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歌手》(前身《我是歌手》)迎來了它的第八季,今年不以年份命名,而叫《歌手·當打之年》。
聽到這個slogan的第一反應,你肯定也跟李健一樣……
(==要打誰?)
看過歌手名單,大概有點明白是什麼意思。
/ 首發歌手:華晨宇、MISIA(米希亞)、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毛不易、周深
/ 奇襲歌手:李佩玲、黃霄雲、劉柏辛、隔壁老樊、白舉綱、曾一鳴、吉克雋逸、胡夏、秦凡淇、聲入人心男團Super vocal、耿斯漢、太一
除了日本歌手米希亞,42歲,其餘都是80後、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歌手,他們大多通過選秀節目出道,人氣、實力、舞台經驗皆屬上乘。
所謂當打之年,可能就是「正當年,很能打」的意思吧。
綜藝選秀風行十數年,一批批年輕人通過各式各樣你知道不知道的選秀節目出道,大浪淘沙之後,的確留下不少「能打」的。
既然能上《歌手》,唱功自然過了基準線,畢竟門檻兒擺在那兒。
這一季里,還有不少王牌選秀節目的冠軍選手,群眾基礎也不差。
但是!當你打開播放列表,會一臉懵……以為自己走進了華晨宇專場。
畫(sang)風(xin)統(bing)一(kuang)到每個視頻都是華晨宇做封面,每期標題都用華晨宇打頭……
是欺負毛不易他們沒有粉絲嗎?哦,不好意思,毛不易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誰最當打?顯而易見。
華晨宇不僅在物料上穩坐C位,比賽戰績也非常驚人,六場競演,三場第一名。
網友戲稱,今年的《歌手》應該改名叫《華晨宇·當打之年》。
上有資深前輩,下有後起之秀,這麼多歌手,這麼多冠軍,為什麼只有華晨宇最「當打」?
我們忽略掉公司關係、資本運作、團隊操控、個人運氣之類這些不可知因素,只擺在檯面上聊一聊這屆《歌手》里幾位選秀冠軍的「當打值」。
傳統意義上,一個歌手當不當打,主要看作品,但在《歌手》舞台上,實力、人氣、野心、競技技巧,一樣都不能少。
徐佳瑩
1實力:
2人氣:
3野心:
4競技技巧:
5綜合評定,當打值:
按輩分論,徐佳瑩是這些選秀冠軍中的前輩,2008年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的總冠軍。
當年的《超級星光大道》(後改名《華人星光大道》)之於灣灣及灣綜粉的意義,絲毫不亞於《超女》《快男》和《中國好聲音》之於內地,發掘過林宥嘉、楊宗緯、蕭敬騰等諸多唱將。
徐佳瑩在比賽中的成名作《身騎白馬》,至今仍是KTV金曲。
今年是她第二次參加《歌手》,2016年,徐佳瑩參加了《我是歌手》的第四季,雖然總決賽上只獲得第六名,卻難得能十二期唱滿,一路戰到最後。
看過那季節目的朋友就懂,徐佳瑩簡直是一個選歌天才。
沒有類型限制,又首首好聽;不是口水歌,卻適合傳唱;既保持自己的風格,又不與原唱衝突,還能改得流暢舒服;這點,真的讓人服氣。
時隔四年,「行走的歌單」,名不虛傳。
這一季的第四期,她選了一首老王樂隊的《我還年輕,我還年輕》,在聽她唱之前,你可能想不到,一個中年男人的沮喪與絕望,竟也可以是粉紅色的。
徐佳瑩也憑藉這首改編獲得了那一場競演的第一名。
第七場競演,選了伍佰大哥因為《想見你》而大熱的《Last Dance》,過濾掉伍佰的滄桑世俗感,強化女生的細膩孤獨感,別有一番味道。
第八場,選了王菲的《半途而廢》,自彈自唱,把這首號稱「誰翻誰死」的隱藏高難曲目,改出一種清新暢快、大步向前走的洒脫感。
徐佳瑩聲音仿佛自帶琉璃色,總能輕輕巧巧地把別人的歌,唱成自己的代表作。
私底下嗲嗲的怯怯的;婚後還多了絲少婦的嬌憨;一上台又成了那個有主見有思考的金曲歌后……儘管造型屢屢拖後腿,還是掩蓋不了徐佳瑩不奪目卻迷人的光芒。
那,這樣唱作俱佳的徐佳瑩,當打值高不高呢?
