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街道讓城市更美好——城市溫度」論壇在西咸新區舉辦。這次論壇源於「貞觀」在過去兩年組織的城市微改造實驗。
第一季到第二季的「西安溫度:文化創意溫暖城市角落」,歷時兩個冬天,20個設計團隊,百餘名工作人員,我們完成了20個街頭小巷的微改造項目。
「西安溫度:文化創意溫暖城市角落」也入選了國家發改委的「2019全國雙創示範基地創新創業百佳案例」。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和年輕的設計師們有機會長時間地觸碰到這群承載著「城市煙火氣」的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和所思所想,也讓我們意識到城市公共表達和公共空間應該有更多普通人的聲音。
正如「西安溫度」活動藝術負責人、IF設計獲得者李望觀所說,這些微改造實踐,喚醒了對於城市公共美感的重視。
從最早的工程造城、到之後的產業造城,再到之後的關注城市中人的活動,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亢振鋒說,城市規劃的理念也在不斷變化更新中,西咸新區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不應只做宏大敘事,而更要關注城市尺度、細度、熱度和溫度,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帶來更多存在感和幸福感。
這些都構成了這次論壇舉辦的動機,我們希望藉此觸發更廣泛領域上關於城市溫度、街道美學的討論,也讓我們接下來的城市微改造項目能夠汲取到更多有益的經驗。
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管理辦公室獲「最佳組織獎」,西咸新區創新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獲「最佳執行獎」。
「西安溫度」第一季、第二季團隊領獎。
此次論壇由西咸新區管委會、綠地集團主辦,西咸新區研究院、「貞觀」、經濟觀察報城市與政府事務研究院承辦,作為2019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咸)國際論壇的系列論壇先期舉辦,並揭牌成立「城市溫度與藝術人文研究中心」。
由陝西省美協主席、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亢振峰為研究中心揭牌,西咸新區研究院副院長雷明豪、「貞觀」CEO梁恩受牌。
以下是「街道讓城市更美好——城市溫度」論壇的嘉賓發言內容匯總,特意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文森佐·亞歷山德羅·萊尼安特(VincenzoAlessandro·Legnante)
佛羅倫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佛羅倫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學全職教授
工業設計學全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義大利和中國一樣,很多地方我們不管旅遊,工作還是修理一雙鞋子,都是處在充滿歷史氛圍的環境,很難找到一個地方是完全純新的沒有歷史根源的。
圖中我們看到的是錫耶納賽馬節,這是在義大利阿萊佐舉辦的一場賽馬活動,為了紀念歷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戰爭。包括我剛才展示的城市圖片,都在表明,城市的身份實際上是由這個城市的居民所證明的,他們舉辦的活動,穿的衣服,舉的旗幟都在證明這個城市的身份。所以我十分欣賞剛才李老師和青年設計團隊所做的輕改造項目,整個城市的風格,不是建築決定,而是由城市內部人民生活的元素來決定的。
在義大利我們怎樣去培養孩子們對於一個城市的自豪感呢?舉個例子,我妹妹是小學老師,她每天會帶著自己的學生在義大利古老的街道上拍這個街的名字,拍完之後讓孩子們研究這個街道背後的歷史,這個街道是怎麼發展的,由此培養孩子們對於這個城市的自豪感。
我舉幾個很小的方面詮釋在城市規劃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哪些:
第一個方面是孩子,因為孩子是未來,城市裡面必須有孩子,義大利城市會樹立藍色的牌子,這個牌子上寫著什麼?就是說在我們這個城市孩子們還能在道路上玩耍。
第二是大的空間和小的空間共同融合,大的空間非常重要,它的功能很多,小的空間也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可以看到圖片裡面小孩子在那踢球,踢球這個地方是義大利的中心教堂,他們在教堂上畫了一個門就變成了足球場,或者畫跳房子的格子,孩子們就可以在城市裡面玩耍。
