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黃瓜生產效益一路下滑怎麼辦,找對原因,逐一破解,有效應對

2020-03-30     稻荷藝文



黃瓜是我國蔬菜設施栽培中的主要菜種之一,種植面積大,生產時期長,但近年來生產效益下滑現象明顯,造成效益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對症施治,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提高生產效益。

一、設施黃瓜生產效益下滑的原因

黃瓜是我國設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由於產量高,生產效益頗佳。但是近年來,生產效益呈下滑趨勢,根據對我國設施黃瓜生產現狀的調查,造成設施黃瓜效益下滑的原因主要有:

1、設施黃瓜發展普及快,產能提升,導致價格下滑,單位面積生產效益下滑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由於農村經營體制和栽培技術的雙重製約,我國黃瓜生產表現種植規模小,產量低,黃瓜售價高,為高檔細菜之一。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隨著我國工業快速發展,城鎮人口數量增加,對黃瓜的需求量增加,黃瓜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種植方式以露地為主,設施栽培所占比例較低。我國的設施栽培起步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北京郊區的保護地栽培經驗受到栽培界高度關注,塑料拱棚栽培從1965年開始推廣,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在全國普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不加溫溫室」成功應用於生產中,在北方產生了較大反響。其後不斷進行完善,突破了嚴冬日光溫室生產黃瓜的難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國家立項推廣這一技術,我國保護地黃瓜發展勢頭迅猛。目前,黃瓜保護地面積已占到了黃瓜種植面積的42%左右,其中大棚面積約為23%,節能日光溫室面積約為17%,玻璃日光溫室約為2%。隨著設施種植面積的擴大,產能增加,市場供給量提高,售價降低,反季節黃瓜由貴族蔬菜開始向普通百姓飯桌挺進,單位面積栽培效益下滑。



2、種植周期長,栽培環境惡化,導致生產效益下滑

設施栽培場所相對較固定,隨著栽培周期的延長,複種指數提高,設施內病蟲害積累增多,加之設施內高溫、弱光等條件,導致病蟲害嚴重發生;溫室生產中水分補充以澆灌為主,肥料補充以化學肥料為主,長期澆水,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的生長受到抑制,嚴重影響黃瓜生產的順利進行,不利產量和效益的提高。


3、設施蔬菜生產的多樣性,也對黃瓜的效益提升形成較大的影響

隨著設施栽培的不斷完善,設施內栽培的蔬菜種類越來越多,市場供給的蔬菜花色品種越來越豐富,消費者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對黃瓜消費形成一定的衝擊,導致黃瓜售價下降,生產效益下滑。另外,設施栽培季節性強,設施黃瓜成熟期過分集中,售價較低。



4、產量較低,生產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造成設施黃瓜低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病蟲危害:特別是霜霉病、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蚜蟲、紅蜘蛛等的危害,導致葉片光合能力下降,常造成大幅度的減產。

(2)肥料欠缺,養分供給受限:黃瓜為高產作物,生產中對土壤養分消耗量大,設施栽培中,如果養分補充不及時,特別是有機養分供給不足時,土壤會越種越貧瘠,越不利產量和效益的提高。

(3)早衰現象的發生,導致結果能力降低:在設施栽培中常由於肥水供給不及時或供給量欠缺,導致植株生長勢衰弱,弱苗結瓜,生產能力下降。



(4)環境不適,適期不坐瓜:黃瓜雌花出現的早晚決定產量的高低,設施栽培黃瓜對環境要求嚴格,黃瓜雌花分化的早晚,是由品種特性及外界環境決定的,影響雌花出現的早晚環境條件主要決定於光照和濕度。

黃瓜喜溫且不耐乾旱,濕度大常易在葉表面形成水膜,干擾氣體交換,並對光線產生折射作用,影響光照強度;濕度還影響蒸騰作用和水分養分的吸收,不利坐瓜。

黃瓜雖屬於短日照作物,但在設施生產中由於反季節栽培本來光照時間短,加之覆蓋,生長時間太短,反而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

在設施生產中,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足,也是影響坐瓜的主要因素之一。設施栽培中由於環境密閉,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微,僅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的,二氧化碳不足,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不利養分積累,導致坐瓜率低。

