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個憤慨,還有一個感慨。
憤慨是針對一部分觀眾的:
只見他們抬頭看兩眼電影,低頭刷一把抖音。好比有些人的飲食習慣,填一口吃的,就得往嘴裡喂一瓣蒜。開心了自己,熏哭了別人。
感慨是針對一部分電影的:
常常花去90到120分鐘不等,卻講不好一個有頭有尾有邏輯的故事。有些電影誇張到,前一分鐘和後一分鐘的邏輯鬆散的像是導演本人把手機投影到大銀幕,當眾表演刷抖音。
話里話外,聽著像是在數落抖音的不是。
但觀眾不好好看電影,導演拍不出好看的電影,這事真不賴抖音。
我有一個發現,有些難看到不堪入目的電影,經過抖音創作者的一頓猛操作,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轉變:
節奏上來了,人物立住了,情節流暢了,高潮也如期而至了。
你再往下想,你甚至感覺有些片子之所以拍得那麼爛,就是為了讓一身才華的創作者混口飯:
兩小時沒拍利索的故事,抖音上兩分鐘給你整的明明白白。這麼一想,竟有一絲莫名的感動。
抖音的出現,會讓你有一種奇妙的體驗:
你在影院看一部無比煎熬的爛片和在抖音看一部無比痛快的爽片,極有可能是同一個片,而你對此絲毫沒有察覺。
話又說回來,抖音刷的再爽也還是無法取代電影。但我們不思進取的電影導演們,真應該好好學習下抖音上的先進榜樣了。
比如,朱一旦。
01
朱一旦是誰?
初看,他不過是一個身穿哈吉斯的POLO衫、腕戴勞力士,背著LV雙肩包,走路內八,沒事騎一輛電動車兜風的平平無奇中年男子。
再看,一張似笑非笑面癱臉,一雙似喜非喜死魚目。態生百般枯燥,頤養一尊啤酒肚。笑淚點點,朱叫聲聲。閒靜時愛倚門縫而望,行動處好反手一個耳光。身較周扒皮多層皮,心如996福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他是作威作福的私企小老闆,他是喪心病狂追求保潔阿姨的情場浪子,他是紅富市對口非洲高層次人才輸出計劃發起人,他是視員工如草芥、業績KPI大不過一時心情好壞的自私專家。
定睛一瞧,他又翻起了名下雜誌,要用開除一名十佳員工開啟新的一天。
這就是朱一旦,但這還遠遠不足以概括朱一旦。
朱一旦總是毫無徵兆地讓那個埋頭苦幹的優秀員工捲舖蓋滾蛋。為的是看他從懵圈到歇斯底里的情緒變化,刺激自己做出三到五次提笑肌運動,由此感到充實而欣慰。
朱一旦還總是毫無徵兆給員工發獎金。不看能力,不論功勞,原則就是讓勤奮的永遠富不起來,讓懶惰的先富起來。
並想像拿到獎金的員工蹦蹦跳跳回到家,炒兩個拿手小菜,喝一杯散裝白酒,把這一好消息分享給媳婦,媳婦打電話哭著對媽媽說,當初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這份單純的快樂,總是能點亮他樸實無華的枯燥生活。
朱一旦也總是毫無徵兆和自己的酒肉朋友在你來我往的「笑了笑」中豪橫鬥富。
賭徒般激情加碼,直到同時意識到已經兩敗俱傷,喝一杯茶笑了笑:賣一家公司,都不是事。
此外,作為一個黃金單身有錢人,他總是喬裝打扮成中年痴漢,通過調戲公司新來的女員工和有規律的相親活動,反覆試探當代女孩真心,直到她們暴露真性情。
每當感情談成了買賣,他便非常刻意的於不經意間露出勞力士,並突然出現一個見了就要跪的員工(通常和該女孩是熟人關係),看她們尷尬到無地自容或諂媚地淪陷,那一刻,他面無表情,但內心快樂極了。
有別於邊摸索邊成長的短視頻創作者,《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系列,從在抖音發布第一個作品起,似乎就已經有了成熟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讓它一開始就與眾不同。
比如第一集《枯燥的一天》。