競演結果告訴你……一度已到淘汰邊緣。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就像她唱歌一樣,徐佳瑩,是一個量感很輕、總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女孩,輕盈,靈動,自由。
這樣率性的她,不那麼在乎勝負排名。
不說你可能不會發現,徐佳瑩的音域和她選歌的range一樣寬,唱功一流,但你幾乎感覺不到她的技巧。
因為她的聲音,始終只是為她的歌服務,一切情之所至,從不會炫技。
出道12年,很少上綜藝,幾乎沒緋聞,除了發新歌發專輯,你幾乎都不太聽得到她的消息,仿佛她的自在生活比娛樂圈的高低起落重要很多。
面對感情亦如是,想愛就愛了,想親就親了,想結就結了。
2018年,發了條微博,宣布和比她大11歲的MV導演結婚了。
如此而已。坦蕩又隨性。
所以,比賽對於她,也許唱得舒服,遠比最終輸贏重要,「放輕鬆,好好玩」,享受就好。
曾一鳴
1實力:
2人氣:
3野心:
4競技技巧:
5綜合評定,當打值:
曾一鳴是2013年《中國最強音》的冠軍,因為近期上《歌手》多了絲悲情色彩。
當年,許是受了隔壁好聲音的刺激,芒果台傾力打造了一檔不限年齡、性別、組合形式的草根音樂真人秀《中國最強音》。
導師:羅大佑、鄭鈞、陳奕迅、章子怡;主持:何炅、朱丹,如今看來,簡直是「王炸」組合(彼時朱丹業務能力還在線)。
可結果,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章子怡為了曾一鳴和羅大佑當眾爭吵、含淚離席的名場面。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回看一下這段「珍貴」的現場,3分25秒曾一鳴開始演唱,7分15秒導師開始點評,第12分鐘開始,場面失控……
這應該是綜藝史上再難複製的橋段,學員如此任性輕狂又唱功了得,導師如此真性情還都掏心掏肺……
在如今泛濫且無趣的選秀舞台上,應該再不太可能zqsg地發生了。
羅大佑,言辭激烈,痛斥曾一鳴,要注意場合、不可輕浮,別因旁人的掌聲飄飄然;章子怡,情真意切,心疼曾一鳴,希望大家能給他多一些寬容和肯定……
雖然兩人為此面紅耳赤、一度尷尬,我卻莫名看出一種「嚴父慈母」的感動。
一個為之計深遠,所以責之切;一個心軟惜感受,所以護之切,但,都只因對這個特別的孩子「愛之深」。
帶著這些爭議和寵愛,曾一鳴冠軍出道。
卻不想,出道即巔峰。
在曾一鳴參加《中國最強音》的那一年初,《我是歌手》橫空出世,以歌角逐、明星競技、震動樂壇。
同播出時段接檔奪冠的曾一鳴,認定自己的下一個舞台甚至下一個冠軍,就屬於《我是歌手》。
抱著這個信念,他一等就是七年。
他參加過三季《歌手》的試音,曾連續五年出現在觀眾預測的首發歌手名單中。
他甚至拒絕了《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的邀請,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歌手」,不是一個「選手」。
終於,今年,曾一鳴等來了奇襲歌手的機會,登上了《歌手》的舞台。
上台前,熱血澎湃、志在必得。
演唱時,依然那麼深情炙熱,依然帶著撕裂感的完美高音,依然是全力以赴。
下場後,他一直在發抖,久久難平復。
洪濤老師進來唱票時,幾乎緊張到呆萌……可以想像曾一鳴有多在乎這個結果。
但最終,他輸了,輸給了蕭敬騰。
賽後,我們才知道,他失去的,不光是衝刺《歌手》的機會,而是現在屬於他的唯一一個舞台。
那一刻,當他點著頭說出「認命」時,眼淚已經忍不住掉下來。悲壯得讓人心疼……
曾一鳴,有實力有野心,在《歌手》的舞台上,卻毫不「當打」,為什麼?