第三個方面是城市空間不同年齡層的共同融合,老年人,孩子,年輕人,遊客都可以在城市空間找到自己的樂趣。而且這個城市不管在黑夜還是白天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能,同一個地方晚上可能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白天是老年人和遊客聚集的地方。
第四是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融合,像剛才我們看到街邊賣小吃的一樣,他們是私人的,但是他們街邊的空間是公共的。
第五個方面是城市中心廣場重要的地位,義大利廣場有三大要素,第一個要素代表宗教力量的教堂,第二個要素代表民眾力量的市政廳,第三個要素代表貴族力量的貴族的住宅。
第六個方面是在街道上必須建造供人們休息的區域。
我很喜歡的一個建築設計師,他現在是義大利議會的一名議員,曾經提到過這樣的觀點,像補衣服一樣改變這個城市的風光,一點一點將城市每一處進行修補,最終達到改變城市、美化城市的目標。
金元浦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我是一個美學和藝術學的教授。城市是人類發展到較高階段產生的文明成果,剛才大家說到工業文明產生、類工業文明產生的時候,城市才會逐漸撐起來,城市它是人類全部精神,觀念,思想,材質,能力,客觀化,或者對象化的成果,是一本人類精神世界打開的書本,這一句話不是我說的,馬克思在1844年的哲學手稿中,他說人類所有精神上這些東西,如果把它外化或者對象化,或者叫現實化的過程中,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我們城市的景觀。
馬克思也說過,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他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這就是建城市的人,他的勞動過程結束的時候,在此之前他已經知道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成果。城市是美和藝術承載物的時候,我必須告訴建築是人類文明的第一藝術,它是凝聚的歷史,是凝聚的音樂。
我在大約20年前推動的一個美學和藝術學中的運動,就叫做審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最早在中國推出,就是現在我們談到的生活美學,或者生活的藝術化。
公共藝術的問題今天已經提到了日程之上,代表一個城市思想文化價值觀,特徵和存在,擁有良好的公共藝術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夠思考和感覺的城市,它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長時間的影響公眾的精神狀態與周遭世界的認知。這個問題大家從剛才義大利這位教授的演講看到,為什麼歐洲那麼多的城市有著它輝煌的歷史,這些歷史往往以公眾的形態出現的。
「千城一面」正在抹掉一個城市的歷史,今天20個改造項目我是非常感動的,當我們把所有店鋪招牌都一拆了事的時候,我想這20個項目給了我們最好的警告。西安面對「如數家珍」的困境,怎麼解決它?我們要找到最重要,最能代表城市品牌的那樣一個東西。
茅明睿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北京社區研究中心主任
我今天想分享一下我在北京做的城市科學實踐,主題就是關於城市溫度。
那到底怎麼做才能讓社會有溫度呢?
我們應該要讓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通過培育和營造讓我們的城市有溫度,單方面的政府管制是無法達成的,這也就是我們提出「社區共同締造者」概念的背景。北京的共同締造是責任規劃師制度,具體來說就是北京通過對330個街道和鄉鎮派駐,面向社會招募責任規劃師團隊,讓規劃專業力量下沉到社區當中。
做起來有難度。規劃師來到一個街區,很難真正深入這個地方。要想形成好的參與,我們需要一個新東西的幫助,即數據。我們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叫作市民數據,這些數據來自於網際網路機構或者大家的手機,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側面了解人在城市中是怎麼生活的。我們有一個概念,叫做感知即參與。
