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令人羨慕的孩子,父母必備的三種身份

2019-11-18     爸媽精讀

作者:耶小葉(爸媽進化論主筆)

上周聚會,朋友跟我抱怨:孩子的英語老師在班級群里,發了一個信息,班上的6位同學去上學校的英語外教專題課,沒有她孩子。

可在課外,朋友給孩子報了線上、線下兩個外教輔導課,孩子學得很好,班裡表現也很優秀。

像這麼小的一件事,往往都會讓朋友的情緒,變得更為焦慮不安。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一向溫柔的朋友變得很暴躁,不僅開始吼孩子,而且,但凡是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完全失去了耐心。情緒很容易波動,朋友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像她這樣,面對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家長大有人在。

嘗試以這三種身份,和孩子相處吧,相信收穫的不只是親情……

戀人身份

戀人之間始終充滿了愛,在孩子把父母虐的想要「退貨」的時候,請記住這份愛,保持冷靜、寬容的心態,用愛去溫暖、愛護、幫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但他媽媽卻鼓勵他「傻人有傻福」;

阿甘的腿要帶腿箍,被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媽媽卻告訴他「你跟別人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上學時,校長建議阿甘上智障學校,他媽媽告訴校長「我們每個人都不大一樣」,並堅持要阿甘得到最好的教育;

他的媽媽始終相信「事情一定會有辦法解決」……

阿甘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我媽媽說……」,這個影響阿甘一生的女人,用自己最獨特的方式,最偉大的母愛,成就了阿甘一生的坦途。

在阿甘媽媽臨終之時說道:「我不知道,但我註定要做你的媽媽,我就盡力做好」。

這份「盡力」,源於一位媽媽對兒子深深地愛。

這份愛讓阿甘學會了,愛戀人珍妮和愛戰友布巴,以及愛自己。擁有了愛的能力,孩子才能幸福的走下去。

《童年的秘密》一書中寫到:「兒童所愛的對象是成人。從成人那裡,兒童不僅得到他所需的物質幫助,而且得到很多的愛。這對他的自我發展是必要的。」「通過愛,兒童實現了自我。」

可現實社會裡,有很多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犯罪和自殺的行為,做父母的難道不該反思嗎?

大連警方通報:2019年10月24日,13歲男孩蔡某某誘騙路過的10歲女孩小琪至家中,強姦不成,反將女孩殺害。

據報道:當前中國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其中15-16歲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江蘇警方通報:2019年3月12日,一名9歲的男孩,因打碎學校的玻璃,從家中跳樓自殺。

據報道: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世界第一。

人生路很長,愛要時刻在,做一個有愛的父母,孩子才能實現自我成長。

《詩經》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

領路人身份

當孩子來到這個大千世界,身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遇事難免會出差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一個孩子,那麼父母就成了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領路人。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馬飛面對學習,爸爸的教育是;「是不是考進前十,爸爸才不在乎。爸爸在乎的是,你的腦子是在睡覺,還是一直在轉。」

馬飛面對人生,爸爸的教育是:「北大清華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每天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還有什麼意義?」

馬飛面對工作,爸爸的教育是;「這世界上好玩的工作多了去了,挑一個你最感興趣的,你就去想吧!」

言傳身教,在馬飛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教會了馬飛獨立思考、敢於承擔、自信勇敢、永不認輸等優秀的品質,這些將伴隨孩子一生,揚帆遠航。

育兒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說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我們經常會在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新聞: 未成年人打架鬥毆、辱罵他人、勒索財物等校園暴力,校園凌霸者層出不窮;

未成年人盜竊、故意損壞財物、吸煙、吸毒、酗酒、沉迷電腦,家庭監管者完全失職;

未成年人在青春期出現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睡眠障礙等,父母未能及時察覺、疏導和幫助孩子……

父母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迷失自我,偏離了生活的軌跡,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童年的秘密》一書中講到:「所有的父母都具有一個偉大的使命。他們是唯一能夠和必須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人,因為他們具有在社會中組織起來的力量,並能在共同生活的實踐中採取行動。」

願父母不辱使命,砥礪前行!

合伙人身份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陪伴走一程的人,有句話:「每一個人格都渴望平等,每一個靈魂都值得尊重。」

在相伴的路上,孩子是有尊嚴的,是需要被尊重的。

法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弗朗索瓦茲·多爾多的著作《兒童的利益》,講述了:孩子是一個自由的、終將離我們而去的獨立的人,我們應該發現和正視兒童的價值所在。以和成人平等的態度對待兒童,真正從內心尊重孩子、體恤孩子以及捍衛孩子的利益。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出身富豪家庭,從小父母管教嚴格,但家庭中並不缺乏民主和平等。

有一次,6歲的羅斯福對母親規定的作息時間提出不滿,要求「自由」一天,母親認真考慮,並同意兒子的要求,至於孩子去做什麼,幾點回家,母親表示尊重和理解。

這樣的小事,父母都能考慮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提出的要求,支持孩子做出的決定,孩子成為偉大的總統,也是必然。

顧振飈說過:「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

朋友講過一個故事:她家樓下的阿姨家有個獨生女兒,因為是獨生或是女兒的緣故,阿姨和叔叔對女兒的管教比較苛刻,什麼事情都要插手,從來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女兒在學校和什麼朋友交往要過問、談戀愛要限制、對女兒的結婚對象不滿意,直接攪黃等等。到現在女兒快40歲了,還剩在家中……

像這樣,父母高舉著「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幻想操控孩子的人生。

尊重就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電影里有段話:「如果麥可 傑克遜的爸爸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會有多恐怖!」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段話:「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生活中,願父母用愛去澆灌、去教育、去尊重孩子,才是孩子之幸,更是父母之福。

恰如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所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作者簡介:耶小葉,富書專欄作者,喜歡看書、做飯、旅遊、鍛鍊的寶媽,現致力於親子寫作行業。和你一起分享,溫暖人心的情、胸懷大地的愛,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M1hgW4BMH2_cNUgUy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