可能,就輸在他說的,「執念」。
曾一鳴,是個偏執的人,對音樂偏執,對自我偏執,對勝負偏執。
如果不是因為偏執,20歲時,他本來可以成為一名人民警察,但為了音樂,他孤身走上了北漂之路。
如果不是因為偏執,30歲時,他不會去參加了《中國最強音》,還表現得那麼張狂、自負、江湖氣,親手為自己戳上了「唱功好,情商低」的標籤。
如果不是因為偏執,出道後,他不會為了他的《歌手》夢而拒絕其它選秀舞台,甚至不惜無奈降維,在直播間,單槍匹馬當網絡歌手,還不忘為上《歌手》拉票。
如果不是因為偏執,這次登上歌手,他不會因為所謂「強」,去奇襲「勁敵」蕭敬騰;
不會放棄他已經唱火的《我要快樂》、《也許明天》、《像瘋了一樣》,而不顧反對選擇《第一滴淚》這種他認定的「遺珠」曲目;
不會數年過去,造型、颱風、唱法依然老派得像20年前的孫楠……
偏執讓他錯過了大紅的機會,放棄了討巧的比賽技法,也失去了「當打」的可能。
但也因為偏執,如今37歲的他,全然沒有娛樂圈裡的圓滑、客套,單純直接得像個「愣頭青」。
白舉綱奇襲蕭敬騰,洪濤宣布結果前問大家,覺得誰會贏,正常明星會說點難以抉擇的場面話,誰知,曾一鳴直接說出了心裡的答案。
還對自己的耿直,後知後覺……
網友吐槽他「情商堪憂」,我卻突然覺得,這份偏執,原來也有些可愛。
曾一鳴的自負里,其實是藏著些自卑的,因此才敏感又狂傲。卸下自負的刺,不過就是個脆弱的老男孩。
嘴上說著認命的人,心裡往往最是不甘,所以才總在他身上看到孤注一擲的悲壯。這次也是。
可競技場上,不在乎眼淚,不在乎背後的脆弱不甘,甚至不在乎你上台前一秒有多拚命下台後一秒有多絕望,決定你勝負的,只是台上的那短短几分鐘。
舞台之外,明明很多人愛
毛不易
1實力:
2人氣:
3野心:
4競技技巧:
5綜合評定,當打值
毛不易是2017年第一屆《明日之子》全國總冠軍。
《明日之子》是鵝廠推選「最強廠牌」的一檔偶像養成類節目,第一屆開創了盛世美顏、盛世獨秀、盛世魔音三大賽道,華晨宇就是那屆盛世魔音賽道的導師。
毛不易長相平平話不多,卻是個寶藏男孩。
比賽中唱的原創作品《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感覺自己是巨星》……首首爆款。
尤其《消愁》,上線24小時,點擊量突破千萬,無數歌手、明星安利,多少人都被這八杯酒灌醉過……
人氣有了,才華有了,實力有了,按說「業餘巨星」毛不易,應該很當打,結果……一輪游。
僅僅唱了兩首歌,就被淘汰了。而且,還是輸給了一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小姑娘。
更讓網友意難平的是,他淘汰那輪唱的歌是《一葷一素》,這首歌有多好呢?
在那晚舞台首唱之後,24小時以內,就有超過一半的網易雲音樂用戶聽了這首歌。
我第一次是在《奇遇人生》里聽到這首《一葷一素》,他寫給自己已過世的母親。
在白天探訪完老人院後,借著酒興,阿雅問毛不易,在醫院當護士時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
他沉默了一會兒,帶著微微笑意,不疾不徐地聊起他的媽媽:
「實習過程中,看到數百個在我面前死去的病人,但是第一個是我的親生母親。」
「我的兒子每頓飯吃一個葷菜一個素菜,我現在躺在病床上,誰來照顧他……」
沒有灑狗血的劇情,沒有太起伏的情緒,甚至都沒明顯流露出悲傷,他就這樣唱出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日常的牽掛,和一個孩子對母親最難捨的思念。
毛不易在《歌手·當打之年》舞台上首次演唱了完整版。
但很遺憾,這首《一葷一素》成為了他競演的最後一首歌。
毛老師倒是很平和,他覺得能上《歌手》已是幸事。
那這樣的人,為什麼不當打呢?
