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人間野蠻愚蠢的利害衝突,實現一勞永逸的和平人間!

2019-10-17     感知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101)

問:四、為什麼你要強調「他人即我」的人間關係原則?

答:人與人的關係是人類歷來之痛,自從人類樹立生命觀念並確立生存競爭關係以後,人間便開始了無窮無盡的災難,除了少量的天災,其大量人禍的根源無不出自人與人的矛盾鬥爭。從生命的排他性出發的他人概念幾乎固化了人對人的思想觀念,他人在倫理思想中與本我是完全不同立場的存在,與他人構成利害關係、競爭關係和繁衍關係是人類社會的主要關係,而無論他人是何角色,都不是同一個心理立場,更不是同一個存在立場。

人與他人的這道鴻溝,起源於生命倫理,擴大於文明發展,是人類永遠邁不過去的坎和永遠推不倒的牆。人與人關係的問題是極為嚴重的,它構成的倫理邏輯使人無法繼續走向未來,它甚至與文明的去向相反,人類文明越發達,人與人的衝突越激烈;人類的智慧能力越增強,人與人的矛盾越不能調和。人與人之間這道裂縫足以撕裂世界,埋葬整個人類。人們對於這點,完全是束手無策,無論什麼思想、理論、宗教、主義都無法解開人與人根本性矛盾的死結,無論是勸、戒、懲、教……等一切人間手段都無法抑制人性惡的產生,都無法消彌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對立。無論什麼修整方案,都無法在未來的時間中,實現人的共同存在立場和共同心理立場,也就是無法不讓人相爭、杜絕人相鬥、實現一勞永逸的和平人間。事實上,人倫關係的問題,不但已經嚴重阻礙了人類的文明進步和生活幸福,更導致人類的文明發展無法再進行下去,人工智慧和人的長生不老等科技手段遭遇的真正阻礙就是人的生命倫理理念。科技對人性的處理無法進行,生命倫理的邏輯缺陷使人類文明的高級化無法進行,人們至今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還得說,數千年來,幫助人類解決人間矛盾衝突的最終措施就是人的自然死亡,個人死去後其所占有的自然資源及心理空間得以轉移到他人,這個調節在無形中平衡著人間關係,使人類社會不至於嚴重失衡,死亡成了保持人間基本關係的最後防線。

當然,感知論並不是刻意為了解決這個人倫問題而出現的,感知論從存在的本來出發,在感知邏輯模式下,人倫模式及人倫問題自然全部消失。生命觀念取消,人間競爭關係不復存在,人間矛盾衝突全部消解。他人概念完全改變,他人不但是我的感知對象和利益對象,他人除了個性、經歷、記憶的不同以外,他人和我完全相同,存在立場和心理立場絲毫無別,在存在意義上,他人就是我,是另一個我。他人與我的不同,正是造就這個大千世界的必要因素和有力的保證。大千世界是無數個不同的我合力創造和共同創造的,我與他人再無生命的利害關係,我與他人完全沒有任何界限,他人為什麼不是另外一個我。

在生命倫理中,我和他人各為自己生命所有,其競爭生存關係和利害關係導致我們不可能是一個人。人與人的心理區別十分鮮明,他人即我,本就不是生命邏輯的結論,怎麼可能在生命立場上實現這個完全不同的倫理邏輯?所以,強調他人即我,是指出人的相同本質,並不是指當下的人間關係,這一點,不可混淆。(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qvM3G0BMH2_cNUgC_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