授粉不充分,也是影響設施栽培中黃瓜產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黃瓜不蟲媒花,設施栽培環境密閉,環境中昆蟲數量少,常導致授粉不充分,不利坐果的順利進行。



(5)化瓜現象在設施栽培中發生較普遍,對產量的形成構成明顯影響:化瓜是設施黃瓜生產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引起化瓜的原因是複雜的,主要有:

溫度的影響:高溫或連續陰天低溫,白天室內氣溫高於32℃,夜間高於18℃黃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驟增,造成營養不良,同時高溫還會造成雌花不能正常發育,出現畸形瓜;黃瓜喜溫,陰天溫度低於10℃黃瓜生長緩慢,5℃時停止生長,導致化瓜。

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低:設施栽培環境處於密閉狀態,二氧化碳消耗後得不到及時補充,常處於貧乏狀態,二氧化碳缺乏,使光合作用嚴重受阻,不利瓜條政黨生長,出現化瓜現象。

水肥不足或施氮較多也易引起化瓜:如果水肥供應不足,光合產物減少,滿足不了黃瓜生長發育的需要,就會引起化瓜,施用氮肥較多時,易導致植株徒長,生長中心轉移,出現化瓜現象。

密度過大也會引起化瓜:黃瓜根系主要集中在地表,密度大時,根系競爭土壤養分,地上部莖葉競爭空間,透光透氣性降低,導致光合效能降低,出現化瓜現象。

瓜條採摘不及時會加劇化瓜現象的發生:瓜條採摘不及時性,會導致上部的雌花養分供給不足,引起化瓜。



二、提高設施黃瓜生產效益的措施

1、完善設施功能,提升生產檔次

我國黃瓜設施栽培形式多樣,既有低檔次的覆膜栽培,小拱棚生產,又有中檔次的大棚生產和高檔次的溫室生產,生產檔次越低,技術含量越低,生產難度越小,普及面越大,越容易出現產品密集上市,生產效益提升的難度越大,因而在設施黃瓜生產中應注意提升生產檔次,可通過完善設施功能的方法,將黃瓜的種植期安排在一年中黃瓜最短缺的季節,促進售價提高,提升效益。

2、加強環境管理,改善栽培環境,保障設施黃瓜生產的順利進行

要加強休棚期設施內土壤的深翻,以熟化土壤,增加土壤的活性,通過大量增施有機肥,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為黃瓜生產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通過與豆科作物,茄科作物等輪作倒茬,減輕根結線蟲等病蟲害的發生,為黃瓜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3、避實就虛,調整播期,化解市場風險

在黃瓜種植時要密切關注產業發展動向,掌握髮展越勢,合理安排播期,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轉」的發展方略,避實就虛,儘可能的錯開播期,將黃瓜的採收期調整到市場黃瓜上市量最小的季節,以利售價提高,提升效益。

4、調高生產目標,精品化生產

消費群體不同,消費能力是有差別的,在黃瓜生產中,要以飯店供應及出口為目標,合理安排種植品種,落實生產措施,進行精品化生產,以優取勝。

5、應用綜合措施,提高產能

(1)根據不同的設施栽培,選擇相應的品種:設施栽培由於環境改變,對種植品種要求較嚴格,設施栽培的多樣性,要求種植品種也多樣性,象塑料大棚春早熟黃瓜生長過程中溫度、光照條件較為適宜,對品種要求不嚴,絕大部分品種可種植,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種植期長,黃瓜生育期需要經歷較長時期的低溫、弱光階段,必須選擇耐低溫弱光品種,而且要求植株長勢強,不易徒長,分枝少,雌花節位低,高產抗病。

(2)保障肥水供給,為產能提高打好基礎:黃瓜為高產作物,我國已出現了畝產25984公斤的高產記錄,充分說明黃瓜的生產潛力是巨大的,高產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土壤營養,只有充足的營養供給作保障,黃瓜的高產才有可能,因而在設施栽培時要保障肥水的供給,為高產打好基礎。一般設施栽培黃瓜畝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能少於5000公斤,三元復合肥的用量應在25公斤以上,根瓜長15厘米左右時開始追肥,畝施三元復合肥15公斤左右,從初次採收開始至結瓜盛期一般10—20天澆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餅肥、腐熟雞糞和三無復合肥交替使用,進入結瓜盛期,每10—15天追一次肥,一般每次追肥用餅肥150公斤左右,腐熟雞糞1000公斤左右,三元復合肥15公斤左右。

