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億元信用減值遭股民靈魂拷問,這家頭部券商作何解釋?

2020-03-27   券業觀察

業績被拖後腿兒,哪項業務是「罪魁禍首」?



作者 | 王君齊

編輯 | 吳婷婷

來源 | 券業觀察


又到一年財報季,頭部券商國泰君安(601211.SH)也於近日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多項數據表現亮眼。從目前已經公布了年報和業績預告的券商數據來看,國泰君安的營收、凈利潤均在行業前三,穩居第一梯隊。


然而,部分數據卻遭到股民靈魂拷問,引來輿論關注。


1

信用減值損失翻倍


3月25日,國泰君安發布2019年報。年報顯示,國泰君安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99.49億元,同比增長31.83%;歸母凈利潤為86.37億元,同比增長28.76%。從目前已經公布了年報和業績預告的券商數據來看,國泰君安的營收、凈利潤均在行業前三。


業務方面,國泰君安四大主營業務均實現大幅度增長。公告顯示,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國際業務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55.7億元、78.96億元、30.87億元、27.8億元,同比增長38.21%、20.35%、19.22%、69.08%。


公司業績表現良好,股東分紅也隨之上漲。2019年國泰君安以每10股分配3.9元(含稅)現金紅利進行分紅派息。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89.08億股,按此數量計算,本次分紅總額34.74億元,占到公司歸母凈利潤的40.22%。


不過,成績不錯的國泰君安卻在業績說明會上遭到了股民的「靈魂拷問」。其中,信用減值損失翻倍的問題被多次追問。


國泰君安2019年報顯示,公司全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0.5億元,該數據2018年僅為9.76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和融出資金減值損失數額最大,分別為10.38億元、7.65億元,分別占信用減值損失50.63%、37.32%。年報還指出,公司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信用減值準備主要是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產生的。


(截圖來源於2019年年報)


3月25日,在國泰君安召開的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中,公司董秘喻健也對此進行了說明。他表示,「信用減值損失主要包括,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10.4億元,融出資金減值損失7.6億元,應收款項壞帳損失1.8億元,其他債權投資減值損失0.7億元。」


2

12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踩雷成主因


據介面新聞報道,國泰君安相關人士曾在電話會透露,公司2019年信用減值損失為20.5億,有8.5億元來自香港孖展業務,約12億涉及國內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其中,相關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主要涉及樂視網(300104.SZ,暫停上市)、千山藥機(300216.SZ,暫停上市)、雛鷹農牧(002477.SZ,現已被終止上市)等存在退市風險的標的。


國泰君安是在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合併的基礎上設立的公司,成立於1999年。2015年6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2017年4月,登陸港交所。國泰君安2019年報披露,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控股旗下多家公司間接持有國泰君安31.95%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而上海國際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資委。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國泰君安的註冊資本為89.08億元。


股票質押業務屬於國泰君安機構金融業務下的機構投資者服務板塊,為公司重要業務。不過,隨著近年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頻頻暴雷,各家券商也在壓縮其業務規模。2019年,公司股票質押業務待回購餘額410.7億元,較2018年末下降16.6%。其中,股票質押回購融出資金餘額328.5億元,較2018年末下降17.5%,位列行業第三。


2019年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為22.41億元,同比下降32.65%。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2017年、2018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為公司利息收入的第二大收入來源。隨著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的減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也相應減少。2019年公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25.96億元,同比下降31.68%,成為公司第三大利息收入來源。


(截圖來源於2019年年報)


3

九家券商計提減值引監管部門關注


自2018年以來,券商行業出現多起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違約案例,給多家踩雷證券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據券業觀察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第一創業、南京證券、西南證券、興業證券、長江證券、國海證券、國元證券、國信證券、山西證券等九家券商因股票質押業務踩雷發布了計提減值準備的報告。


對此,監管部門也加大監管力度。2020年3月3日,深圳證監局在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工作通訊》中指出,證券公司在進行股票質押減值準備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債務人的信用狀態和還款能力;充分考慮擔保品的流動性、限售情況、集中度、波動性等因素對變現能力和價值的影響;準確評估通過資產管理計劃參與的股票質押交易是否實質性承擔相關風險等方面,嚴格規範券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的減值計提。


與此同時,上海證監局向轄區內券商也發布了關於股票質押減值準備計提的相關文件,指出了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中包括,部分公司沒有充分考慮債務人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簡單依賴擔保品特定試點市值的評估;簡單套用外部債券評級數據等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要求,規範上市證券公司對股票質押業務進行減值的行為。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頻頻踩雷,令多家證券公司頭疼不已。如今多項業績名列前茅的國泰君安,也因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進行大數額減值。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