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對寶寶很重要,不注意這3點,反而會越補越差

2020-03-10   寶寶樹官方

媽媽都知道,蛋白質是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須的重要營養元素,應該注意給寶寶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但有些媽媽的補充方法並不科學,踏入誤區而不自知。

誤區一:蛋白質補充多多益善

1.媽媽看法:

寶寶正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蛋白質對寶寶的腦部發育和體格生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給寶寶提供高蛋白的飲食和蛋白質營養品。

總之,多補充點蛋白質總是沒錯的

2.解惑:

雖然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蛋白質,但是補充蛋白質並不是多多益善。

寶寶消化、代謝和排泄器官都處在發育過程中,如果超過身體需要,未被利用的蛋白質有可能會對寶寶的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可能出現腹瀉、酸中毒、高滲性脫水、發熱、血清尿素和氨升高等。

3.正確做法:

對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每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不同,隨著年齡增加,蛋白質的需要量隨之增多。

一般每100ml的母乳約含有1g的蛋白質,而大部分配方奶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大約是母乳的兩倍。

因此,沒有添加輔食的寶寶通過母乳或者配方奶基本就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添加輔食後還可以從肉、蛋、魚、豆類等富含蛋白質的輔食中攝入蛋白質,不需要額外補充蛋白質營養品。

誤區二:只認蛋白不認「質」

1.媽媽看法:

奶、雞蛋和魚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應該多給寶寶吃。

2.專家解惑:

媽媽雖然知道哪些是高蛋白食物,但是忽略了蛋白質需要搭配補充。蛋白質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兩大類。

動物蛋白質含有所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而且比例合理。所以,應該給寶寶提供適量的動物蛋白質,如奶、蛋、魚、肉等。

但動物性食品含脂肪、膽固醇較高,攝入過多也會增加脂肪的攝入量。

植物蛋白質主要是豆類蛋白質,膽固醇含量低,營養價值也很高,尤其是豆類蛋白中豐富的賴氨酸,尤其有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有一些食物中的蛋白質是不完全蛋白質,比如大米、綠豆、蔬菜和穀物雜豆類等,這些食物一起搭配著吃,可以互補,比單吃一種食物時攝入的蛋白質要全面。

3.正確做法:

媽媽給寶寶提供的食物應該是葷素搭配,並儘量多樣化。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科學搭配,可充分發揮胺基酸的互補作用,獲得足夠優質的蛋白質,並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

誤區三:只看含量不看質量

1.媽媽看法:

很多媽媽在購買食物的時候會看蛋白質的含量,認為含量越高就越好。

2.專家解惑:

評價食物中的蛋白質,不僅要看其含量多少,更重要的是看質量如何。

高質量的蛋白質必須是所含的人體「必需胺基酸」比例合理,胺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因為這些胺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缺少它們人體就不能維持健康。

所以,即便有些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但缺少人體「必需胺基酸」,或者胺基酸的比例不夠合理,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是不高的,其中就包括海參,它從蛋白質的質量上看,和牛蹄筋、豬皮乃至膠原蛋白都是一個等級的。

這種質量不高的蛋白質,只有一部分能被人體利用,那些不能被身體利用的部分只能用於供應能量,而供應能量並不是蛋白質的主要生理功能,能量過剩又增加了肥胖和患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3.正確做法

幼兒每日攝入的優質蛋白應占蛋白質供給總量的2/3左右。蛋白質分為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符合人體的需要,屬於優質蛋白。

在動物蛋白中,雞蛋是極易被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魚的蛋白質也很好,其次是雞、鴨肉,接下來是牛、羊肉、豬肉。在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也屬於優質蛋白,豆腐、豆皮等豆製品很容易被幼兒吸收,適合幼兒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