想要將數據變成公共治理的手段,必須有一些行動。我們給北京責任規劃師開發的一個系統,北京所有社區治理的團隊都會拿到我們的系統,第一個工具叫海豚。現在一共收集了幾百種數據,比如抖音、美團外賣、大眾點評、手機信令,還收集了微博和其他只要能夠感知到市民的東西,用它們給城市做體檢。
用大數據看城市並不能完全提升城市的溫度,我們需要規劃師下到社區當中,與社工和社會組織、政府一起了解我們的城市,為此我們做的第二個小工具叫作「貓眼」。這是一個規劃師下社區調研的工具。這個工具可以將社區調研過程中拍的每一張照片都標在地圖上,還能計算照片里都有什麼東西。
北京法源寺數據收集。
除此之外我們希望老百姓直接告訴我一個地區的看法,所以我們微信當中開發了吐槽的工具「雲雀」。假設你走在城市什麼地方你覺得特別噁心,你特別想吐槽它,你用雲雀扎一個針給我們。
這種參與我們覺得還是不夠,我們最希望讓市民參與到設計當中,讓他跟我們一起設計出他想要的城市,所以我們開發出了AI小程序。它能夠讓我們用手機查到我身邊什麼地方有一個微空間的改造,市民走到那個地方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在這個場地設計師把它設計成什麼樣子。
可互動vr功能。
江浩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
大中華區副總裁
我今天的演講包括兩大部分,第一是我想給大家介紹接下來全球城市發展的趨勢是什麼。第二部分我將給大家介紹現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城市中心區域模式,從原來的中央商務區(CBD)往中央活動區(CAZ)轉變的過程。
在新經濟時代,我們認為全球大都市升級有四個趨勢,一個是體驗經濟,二是多元的場景,三是科技回城的特點。最後是最重要的一點,文化築魂。文化越來越成為競爭核心資源,是未來全球城市著力發展的核心亮點之一。
CBD中央商務區是美國城市社會學家伯傑斯先生提出的。中央商務區高度集中城市的經濟科技和文化的力量,具備金融、貿易、服務、展覽、諮詢等多種功能。CAZ包括金融和商業服務,具集旅遊休閒、購物消費、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大型活動聚集區。
我們當初選取了全球對標的案例,特別是倫敦、芝加哥、紐約曼哈頓的中層區、上海,東京都的中央區,他們都不斷地實踐CAZ的理念。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對標以後,總結出來八個觀點:CAZ依然是城市的心臟;主導產業具備經濟統領作用,形成了強大的經濟資本調度和價值鏈管控功能;信息經濟的快速興起,科技產業回歸,成為CAZ的新興經濟動力;文化產業聚集,成為彰顯城市特質的主要途徑;商業娛樂功能的疊代升級引領城市的風尚,以商旅文化深度融合重塑一個城市的體驗;CAZ的人口呈現年輕化、高知化的特點;CAZ是城市的國際化區域,更是城市向全球展示的窗口;CAZ更為強調區域功能的復合與平衡,形成總體多元,各有側重的空間格局。
黃紀蘇
社會學家
劇作家
我就想談談我對煙火氣的理解。說起這個城市的煙火氣,我們需要說說城市。
德國在19世紀大師輩出的時代,有一個大思想家馬克思·韋伯,對中國的城市說了一記很刻薄的話,他說中國的城市不過是行政機構的堡壘,或者是官員的一個住地,這樣的說法很絕對化,很簡單化。我們看歷史,中國的城市不是這樣,並且要比這個複雜和豐富。但是他真的提醒了一點,我們的城市有這種特點。
說中國城市一條線索是城,還有一個線索是市。城是以過去說的皇宮、官署、衙門,以這些為根基逐漸展開,它是穩定、秩序、安全。市是另外的特點。有了城,既然大家在一塊住,人總要吃喝拉撒,穿衣吃飯,就得有人服務,這時候就出現了一些附屬的人員,這些人基本上在市,都在外城。
基於這樣的城市,我理解的煙火氣是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它是日常生活帶出來的聲色氣味。
北京市九城之內的胡同,我不敢說都走了,但是百分之七八十都轉過,拍過很多照片,包括城市裡的樹,乘涼的老頭,下棋的人,大嫂晾被子,夏天桌子擺著炸醬麵,吃西瓜,這種煙火氣,只有平民把自己的生活袒露出來,老百姓沒有什麼可偷的。
曾經有一個冬天的傍晚,我騎車從二環拐進一個胡同,那時候正好飄雪,雪花在燈光中飛舞特別動人。我曾經給朋友發了一組照片,寫了幾句「北京最柔軟的那種部位就是胡同,最動人的時刻是胡同里燈火初上的時間,老太太叫孫子回家,炊煙從裡面飄上來」。還有的人家瓜棚豆架特別有生趣,別看一家窮,人家在後窗底下種的牽牛花,像小喇叭似的弄了滿牆,特別精心。再窮也有美,再窮的人也有尊嚴,也追求幸福生活。我們說的煙火氣一大半是指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帶出來這些聲色氣味。
宋馥李
經濟觀察報城市與政府事務研究院院長
我們最近花一兩年的時間和精力專門研究逛和吃的事。今天下午專家和老師從宏觀的角度,微觀的角度,科技的角度,數據的角度論證了城市與溫度的關係,我們這個角度跟他們都不一樣,我們是吃貨的角度。
