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谷主再造烏托邦:讓一部分人心靜下來

2019-09-12   華夏雲集

文|老布

1998年,這裡沒有村落,沒有人煙,更沒有路,從花溪城鎮過來,穿越滿是石頭和荊棘的叢林,走兩個小時才能抵達。在這荒山里,砍柴、生火、做飯、點蠟燭,鑿石頭,這是宋培倫每天的生活。夜幕降臨,他躺在沒有天花板的石頭屋裡看著漫天的繁星閃爍,覺得自己就像是《瓦爾登湖》的梭羅,遠離現代文明,過著原始生活。

野蠻生長的石頭城

在距離貴陽花溪城鎮約10公里的一處山谷里,一些神秘的石頭建築赫然聳立。依山而建的石堡,表情怪異的石頭臉譜,粗石堆砌的柱子參差不齊地排列在山谷兩側。行人穿過密林中的幽徑,沿著不知通往何處的石階,仿佛誤入一個被遺棄的原始部落領地。這就是79歲老人宋培倫花了20多年打造的石頭城堡,他取名為「夜郎谷」。

1996年,宋培倫放下了他那數不清的標籤:辭去了大學教授職務,不當旅美藝術家,拒絕了所有商業項目,就連成名的漫畫也不畫了。他在貴陽最偏僻的角落租下了300畝荒地, 開始像打造自家花園一般開鑿這片荒山。

當時人們覺得宋培倫就是個「傻子」,窮盡一生積蓄,跑到這個荒山野嶺來,除了石頭還是石頭。附近鄉鎮的村民像看笑話一般,都來看看這個老頭在瞎折騰什麼。

這些在當地人眼裡一文不值的石頭,宋培倫卻當作是寶。沒有圖紙,沒有規劃,全憑過往工作的經驗和豐富的想像力,他帶著幾十個村民捶捶打打,用最簡單的石頭,拼成一個具有濃厚「儺(nuó)文化」氣息的石頭城堡。

有工匠覺得粗糙的石頭表面太難看,便將其打磨得光滑發亮;歪歪扭扭的石柱可能不穩定,他們改成四平八穩的模樣。工匠們還在為自己的手藝洋洋得意,可宋培倫卻不高興了,他要求他們按照自家修豬圈或者砌石牆的方式來建造。工匠們一開始無法理解這樣怪異的做法,紛紛叫他「鬼老闆」,但慢慢地,他們從這些造型詭異、粗放的建築中,感受到藝術自然、原始的魅力。

20多年裡,這座城堡就像一個野蠻生長的活物,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樣子。正如宋培倫所說「這是一件永遠未完成的作品」,只要他興之所至就會給它增加新的內容。而宋培倫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創作一半,另一半交給自然。如今的夜郎谷保持著原始的粗糙:凹凸的路面,毛糙的石柱,坑窪的牆體,瘋長的植被……

夜郎谷就是理想國

宋培倫自稱是「貴州鄉下人」,小時候聽過很多關於夜郎國的故事,他認為夜郎古國是貴州歷史上創造出來的珍貴文化,因此將他的城堡命名為「夜郎谷」。旅美歸來的宋培倫,在美國生活時就創作過「夜郎谷堡」「夜郎圖騰」「夜郎臉譜」等作品,在國內也創作過大型夜郎國作品「魔鬼城」等。

在青山綠水間的夜郎谷,是一個現代人對古夜郎的全部想像。這樣一個「龐然怪物」生長在貴陽的偏僻角落裡,宋培倫和他的夜郎谷吸引了外界的好奇目光,很多人都想知道瘋長的城堡能搭建到何等程度。不過,城堡成長的腳步遠不及外面的世界變化快。

2009年貴陽花溪大學城開始動工,出於對文化保護的目的,夜郎谷倖免於被拆遷的命運,但從此就陷入被城市的鋼筋水泥所包圍的泥潭之中。

夜郎谷附近建起了很多高樓,與貴州財經大學僅隔著一段矮矮的圍牆。在這些現代建築的包圍之中,夜郎谷的景觀愈加發出詭異的氣氛。宋培倫感慨:「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將歷史復現出來,沒有想到城市逐漸逼近,但我還將繼續建造夜郎谷。」

城市的逼近,商業的入侵,他擔憂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宋培倫並不在乎外部環境的商業化,甚至還希望住宿、停車、餐飲這些配套服務可以得到完善。他拒絕了所有來自政府和商業的資金,提防的是夜郎谷成為被商業入侵後變了味的景點。「我每天都告誡自己,夜郎谷更應該是一個將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創作融為一體的博物館。」

現在這裡有了一些象徵性的門票收入,借的幾百萬元債務也逐漸還清。宋培倫說,建造夜郎谷的想法很單純:「這裡不僅是我的生存空間,有藝術家想來居住、交流,我也歡迎。遊客前來參觀,我也樂意與大家分享。我們也相應收取一些費用,用於維持修建和管理工作。」

宋培倫住在夜郎谷一棟被樹林圍繞的小屋之中,外牆爬滿了爬山虎。和他一同住在夜郎谷的還有十多位藝術家,包括給婁燁電影《推拿》創作主題曲的民謠歌手堯十三,還有幾位畫家和一些短期居住的外國藝術家。他們除了交基本的水電費之外,房子免費使用。

讓一部分人心靜下來

宋培倫將這幅未完成的作品視若珍寶。現代人過分依賴現代文明的發展成果,沉迷於無止境的慾望之中,失去了人類基本生存的能力,他對此始終保持一種警覺。宋培倫認為,「貴州最值得關注的,是落後的那一部分」,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最嚴重的部分,也是最古老最值得珍惜和弘揚的部分。

宋培倫想通過這些作品展現傳統、原始的魅力,讓人們更多地去感知自然,並從與自然的相處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如今,這座驚悚神秘的石頭城堡,已被英國BBC旅遊頻道、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拍攝過,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多個國家的媒體也都來報道過。越來越多的人知曉這個地方,僅憑一人之力,能否守住這塊喧鬧中的「世外桃源」?宋培倫也沒有答案:「時代發展的腳步無法阻擋,但有生之年能在自己選擇的凈土,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就值了。」

雖然年近80,但宋培倫依然精力充沛,最近他又在老家遵義湄潭「折騰」一個新的項目,名字頗為有趣,叫做「讓一部分人心靜下來」。他計劃在全國招募100個創業失敗、生活不順的人到這個地方來「無所事事」,高興就做點手工,種點莊稼,不高興也可以整天睡大覺,什麼事也不幹。

「讓一部分人心靜下來」是比夜郎谷更原始的烏托邦,不通水電,沒有信號,沒有網絡,沒有現代文明的一絲痕跡,就像是回歸到原始社會、農耕社會。宋培倫希望通過回歸自然,回歸到一種原始狀態,可以讓一部分人放下浮躁,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