應加快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推廣應用,以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為高產創造條件。

(3)推廣育苗移栽,延長黃瓜生長時間,以提高產量:隨著穴盤工廠化育苗的大量推廣,有效的克服了黃瓜根系再生力弱,不耐移栽的不足之處,使黃瓜的育苗移栽得以大面積推廣,一般春大棚黃瓜苗齡應控制在45天左右,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苗齡應控制在50天左右。

(4)實行嫁接栽培:黃瓜生產中應用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作砧木,進行嫁接栽培的方法,可有效的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克服設施土壤連作障礙,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促使植株旺盛生長,增產效果明顯。



(5)變溫變光管理,促進黃瓜產量提高:黃瓜設施栽培時採用變溫變光管理,可防止植株徒長、僵苗等現象的發生,促進雌花形成,有利早結瓜,多結瓜。

在發芽期創造高溫、高濕、足光的環境條件,培育壯苗:在播種後到第一片子葉出現的3—6天中,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之間,提高濕度,增加採光量,以促進出苗,防止僵苗或幼苗徒長。

在幼苗期要求低溫短日照,以促進根系生長,擴大葉面積,促進花芽分化:黃瓜為短日照作物,日照時數在8小時左右,有利雌花的形成,在幼苗期極易出現徒長現象,因而應控制溫濕度,防止幼苗徒長,減少養分消耗。通過對草簾或保溫被的遲揭早蓋,創造短日照條件,溫度白天控制在25—27℃,夜間控制在15—18℃。

初花期縮短日照時間,提高溫度,促進雌花形成,以利產量提高:黃瓜花期在短日照(8小時以下)和較高溫度(27℃左右)下雌花增加,因而在初花期應儘量創造短日照和較高溫度的環境條件,白天一午午溫度在18—30℃之間,促進旺盛的同化作用製造營養,下午溫度控制在20—25℃之間,光照弱,同化作用弱,有利減少養分的消耗,夜間前半夜溫度控制在16℃左右,有利營養物質的運輸,後半夜溫度控制在12℃左右,抑制植株的呼吸,減少養分消耗,防止徒長和落花落果。

結瓜期前期注意防凍,促進光合產物的增加,盛瓜期注意降溫降濕,防病保秧,延長採收期,在紺瓜期仍採用短日照,以促進多形成雌花,在進入盛瓜期後應延長光照時間,以增加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加光合產物積累,提高產量。溫度管理的具體要求為;在結瓜前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夜間氣溫15℃,不能低於10℃。晴天早上通風,晚上關閉通風設施,陰天只在中午高溫時通風,在盛瓜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4—28℃之間,夜間室溫控制在15℃左右,逐漸加大通風量,在夜間外界氣溫不低於15℃時可晝夜通風。

(6)預防化瓜,提高產量:設施栽培時要適當稀植,每畝栽植3000—3300株,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結果期加強設施環境的管理,儘可能的將環境調優,減少不良環境條件引起的化瓜;要採取適當措施補充設施內的二氧化碳,克服設施環境中二氧化碳低的不利影響;加強施肥管理,注意各營養之間平衡施用,防止肥料欠缺或施氮較多的不利影響;適時注意採摘瓜條,促進後續瓜健壯生長。

(7)加強植株調整,集中養分供給,以利產量提高:在設施栽培中,要引導植株向上發展,進行立體栽培,以增強植株的通透性,促使多結瓜,多採用吊蔓栽培,可將尼龍繩直接系在設施的拱架上,下端系小木棍插入土中固定,或直接系在植株莖基部。隨著植株的生長,每天要將主蔓纏繞在吊繩上,以保證黃瓜龍頭向上生長。為了集中營養,促進根系和瓜秧生長,12節以下的側蔓儘早打掉,12節以上的側枝,葉腋有主蔓瓜的側枝應打掉,葉腋無主蔓瓜的側枝保留,結1—2條瓜,瓜前留2片葉摘心,植株長到25—30片葉時摘心,促進回頭瓜,側枝瓜生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XmgM3EBrZ4kL1Vi4rZ5.html


















年關蒸饃饃

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