首先,是因為沒野心。
毛不易是個清醒又佛系的人,特別記得他在《明日之子》總決賽時說的話。
說自己能當偶像是時代變了……真的是,又老派又真實又搞笑!
明明才20齣頭,卻住著知天命的老靈魂。歌里藏著的,全是平凡人的自嘲、自知、自娛、自洽。
這樣的人,你讓他為了贏去拚老命,也當真是為難他。
另一個,是競技技巧。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的確,毛不易在這種競演舞台上不占優勢。
此前參加《我是唱作人》也是,即便原創的《東北民謠》《囈語》《小王》……都很好聽,卻被早早淘汰。
但在同樣是原創音樂節目,相對淡化競爭、節奏偏慢的《無限歌謠季》里,就很圈粉。
不管是和岳雲鵬的「小水蜜桃」組合,還是和張紹剛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搭檔,都既合拍又有看頭,還能寫出《一紙情書》《等自己》這樣的好歌。
除了安安靜靜好好唱歌,毛不易會的真不多,能同意去創造營里和plmm學唱跳,可能已經是毛老師為了在娛樂圈營業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七分凡人,三分詩人,造就十分毛不易。」
他是那種可以把平凡人的喜怒哀愁寫進心坎兒里,下班路上你一聽到就會思緒萬千的人。
暖暖的聲音,穩穩地唱,再乏味的詞曲也知道怎樣表達最能打動你。
但毛不易的魅力,得細品。
在光影交錯、鼓樂喧囂的競技舞台上,凡人打不過,詩人不屑打,所以,毛不易註定不夠「當打」。
可愛他的人們覺得他能被pick,就已經很慶幸。
不必當打,只希望他能繼續堅守平凡心,不改變,再把平凡寫成歌,唱給平凡人聽。
華晨宇
1實力:
2人氣:
3野心:
4競技技巧:
5綜合評定,當打值
發現沒,和前面幾位冠軍一樣,實力都是四星,但華晨宇,比徐佳瑩有野心,比曾一鳴有人氣,比毛不易懂競技技巧,所以,他的「當打值」,最高。
而決定他當打的,首先是他的野心。
作為2013年《快樂男聲》的總冠軍,華晨宇2018年以補位歌手的身份,首次參加《歌手》時說,他想打破記錄,成為《歌手》舞台上的第一個拿歌王的90後。
可惜輸給了英國天才歌手 Jessie J,未能如願。
今年再戰,頗有勢在必得的陣仗。
別看華晨宇一臉人畜無害,其實他的好勝心是很強的。
記得在《王牌對王牌》里,華晨宇和小瀋陽PK高音。
演練的時候,兩人唱《征服》,幾個回合下來,一直用真嗓喊的小瀋陽,臉都唱白了。
結果,華晨宇耿直地「狠心」拆穿他,「沒上去」。
就在大家已經玩笑打趣的時候,他又默默地再用假聲飆高一個音,贏了小瀋陽。
兩人正式代表各自隊伍比賽時,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小瀋陽表示要用真聲比,華晨宇應戰,幾個往返,雙方都有些吃力。
小瀋陽主動表示「我到頭了」,玲花打圓場,說「要不就打個平手得了」。
可華晨宇哪怕勉強到聲嘶力竭,仍然堅持又唱了一輪,高過對方。
直到小瀋陽,俯首認輸。
如果一時爭強好勝只是少年心性,那華晨宇則是將追求「當打」,刻在了骨子裡。
比如,他有一個習慣,很出名——「辟穀」。
他平時早睡早起,非常自律,讓身體和嗓子始終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而每逢重大表演或比賽前,可以幾天幾夜不吃東西,只喝水。
熟悉華晨宇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非常明白自己要什麼的人。
的確,華晨宇就是胸懷野心,目標明確,並為此做出了方方面面行之有效的極致努力。
比如顏值。
網友們說是整容了,粉絲們說是減肥了,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效果你看圖。
不管通過什麼形式,至少這種變化,代表了華晨宇為讓顏值更能打所作出的努力。
比如,上綜藝。
這個曾經有些孤僻的火星男孩,
現在是綜藝常客,還成了明星競技節目《王牌對王牌》的固定MC。
比如,個性。
記得2014年的《花兒與少年》嗎?
