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最早的歐式別墅在這裡......

2019-12-18     唐山大牌

別墅主人舉證助力奪回礦務局

漢斯別墅坐落於大城山腳下,沿著大成路與草場街東行約200米丁字路口北側可以看見鐵門攔著的大門,大門顯得有些破舊,斑駁的牆體上依稀還能看見「唐山陶瓷」幾個字樣,這便是唐山人口中老唐陶的原址。

提起漢斯別墅,那不得不說它的主人,也是老洋房的建造者漢斯·昆德。「當時正值洋務運動,興辦產業,清政府在唐山建立開灤礦務局,水泥廠也是由開灤建成的。1896年左右由於整個生產經營不對路,廠子開始虧損。」唐山市政協文史研究會副會長、唐山市歷史協會會員葛士林講述說,為了改變企業狀態,1900年中國聘請了德國的地質工程師漢斯·昆德擔任水泥廠總工程師。

「當時中國官方建立的廠礦採用的都是西方採煤方式和現代化礦井,大多數人都不懂技術,只能聘用外國技術幫忙,當中就有英國人、美國人。」葛士林稱,外國人看中了開灤礦務局,一心想要據為己有。

「而當時水泥廠就是礦務局的一部分,作為工程師的漢斯握有水泥廠的重要文件,英國人施以重金,希望他能將文件交出來,都被他一口回絕。」葛士林告訴記者,1906年,清政府在向英國人索要無果的情況下,開始與其打官司,「漢斯得知此事後,將文件交給中方代表,使中方在官司中占據了主動,而開灤礦務局也因此歸中國所有。事後,由中國人周學熙創辦了啟新洋灰公司,總工程師仍是漢斯。」

這裡曾見證第一件衛生陶瓷誕生

「1914年,隨著啟新洋灰公司不斷擴大,公司搬離了當時的老廠房,老廠房改成了陶瓷廠,稱啟新磁廠,也就是如今老唐陶原址,由漢斯全權負責廠子發展。」葛士林稱,同年漢斯在廠子裡建造了如今的漢斯別墅,其家人也一同生活在這裡。

1922年左右,漢斯引用德國技師,並從德國引進先進的加工機械,球磨機、泥漿泵、選磁機、電磁壓機等陶瓷生產機械設備生產陶瓷製品。「他的一系列舉措使得唐山陶瓷工藝技術提升很快,1924年,成功製造出衛生潔具,中國歷史上第一件衛生陶瓷就此產生。」葛士林解釋到,不僅如此,啟新磁廠是我國最早試製成功生產高低壓電瓷、化學瓷的企業,國產電瓷、化學瓷打破了國外進口電瓷、化學瓷在中國市場的壟斷。1925年,啟新磁廠首次從德國引進透明白色釉配製方法,是唐山最早使用釉下彩裝飾工藝生產日用細瓷。1930年,啟新磁廠研製使用古雜色釉和窯變釉生產藝術瓷獲得成功,成為唐山最早的藝術瓷生產廠家。

「我個人認為漢斯開啟中國工業陶瓷的先河,而且是啟新磁廠成為最早引用國外先進機械設和最早採用近代化大規模企業管理方式的企業,具有帶頭作用,引領唐山陶瓷業發生了質的變化。其他磁廠紛紛仿造,是唐山陶瓷業由傳統手工工業向近代大工業轉變。」葛老師介紹到當時唐山盛德磁廠(簡稱)、新明磁廠(簡稱)、啟新磁廠奠定了唐山陶瓷業的基礎。

子承父業 挽救數萬中國人性命

「漢斯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而他的兩個兒子子承父業,繼續紮根在中國。」葛老師稱,漢斯的兩個兒子都生於中國,大兒子叫卡爾·昆德,小兒子叫奧特·昆德,「兩個兒子生活在中國,後到德國留學,學有所成後又返回中國。卡爾在啟新水泥廠工作,奧特則接替父親管理磁廠。」

「當時啟新水泥廠發展很好,在南京建立了分廠。」葛士林稱,建立時間就是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前夕,「建成後,日本人入侵南京,水泥廠股東們為了減少損失,決定派外國人駐守南京,「為了保護水泥廠,對外聲稱廠子是德國的,而且卡爾還特意做了德國旗子插在廠子裡。」

南京大屠殺期間,不少難民跑進了水泥廠避難。「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卡爾真誠地接納了他們,為難民敞開大門,不僅如此他還出資給難民提供住宿、食物和醫療,最多的時候,他們救下了3萬多難民。」葛士林稱,不僅如此,一些難民提供的日本人大屠殺罪行證據也被卡爾一一收藏,「這些證據將日本人的罪行公之於眾。可以說,漢斯父子為中國的付出,值得人敬佩。」

已經成為唐山歷史的名片

「1949年,新中國成立,磁廠歸國家所有,改名為唐山陶瓷廠,奧特回到了自己的祖國。」葛士林介紹到,漢斯別墅作為陶瓷廠的一部分,也一併歸為陶瓷廠所有,「從此再未住過人,一直被當做辦公室使用。」
葛士林介紹到,「石頭房子採用唐山人的傳統建築方法,完全用毛料石頭和渣子灰砌牆。而建築也經歷唐山大地震而不倒,對於研究建築防震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值得紀念。」如今石頭房一半被附近開發商借用,另一半為陶瓷廠辦公用地。葛士林指著房子東側的鐵罩子稱,「鐵罩子、花壇、石板路都是後來的,除了框架外,其他的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內部結構也按照需求變了模樣。」 

「2011年,根據退二進三的政策,唐山市把位於市裡的一些工業工廠用地拿出來賣給開發商,工廠搬離市區。而實際上在政策未出台之前,唐陶就已經瀕臨破產,處於停工狀態。漢斯別墅在政府的保護下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呼籲,完整地存留到現在。」葛士林感慨到,如今四周被新樓盤包圍,沒有保護欄,他很怕洋房遭到破壞。 

記者看到在老洋房和石頭房前,都立有「唐山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這也讓關心它的唐山市民放心不少。作為歷史研究者,葛士林更看重老洋房的歷史意義,「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漢斯別墅就是唐山的一個歷史軌跡,應該被保留。它已經成為唐山市歷史的文化名片,它的存在是唐山陶瓷業率先進入近代化的有利物證。尤其在大地震後,我們更需要這樣的一種記載去引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如果一個城市把它歷史文化的痕跡全部丟光和拆光,那這座城市還有什麼歷史可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bo5H28BMH2_cNUg_a1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