伴隨著《國產凌凌漆》的背景音樂《美麗拍檔》,一個體態圓潤,表情接近於無因而顯得耐人尋味的老闆朱一旦出場。
他接下來做了兩個動作:借看勞力士,炫耀自己的土豪身份;翻開雜誌,隨機指出一個十佳員工馬小浩,手掌在脖子上慵懶地劃拉幾下,吩咐人事經理把他辭退。
門外,人事經理和馬小浩溝通辭退事宜,馬小浩經過一系列情緒反應,以掃翻桌面物品表達不滿,狼狽出局。
門縫中,默默觀察一切的朱一旦只有一個感受:特別好玩。
寥寥幾筆,一個冷血無情的現代職場環境,由此建立。
一個心狠手辣的資本家形象,油然而生。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
被辭退的馬小浩改行成為一名送快遞的,再次和前老闆朱一旦相見。馬小浩依然唯唯諾諾,老闆友好地拍拍他結實的胳膊,大方地給了幾張百元鈔票作為小費。
48秒,講了一個老闆和員工的小故事。但留給我們的餘味,卻遠不止48秒。
我們看懂了明面的這一層,一個有錢但無聊的老闆,以隨意開除員工為樂。
而被開除的員工所代表的小人物,人生更是充滿了嘲弄:他再怎麼努力奮鬥,也無法撼動被任意操縱和改寫的宿命。
這根刺,扎的疼。
不過我們如果再多看幾遍,會看到一個細節:馬小浩掃翻的桌面上,是一堆藥盒。
對於馬小浩來說,這說明他的十佳員工、銷售冠軍的成績,是用犧牲身體換來的。
對於朱一旦來說,一個身體已經快被掏空的員工,隨時有倒在工位上的風險,繼續留用,反倒有可能損害公司的利益。
看到這裡,你還能相信朱一旦開除一名員工,有那麼隨意嗎?
這是這根刺扎到的深處——資本家的精明和逐利本性就在這些看似閒散的隨意舉動中。
朱一旦諷刺了別人,同時也被諷刺。它嘲笑小人物努力奮鬥的徒勞,它也懷疑努力奮鬥本身究竟有沒有意義。
說到這,你是不是想到了那個人?
是的,周星馳。
從這一集開始,《美麗拍檔》幾乎成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御用BGM。
我們也能經常看到周星馳電影那些熟悉的情節,乃至人物造型。
比如這位婀娜多姿唱著《少年》的長髮黑胖子,隔著螢幕都能聞到如花般濃烈的體味;
比如這對一看上去腦子就不太好使的摯友家的雙胞胎兒子,和華府家那一雙東倒西歪的公子哥,也是如此相像;
比如朱一旦的暴發戶朋友揮筆立就的《飛龍沖天鳳凰伴》,實力與祝枝山的《小雞啄米圖》難分伯仲。
而在最新單線發展的《玲旦願》里,我們還能從朱一旦和保潔阿姨馬小玲的純真愛情故事中,隱約看到尹天仇和柳飄飄的綽約身姿。
剝開這些相仿佛的外殼,真正讓我們不由自主關聯到周星馳的,是從中一再品嘗到的周星馳電影那份獨有的荒誕感和殘酷性。
當著銷售冠軍的面,他一再獎勵和誇讚銷售亞軍。最後把銷售冠軍留一下,只是讓他順手帶走垃圾。
面對兩位員工的加薪演講,最終卻是那個沒有出錯的被開除,原因只是他打了個噴嚏。
有人在賣力推銷自己充滿抱負的商業計劃,他用一間實實在在的理髮店讓對方感激涕零。
而那些動輒就被安排到非洲接受上山下鄉再教育的員工,似乎只要不被開除,他們就不離不棄。
你的認真你的理想或者你的人生,在朱一旦眼裡,統統不值一提,都是兒戲。
能讓朱一旦認真對待的事,真的不多了。
偶爾,他刷到一張女生站在聖誕樹旁的照片,為了一解「為什麼她的腿看上去有1.5米長」的困惑,他不惜輾轉把該女生挖過來,補習當代人體攝影藝術。
偶爾,他以時薪2000元的價格招來一位長得很漂亮,但不太會彈琴的女孩給他彈鋼琴。會不會彈不重要,看著養眼就行。真想聽彈琴了,還能以時薪800招一個很會彈琴的普通女孩。
而能令朱一旦感到輕微頭疼的,永遠是沾親帶故的家裡人。比如在舅舅朱一旦這裡,拿著高薪吃著回扣隨意報銷,卻覺得沒有給別人當保安過癮的外甥。
離鄉背井混日子的小人物苦苦得不到的,有錢人或者跟有錢人有關係的人根本不當回事。
這麼一看,如你如我一樣的小人物,著實可憐。假如有朝一日,我們有錢了,又會怎樣?
