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慶檔:熱鬧的票房,冷漠的股市

2020-10-08     貓影文娛

原標題:2020年國慶檔:熱鬧的票房,冷漠的股市

作者 | 雨茜

編輯 | Amy Wang

作為7月20日院線復工後首個重要檔期,今年國慶檔備受矚目。

根據貓眼和燈塔最新數據均顯示,截至7日上午7時,國慶檔總票房已突破33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突破15億,《姜子牙》超12億,《奪冠》國慶期間票房接近3億。2020年度中國電影大盤也在10月4日突破100億元大關。相比於2019年的「建國70周年」特殊節點的51億總票房雖仍有一些差距,對於復工不足三個月的電影院而言,這個成績非常驚人,畢竟2018年國慶檔總票房僅為19.1億。

在國慶假期5.5-6億人次出遊背景下,從8天接近40億的票房成績來看,可能確實存在「報復性觀影」。不過相比於觀影熱情,影視傳媒板塊的股市倒顯得異常冷清,甚至冷漠。表現在炒短線的人數減少、熱情減退,高票房影片的出品公司市值不升反降,很多參與出品國慶檔影片的傳媒股公司長期增長仍不被大多數人看好。

節前傳媒板塊短暫拉升

從內容方面看,《姜子牙》的大熱多半因現象級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吸引了大批觀眾。但上映後幾天,卻因口碑兩極分化導致後勁不足,票房已被黑馬《我和我的家鄉》反超。

依靠預售票房優異成績,《姜子牙》國慶檔首日票房達3.62億元,《我和我的家鄉》宣發聲量弱於《姜子牙》,該片首日票房達2.74億元。上映第二天,《姜子牙》在票房方面繼續領先《我和我的家鄉》超過1億元。票房變化亦影響影院排片,排片占比方面,《姜子牙》由上映首日的36.4%上升至41.1%,《我和我的家鄉》同期則由33.6%下滑至32%。上映第四天,便實現了反超,截止10月7日發稿,《我和我的家鄉》已經在票房、排片、上座率上全面碾壓《姜子牙》。

不過,儘管《我和我的家鄉》的票房收入可觀,但出品方北京文化之前股價一直萎靡不振,上半年凈虧損6429萬元,此次票房的優勢或許會對其股價起到提振作用,但受疫情影響,該片與去年國慶同類電影《我和我的祖國》31.7億的票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凡此種種都說明,國慶檔存在「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但影視公司短期內依靠個別「爆款」快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性不大。口碑的下滑、公司原本的經營不佳仍然是尚未解決的難題,30號的小幅上漲更多的是對國內電影的提振和信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長期意義。

影視行業的回暖,熱門檔期僅是小的開始

招商證券表示,考慮到國慶檔期影片類型涵蓋劇情、喜劇、動作以及動畫等多個類別,或許有利於滿足多元觀影需求;此外,今年各地對於國慶省際出行和旅遊有一些軟約束,可能會促使觀影需求上升並助推票房的上升。因此,招商證券認為今年國慶檔期票房總體仍將較復工以來的票房有明顯的增長,預計可以達到40億左右,但同比增速與去年相比或將有所回落。

中泰證券認為,積壓許久的觀影需求與疫情導致的出行受限,疊加高關注度內容定檔,有望帶動電影市場觀影人次及票房進一步回暖。

很顯然,疫情帶給行業帶來的創傷還未癒合。

「國慶檔、春節檔的季節性影響實際上只是短期、一次性的,對影視股的業績並不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從以往的經驗看,市場對爆款會有預期,一般在火爆之前股價就率先反應,對長期走勢的影響不會很大。」一位長期關注影視行業的券商人士表示。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e05CHUBURTf-Dn5jF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