華晨宇因頻頻迷路走散,不善溝通交際,呆萌傻憨,被笑是「巨嬰」。
但現在,他的為人處世,堪稱兩個字,周到。
在這季《歌手》的第二期,華晨宇唱完歌,蕭敬騰叫住他,提醒他的項鍊沒有拿,他直接說「送給你了」。
老蕭反應也很快,說那他就當這是「新偶像」給自己的禮物,
隨即要回禮,馬上摘下脖子上的項鍊要送給華晨宇。
蕭敬騰比華晨宇資深,這聲「新偶像」大有褒獎之意,華晨宇接到項鍊後說,「這是我的新偶像送我的項鍊」。
雖是商業互捧,但華晨宇這句「新偶像」一回,禮數到了,誠意有了,褒獎也還回去了,周到又有梗。
華晨宇還將這種周到,貫徹到了每個細節。
錄綜藝時,他會主動給前輩們讓出舒服的座椅;遇到狀況,會主動幫身邊的人擋;地毯的邊角掀起來了,他會用膠去粘好;碰到長輩或女生下台,他都會微俯身,秒向前,輕輕攙扶。
生活中也是。
你肯定想不到,他們2013屆快樂男聲的兄弟感情,居然是靠曾經的「怪咖」華晨宇在維護。
2018年左立結婚,華晨宇會操心到一個一個小夥伴打電話,囑咐大家務必聚齊,極力促成這樣青春美好的畫面。
提升顏值,提高在娛樂圈的競爭力;上綜藝節目,增加曝光度,吸納粉絲;修煉人情世故,完善偶像形象,穩固飯圈地位。
不管是人設所需,還是成熟使然,總之,華晨宇這種全方位的努力扎紮實實換來了高漲的人氣。
他還有一大優勢,就是競技技巧。
華晨宇的才華當然值得肯定,武漢音樂學院畢業,科班出身,唱功紮實。在《天籟之戰》里改編自龐麥郎的《我的滑板鞋2016》,天佑的喊麥《一人飲酒醉》,堪稱化腐朽為神奇。
但華晨宇的舞台競技表現,明顯優於他的音樂作品。
華晨宇非常擅長唱「爽歌」,包括製造「爽歌」。
前奏間奏停頓高潮,每首歌的起承轉合、跌宕起伏,精心安排;表情動作和聲配樂燈光舞美,巧妙配合;氣氛烘托到極致,甚至還透著層次分明的戲劇張力……
這種音樂表演上的設計感,連我們這種門外漢都能準確感受。
要麼飆高音,要麼重節奏,要麼撕心裂肺,要麼曖昧撩人,每一種都給你最強烈的感官刺激,讓身處現場的人,輕易被吸引被折服被煽動。
每一場看完,都覺得,「牛X閃閃」!用B站粵男勞哥的話說,「活該他在北京有那麼大的房子」。
所以,一般現場投票他都不會低。
華晨宇很會比賽,他非常懂觀眾要什麼。
就說這季《歌手》。
第一場,先聲奪人,他選擇了一首有點乖張的代表作《寒鴉少年》。(第一名)
現場觀眾就愛燃、炸,第二場他便改編了《鬥牛》。(第一名)
第三場,受疫情影響,《歌手》改為雲錄製,他非常應景地推出了一首抗疫原創歌曲《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結尾更是請來一眾明星好友原聲助陣。(第二名)
第四場,還是小棚錄製,他化繁為簡,一好友一吉他,唱了首不插電的《荒野魂斗羅》。(第三名)
第五場,祭出感情牌,為前女友唱了一首號稱一生只唱一次的歌《我們》。(第一名)
第六場,第七場,回歸演播室錄製,他選擇了大氣磅礴的《神樹》、《降臨》系列。(第五名、第六名)
比完兩場發現,這種仙樂讚美詩掛的不太靈,第八場又重回炸裂的《新世界》,回歸前三。
這種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競技戰術,立竿見影,效果顯著,讓華晨宇在《歌手》里,顯得的確當打。
但它也有bug。
一、偶爾會讓人有一種,額,怎麼說呢,用力過猛的不適感。
就說那首《我們》,原唱陳奕迅,電影《後來的我們》的主題曲,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唱的是一種痛別吾愛、悵然若失的遺憾。陳奕迅淺吟低唱,讓人感同身受。
而華晨宇特意設計,將攝像機鏡頭框成自己的近景,凸顯只為一個人唱的深情。
演唱時,全情投入,表情管理和聲音管理都在控制力的極限邊緣徘徊。
也許,每個人的故事各不相同,但華晨宇的這段遺憾,一定是撕扯、決絕、驚心動魄的。
還有,為抗疫所作的這首《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我絲毫不懷疑作為湖北人的華晨宇,創作這首歌的真心誠意,結尾處的旁白也讓我瞬間淚目,但這首歌的記憶點,也真的只有這段旁白啊。
且不說,這些無限拖長拉高的尾音,除了展示技巧、音域和肺活量之外,對表達感情詮釋歌曲有沒有幫助,最起碼它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聽的人會累、會膩、會審美疲勞。
就像一根弦,一直被繃到了極限,你總想著它有張有馳才好,不然弦就斷了。
二、很當打,拿冠軍,然後呢?