朱一旦的暴發戶朋友便是證明:正在搬磚的他,聽到祖宅被拆的消息後,一下喪失了所有的仁義禮智信——一腳一腳向工友和陌生的路人踹去。
這個動作設計的真是神來之筆。
它把一個暴富的新貴亟欲同自己當下的生活解綁、急不可耐完成階層躍升的迫切感和膨脹的虛榮感,都通過這不由分說的連環踢發泄了出來。
所以你看,小人物發達了,也不見得就比朱一旦和他的酒肉朋友們強到哪裡去。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看似放大了某一種單向的戲劇衝突(比如老闆對員工的百般刁難),但你不會立即指責什麼,也不會立即同情什麼。
它不會給你的道德優越感打激素,也不會粗暴灌你兩口毒雞湯。
你分明感到,這並不是個別的一兩個人出了問題。在這之上的那個無形的東西,才是問題所在。
在已經封神的第144集《一塊勞力士的回家路》中,這個問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暴露。
這一集,朱一旦用一副黑色口罩遮住平日萬惡資本家的嘴臉,化身救急如救火的慈善人士,花重金高價購買10萬隻口罩,捐向某十字會。
於是整條劇情如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反應,火車失控一樣往前推進,但又始終沒有出軌。
這批貨最初供貨商要價是60萬。
底下員工報到朱一旦這裡,採購價一躍成為100萬。
10萬隻口罩到了某十字會,倉庫滿到放不下,被領導轉送某醫院以貨抵款。
醫院無法消化,再次流入黑市,經過好幾手倒買倒賣,層層加碼加價,最終被保潔阿姨馬小玲以120萬的價格,再次賣給到處重金買口罩的朱一旦。
開箱驗貨的一刻,朱一旦那塊塞感謝信時不慎落入的勞力士,復現眼前。
朱一旦拎起表,輕輕一笑:神奇。
而我們只有無法言說的,震撼。
本片拍攝於疫情洶湧的二月份,但是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
除了朱一旦以及中間隨意開除的那個員工全程佩戴口罩外,其餘人都對此不甚重視,時戴時不戴。
居高位者如某十字會領導及男科醫院院長,則乾脆就沒戴。
你感覺他們除了眼前的利益之外,什麼都不在乎。但別人的生命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
或者更應該這麼理解:在他們擁有絕對權力的地盤上,沒有什麼能夠對他們構成威脅。即便是病毒。
因而面對下屬彙報說又到了10萬隻口罩,領導只感到打牌的心情受了干擾。
這一筆的現實批判性之深,別說抖音,就是在大部分電影里,也殊為罕見。
02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之所以看著一點不枯燥,就在於它始終保持著和當下現實生活的共振。
它有時是對一個熱門話題的戲仿。
比如第121集《每月一次的頒獎》,請來一個知名主持,最專業的是擺姿勢,張口全是白字。推出自家員工接棒,又熱情尬講英文。
明眼人能看出朱丹念錯人名、娜扎頒獎念英語兩個梗,但其實是一箭四雕。
有時它是對社會亂象的尖銳諷刺。比如第59集《那些鏡頭下的真相》。
一個礦泉水瓶扔來扔去的小伎倆,不成想已經有人在暗處偷偷拍下,預備做一篇大文章。
鏡頭下的真相1:開豪車的朱一旦往外扔了個礦泉水瓶。
真相1:是一個妙齡女子先扔給他,再讓他往外扔的。
鏡頭下的真相2:朱一旦朱性爆發,當街毆打好心勸她別亂扔的妙齡女子。
真相2:妙齡女子再次將瓶子扔回去,刺激朱一旦下車與她理論。該女子作勢躺倒。
結局:出現一位正義男子喝退朱一旦,背著昏迷不醒的妙齡女子負重前行。正能量滿滿,為他點贊。
10分鐘後,這條短視頻新鮮出爐,獲贊百萬。
在如此精心包裝的真相面前,觀眾的真情實感,就是某些人的真金白銀。
以此類推,我們還會看到「那些筆頭下的真相」。小作文一寫,打賞一開,人氣自然來。
非要三翻五抖,方能露出真容。
但朱一旦是誰?他不搞真相博弈,直接把這些人才送去了非洲,傳播中華正能量。
朱一旦往車窗外隨意丟一個礦泉水瓶,就把我們這個後真相時代砸出了一個坑。
這種以小博大的力道,其實來自該系列的靈魂人物:張策。
凡有短視頻處,皆說朱一旦。但沒幾個人知道張策。
除了編劇和導演是張策,朱一旦(扮演者本名叫朱亘。方便起見,下文寫到視頻之外,沿用朱一旦)這個名字,是張策取的。朱一旦的旁白音,是張策配的。
可以說,是張策創造了朱一旦。
現實中,朱一旦的確是老闆,名下有11家公司,視頻里有句台詞:勞力越戴,能力越大。不是戲言。
圖源@天眼查
他對張策說,老子從小就沒缺過錢。
而張策是朱一旦的員工,家境普通。遇到朱一旦之前,為生活所迫的他,差點跟岳父去干工程。
如果沒有拍抖音短視頻,毫無疑問,朱一旦還是朱一旦。
留學紐西蘭,回國創業當老闆,每天過著有錢人樸實無華的枯燥生活。
好友兼合伙人王星越說過一件事。有一回周末,他打電話問朱一旦在不在公司,朱一旦回:今天不是周末嗎?王星越說,你一個私營企業,你還過周末,你這不是鬧嗎?
