不難發現,和田玉價格也不是爆炸性增長的,它的漲價幅度一直都是非常穩定的,考慮到無論是從收藏的角度還是對於人生閱歷的積累,玉石雖然會遲到但永遠都不會過時,誰還沒有個「保溫杯里泡枸杞」的那一天呢?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玉石可能在等待它的有緣人,只不過現在時間和金錢大概不允許罷了。
石頭無情人有情,和田玉的快與慢,其實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塊石頭能成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必然有它的過人之處,仔細品味這其中的樸實哲學,也許您也會有一些類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