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韓戰中最強的部隊是陸戰1師。
因為長津湖戰役的原因,陸戰1師在中國的知名度非常高,而且聚集了一幫粉絲,死命吹捧陸戰1師。
左起:陸戰7團團長洪索韋茨上校,第11炮兵團團長亨德森上校,陸戰1師第一任師長史密斯上將,陸戰1師時任師長塞爾頓少將
實際上長津湖戰役完全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志願軍第九兵團在嚴寒和飢餓下失去了戰鬥力,遂使陸戰1師豎子成名。我以前詳細寫過長津湖戰役,雖然是批評第九兵團,但是那個系列文章討論的是,在如此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第九兵團能否通過精妙的戰場指揮殲滅陸戰1師。
當不再面臨這種極端惡劣的天氣後,陸戰1師和志願軍交戰戰績如何呢?陸戰1師到底有多強的戰鬥力呢?
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陸戰1師在長津湖戰役後和志願軍很多部隊都交過手,隨便哪支志願軍部隊都可以揍它。
《美國海軍陸戰隊韓戰戰史:從邦克山到鉤子山》開篇的第一段話就給出了對陸戰1師悲慘命運的概括:1952年的一個典型夜晚,一支巡邏隊從詹姆斯敦線一個連陣地出發。他們沿著一條廢棄的壕溝前進時,一挺中國機槍突然開火,打死了帶隊的軍官,很多陸戰隊員被打傷,迫使巡邏隊在沒有完成任務的情況下返回。這是一次不幸的巡邏。
這就是美軍陸戰1師在韓戰中面對的常態
長津湖戰役後,美軍陸戰1師長期沒有打過大仗,甚至有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舒舒服服待在東線,這段時光被陸戰1師官兵稱為「在朝鮮半島最愜意的時期」。這一切從1952年3月發生了變化。
1952年3月,美軍第八集團軍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部署。
陸戰1師換防到西線,圖為陸戰5團部隊
陸戰1師被調到了西線的美軍第一軍麾下。作為美軍最精銳的部隊,陸戰1師被委以重任,負責詹姆斯線最重要的開城、板門店一線,為了耀武揚威,美軍和韓軍都在開城談判區一線放了自己最強的部隊。從此,除了短暫休整外,陸戰1師一直待在這一線。這是陸戰1師在韓戰悲慘命運的開始。
相比之下,志願軍沒那麼計較,一直沒放自己的精兵強將。當陸戰1師在1952年4月完成部署時,其當面志願軍是六十三軍。別看六十三軍打了威名赫赫的鐵原阻擊戰,其實在志願軍中也就是個中游水平。
志願軍只要有新部隊換防,美軍肯定會欺負欺負新來的,頻繁發起襲擾。同理,美軍新換防的部隊,志願軍也絕對不會客氣,一定要教教他們怎麼做人。
(中國存在著大量的美軍粉絲,他們會說你撒謊、你騙人,陸戰1師天下無敵。所以文章里放三張當時戰線的圖片,上面這張圖片是1952年4月陸戰1師剛接防時的戰線,我在圖上標註了臨津江,這些圖片出自《美國海軍陸戰隊韓戰戰史》。我想這些美軍粉絲應該不會說美軍撒謊吧。順便說一句,本文所提到的戰鬥,《美國海軍陸戰隊韓戰戰史》全部由記載。)
1952年4月,見當面敵軍換成了美軍陸戰1師,六十三軍馬上就行動了。軍長傅崇碧撤下已經和韓軍第1師團交戰147天的188師,換上了預備隊187師,與189師為軍第一梯隊。187師當預備隊當了快5個月,早已饑渴難耐。4月15日,187師就首先動手,拿下陸戰1團防禦的庫芷洞東山。同日189師亦拿下關鍵的159高地(改天來發這一篇)。在隨後的一個月里,美軍陸戰1師前沿的104.2、190.5高地,西井東山、金谷北山、石川北山全部被志願軍占領。