我們做了一個基於企星寶的大數據,還有一些分析排名。我們的分析方法是找出每個城市餐飲企業的數量,城市有大有小,大體量城市餐飲企業多,小體量的城市自然少,光看餐飲數量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又增加了每一個城市人均擁有餐飲企業的比例和城市的建成區單位面積擁有的餐飲企業數量,把這三個數據加權計算之後,我們得出了排名。
大家能看到的排在前三位分別是重慶,深圳和貴州畢節。我們從單位面積擁有量分析發現,傳統意義上的大體量城市幾乎很少有上榜的,反而三四五線的城市紛紛上榜。這充分回應了一句話,生活在三四線城市是幸福感很強的。
我們又從餐飲消費不同維度簡單做了一些分析,比如說夜宵哪裡最好,這個排名第一應該是成都。火鍋單品哪個城市最豐富,排名第一是北京。小龍蝦之王是武漢,燒烤哪家強是瀋陽,蘭州是面霸。在我們的餐飲數量逛吃指數排名上,我們發現前十名里,九個城市是南方城市,只有西安一個是北方城市,充分說明西安在北方城市餐飲的便利性和可觸達度上處在優勢地位的。
說的是吃,我們也想表達吃之外的內容。一些我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理解,城市最終要為人來服務,都市男女都是飲食男女,只有滿足了人們對逛和吃基本的服務需求,我們認為這才是一個好的城市,才是一個好的公共空間。
王飛
陝西省委副秘書長
我們今天談的內容,其實來來回回都是在談人,談人怎麼讓這個城市更有生機、更有活力,談人怎麼讓街巷和自己的生活更有煙火氣。我非常喜歡煙火氣這三個字,而每當我們說起自己懷念煙火氣的時候,實際上我們的懷念是曾經記憶中最美好的溫度。
剛才有嘉賓說在冬天的時候,遇見胡同里滿天飛舞著雪花,那就是溫暖;有的嘉賓用科學實驗的方法,論證了一個人在一個在冷熱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行動,這是從科學的角度發掘人的行為,也是一種溫暖。今天論壇的成果證明,我們做這些既有理論又有情懷的溫暖事,並繼續做下去,是非常正確且必要的。
文森佐教授有一句話非常棒,他說重要的是這座城市是讓你驕傲的。城市可以讓你驕傲,但是讓你感到溫暖的肯定是你的家,讓你留戀的可能是發生在這座城市裡的一段小故事,也許是一段愛情故事,也許是其他的事情,有點大城小愛的意思。雖然我們都知道《大城小愛》是一首歌,但我這裡就用它的標題,是為了告訴大家像「西安溫度」這樣城市裡面的二十個小改造,以後可能會更多,也應該更多,所有的這些城市中的小點其實都是關於愛的故事。
從我今天的感受來說,我們今天談論的是如何讓人過體面的生活,有尊嚴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作為城市的建設者,這個階段以後,我們下一步應該著重關注的事情。我一直認為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包括整體經濟、人均GDP、科技等等,其實更包括城市的溫暖,這是一種綜合性的維度。我一直認為讓一個城市更美好,讓一個城市更有溫度,也是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我也希望西咸從過去「西安溫度」活動的二十個小案例出發,未來能有更多的案例,讓西安更有溫度,讓人們逛吃的更好。
附:「西安溫度:文化創意溫暖城市角落」兩季活動
組織策劃:
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文教園片區、「貞觀」
活動設計負責人:
行簡品牌創始人,亞太設計師聯盟會員,iF設計獎、義大利A'獎獲得者李望觀。
參與設計團隊:
第一季「文化創意溫暖城市角落」:是西安、如見原創藝術、藍岸科技、風神互娛、艾力芬特、尚圖文化、這禮文化、西安理工大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師生、沐光文化、月夜兔。
第二季「西安溫度:文化創意溫暖城市角落」:西安理工大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風神互娛、蜜蜂創藝、整個設計、宜家西安、多思集、麥德威空間設計、壹南設計、十方田傳播。
設計改造對象:
第一季——書院門興華筆莊、西工大無聲時光菜夾饃、城牆根馮姐理髮、土門常姐涮牛肚、灃西新城「有范」自樂班、高新區「飛你莫薯」、西羊市沃力密汁杏肉、灃東新城「陶籽奶奶」、興慶坊徐師傅修鞋、經九路宗亮維修。
第二季——西工大東門拙玉舊書店、灃河公園橋下隧道、長安青年北街心誠肉店、太乙路老何桂林米粉、東新街老楊模型木旋品店、後宰門崔阿姨的家、鄠邑區紅石榴流浪動物救助中心、東關南街小學家屬院、小學習巷公共區域、環衛工人勞動工具設計改造。
整理:圖圖、鐺鐺
版式設計: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