但要是沒有抖音,張策或許只能回老家陪著懷孕的妻子,在岳父的工程隊里揮汗如雨。
如此一來,大學學位證書都沒拿到的張策,極有可能就是他的視頻里那些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不會成為今天抖音頭部大號的締造者,讓成百上千萬的人,追著看他拍下的一個個小故事。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抖音創造了導演張策。
也可以想像到,要不了多久,作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創作者,張策將為更多人所熟知。
但比起更廣泛的聲名,眼下如何高質量完成每天的拍攝任務,是張策的當務之急。
《朱一旦》系列的一大主題,便是老闆和員工的那些故事。
張策對老闆和員工之間的微妙關係,很多時候來自自己的心得體會。
有一次,他從朱一旦那兒得到3萬塊獎金,和妻子陪鄰居去4s店看車,張策有點飄了,指著一輛一百多萬的寶馬740對妻子說,直接買吧。妻子樂了:才發了3萬塊獎金咱倆就來這兒?
這件事很快成為張策筆下新一集劇本。
視頻中,得了2萬塊獎金的員工,不知天高地厚和妻子一塊去4s店(朱一旦名下)選百萬豪車,在銷售顧問地熱情介紹下,他們掂量出了自己的分量,最後強裝鎮定地離開。
這一切都被監控拍了下來。調出監控來看的朱一旦,如你所料,笑出了朱叫。
而張策對朱一旦所在的有錢人世界,有時候只是出於自己的推想。他們之間的分歧,也經常發生在這裡。
有一次拍一個窮小子參加有錢人茶局的視頻。張策讓朱一旦繞到窮小人身後,扇風,聞味兒。拍了很多條,始終不滿意。
張策想要的,是像《寄生蟲》里,窮人的氣味被有錢人聞出因而十分窘迫的那一幕。
但是對這個設計,朱一旦表示不理解,也不喜歡。他覺得現實中從沒這麼做過,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表達。
張策有時候會把對這種對老闆的情緒或者不滿,直接放到劇本里。比如前文提到的,朱一旦當著銷售冠軍的面,瘋狂表揚銷售亞軍。
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於他們的一次談話。張策對朱一旦說,我覺得你在打壓我,為什麼你表揚別人不表揚我?這個結論得自,朱一旦沒有給張策的微博點贊。
此後,朱一旦不敢怠慢,還在公司內強調張策的功勞。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拍到了200多集,僅抖音一個平台,就積累了將近900萬粉絲。
而張策依然勤奮如初:公司隨處可見張策用來記錄靈感的本子,很多常用字,他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
回到家,凌晨四點起床給孩子喂奶,然後開始寫劇本。八點上班。
這一方面自然是由於,沒有張策,這個系列就無法持續。另一方面,也來源於張策深深的危機感。
他把自己和朱一旦的關係,理解為韓信與劉邦。他說,韓信幫劉邦打下江山,還是被解決掉了。這個歷史故事給張策的警示是,以韓信為鑑,要分清誰是主。
即便謹慎如此,張策還是難掩悲觀。他在另外一個採訪里,又自比東漢許攸,認為事成後,被放棄是必然的命運。
儘管危機,儘管悲觀,張策還是沒有離開朱一旦,但他開始經營自己的個人視頻帳號,以作退路。
「如果你不去經營自己的話,將來是不是手裡就沒有棋了?沒有抵抗的工具?公司將來找到另一個合適的人(編劇)了,你張策就沒有話語權了。」
在朱一旦的合伙人王星越看來,雖然張策創造了朱一旦,但公司也成就了張策。「張策只有在我們這兒才可以成功,他換到你們單位他都成功不了,因為沒有人會給他機會,沒有人給他這麼自私的一個想法。」
另一邊,朱一旦也在馬不停蹄尋找新編劇,以應對日益龐大的視頻更新壓力。「策一個人壓力太大了,而且也不合理啊。」