第七場競演前,新人太一表示要奇襲得第一最多的,華晨宇自信回應,「不當打就不是我了。」
太一,華晨宇自然是贏了,但誰知道下一個對手是誰?沒有人能穩坐勝局。
哪怕真的得了冠軍。
《歌手》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啊……
第一季《我是歌手》首發出戰的尚雯婕,是2006年《超級女聲》的全國冠軍,業界一度以為她將複製李宇春的偶像神話,音樂上也頗有才華,但因為外形和個性、風格定位都實在小眾,始終難大紅。
第二季作為補位歌手出戰的張傑,是2004年《我型我秀》的總冠軍,2007年回爐《快樂男聲》獲得第四名,在那季《歌手》中位列五強。但掙扎十數年,最深入人心的歌,卻是妻子謝娜帶火的《這就是愛》。
梁博(第一屆《中國好聲音》總冠軍)、張碧晨(第三屆《中國好聲音》總冠軍)、在《歌手》舞台上,發揮穩定,表現不賴,卻並未能濺起多大水花。
李佳薇(2010《超級星光大道》冠軍)、陳楚生(2007年《快樂男聲》全國總冠軍)、霍尊(2014年《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冠軍)、GAI(2017年《中國有嘻哈》全國總決賽冠軍)、胡夏(2010年,第六屆《超級星光大道》總冠軍)……在《歌手》里,更不過是蜻蜓點水、曇花一現。
這季的奇襲歌手吉克雋逸(2012年,第一屆《中國好聲音》劉歡組冠軍)和耿斯漢(《天籟之戰》第2季總冠軍),唱功颱風都不錯,卻一個始終在下位區遊蕩,一個還要去突圍賽掙扎。
看過這些昔日勝者的今日沉浮,你就會明白,冠軍,是勳章,是階梯,是枷鎖,是關卡,是有些人無法企及的白月光,也可能,只是浮雲。
何況,華晨宇這一季也未必能拿冠軍。
有日本神級歌手米希亞和又萌又強又皮又慫的周深在,華晨宇的歌王路,不好走。
三、《歌手》需要競技,歌手呢?
歌手的核心是音樂,用音樂表達自己,治癒別人。
如果把《歌手》的核心當成競技,那這裡就成了擂台、戰場,聽眾觀眾成了裁決者,而音樂只是武器。
然而,只恐輸贏無定局,治由人事亂由天。永遠將自己置身競技中,是很傷血的。
你看,因為前兩場排名靠後,倨傲如華晨宇也說起了喪氣話。
曾經那個唱著《我管你》、《異類》、《齊天》的反叛少年呢?
管你什麼想法
我是我自己的表達
管你什麼看法
我的世界我來浮誇
——華晨宇《我管你》
在一次次競技中、一次次取悅觀眾、一次次證明自己「當打」中,快要走丟了……
其實,《歌手》,做一個音樂家們的冒險樂園,遠比做一個歌手們的斗獸場,更有意思。
而歌手,當打之年,能打很重要,但,長路漫漫,經打更重要。
對於已到而立之年的華晨宇,我想,他的志向應該不只是少時當打、頂流過客。
若如此,把野心放迴音樂上來,遠離競技,無須證明。
記住,你是歌手,不是戰鬥機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