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四溢、惹人愛的梔子扦插掌握這三種方法,成苗率基本達到100%

2019-11-14     稻荷藝文

梔子花,別名黃梔子、玉荷花,茜草科常綠灌木芳香植物。花冠開放後呈高腳碟狀,很像古代的一種盛酒器皿—「卮」,故得名卮子花(後將卮作「梔」)。花期5 月至6 月,果熟11 至12 月,是陽台綠化、庭院香化的良好樹種之一。梔子果實亦為常用中藥,具有瀉火去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等功能,果實也可製作染料。

梔子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好陽光但又不能經受強烈陽光照射,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輕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氣體能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2019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筆者對梔子用三種方式綠枝扦插,成苗率基本達到100%,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種是水插,2周左右生根後,轉土養護1~2周栽植。

第二種是扦插到土中,養護4周左右,成苗。

第三種是水插1周尚未生根直接栽植到土中,養護2~3周,成苗。

第一種水插生根快,便於觀測,第二種土插省事,第三種介於二者之間,插穗沒有萎蔫現象,原葉片壽命更長,苗木更為健壯。三種方法各有優劣,適用於不同的愛好者。這幾種方法比秋季扦插的苗木生長量大,抗逆性更強。

扦插時把握以下幾個關鍵點更容易成功:利用半木質化的新梢綠枝扦插比硬枝容易髮根;苗木成活的關鍵是生根的難易。有生長點的插條愈傷組織形成快,形成層和皮部生根多,新梢較二年生枝成根快。

其技術要點如下:

1.扦插時間:在花後春梢停長、頂芽和夏梢未萌動時(一般6月中旬前後6月底以前)進行較好。一般在夏至前一周扦插,初伏天裡基本成苗。

2.扦插材料選用:長10厘米左右(大約8~12厘米)的枝條,有當年生(綠色)和上一年生(褐色泛綠)但沒有多年生(灰色,有粗皮狀),葉色濃綠,粗度以直徑達到3~4毫米左右,基部以上1厘米左右為節。

3.調好培養土:梔子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環境,是決定梔子生長好壞的關鍵。培養土應用微酸的沙壤紅土7成,腐葉質3成混合而成。將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間為宜。盆栽用土以40%園土、15%粗砂、30%廄肥土、15%腐葉土配製為宜。

4.插穗處理:保留2~4個節位,保留上部2~5片左右葉片,去掉基部葉片。如果有過於幼嫩的梢部,要先一步剪去。上部如需剪截則剪口是平的,距離節位1~2厘米,如果要保留新梢和頂芽,則疏去多餘的當年生部分(開過花的2~3個頭,沒有花的新梢單頭延伸);下部剪口平的、斜的都可以,距離節位1厘米左右。切口要平滑,防止劈裂。如果不能立即扦插,可以將插穗下部泡在水中。

5.扦插和保持濕度:水插的將中上部固定,入水60%~70%,做到兩到三天換一次水,如果是水有些渾濁了,就要立刻換水,等待萌發小根。土插或者水插轉土,苗木或者插穗入土部分占大約一半,栽後立即澆一次透水,其後2~3天澆一遍。在溫度高、光線強時,可每天葉面噴水2~3次。

6.光照:扦插入土或者水中,早期3~4天遮陰度要達到70%左右,其後慢慢增加光照強度,一般來說扦插12天左右就可以見全光。

7.水插轉土:水插的生8毫米以上2~3條根時,可以轉土。方法是將廢棄飲料瓶底剪留8~10厘米高左右,裝滿水,將插條懸空放進水中至合適位置,然後撒入潔凈沙土填至近頂緣固定,然後在瓶底打孔或者剪破數處。養護一段時間即可成苗。

8.扦插成功標誌:頂芽或者腋芽萌動,並且明顯快速生長時,就可以移栽。

9.苗期生長容易出現黃化葉的管理對策

梔子花經常發生葉子發黃的黃化病。黃化病由多種原因引起,故應採取不同方法進行防治。

缺氮引起的黃化病:單純葉黃,新葉小而脆;

缺鉀引起的黃化病: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

缺磷引起的黃化病:老葉呈紫色或暗紅色;對以上諸種情況,可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

缺鐵引起的黃化病:主要發生在新葉上,開始時葉片呈淡黃色或白色,嚴重時葉脈也呈黃色或白色,最終葉片乾枯而死,對這種情況,可噴洒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防治;

缺鎂引起的黃化病:由老葉逐漸向新葉發展,嚴重時葉片脫落而死,對這種情況,可噴洒0.7%/0.8%硼鎂肥防治。

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象,所以在養護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10.梔子花在冬季溫濕度過高或室內通風不良時,容易發生介殼蟲危害,並伴有煤煙病發生。

對介殼蟲,可用竹籤刮除,也可用20 號石油乳劑加200 倍水進行噴霧防治。對煙煤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靈1000 倍液進行噴洒防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a-kcG4BMH2_cNUghIit.html


















年關蒸饃饃

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