朱一旦說,有時候自己也無法真正看懂張策劇本里的東西。
這不怪他。
朱一旦是出席任何活動,主辦方都要鋪紅毯歡迎的貴賓。而張策只能買票排隊入場。
橫亘在他們之間的這條界線,就像短視頻里常常營造的誇張的階級對立,短時間內,沒有打破的可能。
獨屬於張策這種小人物的掙扎,不禁令我想到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影片塑造了一個一心想當女主角的小演員如夢。
為此,她飽嘗一名偉大演員崛起前所必須經歷的艱辛:
她的身後是暴躁父親怒其不爭,身邊是出軌男友萬箭穿心,眼前是試戲碰壁的白眼和冷笑,閉上眼,等待她的是天地失靈的又一個天明。
這部電影讓我們感覺到了導演周星馳的某種舉棋不定——
他揚起胳膊帶頭喊出「努力,奮鬥」這句沸騰的勵志標語,塑造如夢這個被反覆打擊反覆悍然站立的小人物形象。
似乎在說,奮鬥不一定產生意義。也像是在說,奮鬥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這就像張策此前編導的《C座802》中的一期作品,開頭是一個宏大的展望:太陽一次偶然的異常,隕石一次碰巧的相遇,大家都一樣,滅亡。
主人公馬小寧雖然洞悉了人類的最終命運,參透了人生虛無的真理,但在老闆突然加薪五百塊後,他不再追問「我為什麼而活」,而是立即打給親朋好友到處炫耀。
奮鬥也許徒勞,也許充滿嘲諷,但除了奮鬥,我們還能怎樣呢?
03
曾經,我們都以為我們是《國產凌凌漆》里那個等待國家分配重要任務的特工,磨練刀法,以待不時之需。
但終其一生也許都是刀俎之上待宰的豬肉,或者替別人宰殺豬肉(如替朱一旦辭退員工的人事經理)。
那個重要任務的指令,始終沒有到來。
我們唯一能做主的,就是在肉案邊放上一杯格格不入的馬提尼,彰顯我們沒有被世俗打敗的品位。雖然這一點小小的堅持可笑且無人在意。
而《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正如粗鄙生活旁的一杯馬提尼,那一點恰到好處的酒精刺激,有利於我們隨時保持清醒。
在抖音上,類似《朱一旦的枯燥生活》這樣的短視頻帳號還有很多。
比如最近在《脫口秀大會》上,講一場炸一場,被李誕稱讚天賦異稟的李雪琴;
比如東北社會氣息吹滿地的《老四的快樂生活》;
比如畫風百變雌雄莫辨的《多餘和毛毛姐》;
還有靠一首猛男落淚聞者傷悲的《他不愛我》翻唱,走紅抖音江湖的《廣西吳恩師》。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各異。有的是老闆,有的是北大才女,有的干過快遞員,有的在工地搬過磚,有的是每首30元的大排檔歌手。
抖音這個平台之於他們,有時是錦上添花,更多時候,是雪中送炭。
就像今年38歲的大排檔歌手吳恩師。
他雖然至今不知道為什麼《他不愛我》這首歌能火,還被評論齊刷「被天使吻過的嗓音」,但在1800萬人口的深圳卻沒有一個朋友的吳恩師,由衷感受到了一份久違的溫暖。
比這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在抖音上的視頻創作,被驚人的點贊量和無數的留言緩緩托起的那一刻,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並就是當下困頓現實的無限延續。
抖音,讓每一個普通人的英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或許他們的成長故事,可以點亮你此時此刻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QZBfnQBd8y1i3sJed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