陸戰1師連續動用1、5、7三個陸戰團進行反擊,都沒有成功,反而被六十三軍趁勢又占領了智陵洞南山、123.9高地,日遠洞北山、日遠洞南山、後川洞北山等一連串陣地。
隨後,美軍陸戰7團又連續兩次反撲後川洞北山,卻遭到了恥辱性失利。(再改天發這一篇)
美軍陸戰1師剛到西線三個月就連戰連敗,被六十三軍占去27.7平方公里的陣地。
(上面這張圖片是1952年7月的戰線,我們可以看到,陸戰1師的防線中間被六十三軍削掉了一塊,中間明顯凹了進去。其實圖中戰線上方陸戰1師還丟了一大塊,因為圖中戰線是主抵抗線,之前有很多前沿陣地,這些前沿陣地全丟了,我用藍線示意一下。)
1952年7月,四十軍接替了已在一線8個月之久的六十三軍防務。四十軍在第五次戰役時和陸戰1師有過一次交手,但四十軍忙於穿插,陸戰1師急於撤退,雙方沒見真章。陸戰1師明顯不知道四十軍的厲害,見志願軍換防,氣焰頓時囂張起來,頻頻以班和排的兵力前出騷擾,觀察並射擊四十軍陣地。四十軍豈是等閒之輩,乃林彪手下「三隻虎」之一,號稱「旋風」,其戰鬥力和戰績在志願軍各部中是坐三望二的水平。陸戰1師連六十三軍都打不過,拿什麼跟四十軍扳手腕。
(上面這張圖是1952年9月的戰線,雖然比例尺不一樣,但和7月份的戰線相比較,就更直觀了,因為地形看得更清楚。到了9月,在四十軍的打擊下,陸戰1師又一次喪地辱師,再次大踏步後退。圖中紅線標註的是7月份戰線的大概位置。陸戰1師接防時,戰線是個凸起,然後被志願軍六十三軍拉平,然後四十軍又打出一個志願軍的突出部。)
但四十軍的打法和六十三軍又有區別,他們更注重消滅陸戰1師的有生力量,用的是志願軍在後期最喜歡的「抓一把、連續抓」戰術。四十軍部隊對陸戰1師前沿小分隊所占據的陣地展開頻繁襲擊,連續組織偷襲或強攻,力求每次全殲守敵。打完之後四十軍又不占領,而是撤退,等陸戰1師小分隊又來占領就再打,讓美軍在一個點上反覆流血。那些美軍實在無力堅守,放棄掉的高地,四十軍再進行占領。僅僅兩個月,陸戰1師又被四十軍占掉水輸里南山、道幕洞東南無名高地、162高地等多處陣地。
坪村南山戰鬥中美軍陸戰1師的巴頓重型坦克
10月,四十軍再次拿陸戰1師開刀,先後占領了松隅村北山、項洞裡西山。而在莫涯洞北山和坪村南山,四十軍又用上了老辦法——打了就撤,撤了再打。每次以少量精兵堅守,引誘陸戰1師反撲。在這段時間的陸戰1師戰史記載中,頻繁出現了「絕望」、「情況惡化」、「全軍覆滅」等字眼。四十軍這種戰術有效到什麼程度呢?陸戰1師戰史罕見出現志願軍傷亡低於美軍的記載(陸戰1師戰史的不要臉程度可以和韓軍戰史《韓國戰爭》相媲美,遠不及美國陸軍戰史《韓戰中的美國陸軍》客觀。他們在統計志願軍傷亡時,總是憑空想像志願軍死了幾百、幾千,而實際上志願軍往往只有幾個或者幾十個傷亡。可想而知,陸戰1師戰史記載志願軍傷亡低於美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再改天發這一篇。
1953年1月,四十軍把防務移交給了四十六軍,為了帶帶四十六軍這支剛入朝的新部隊。四十軍留下了自己最弱的120師。120師也很夠意思,為了向兄弟部隊演示怎麼揍陸戰1師,120師358團在1953年3月26日起發起了梅峴里東山、馬踏里西山之戰。這一仗美軍陸戰1師被揍慘了,是該師在韓戰中最恥辱失利,損失高達1015人(陸戰1師戰史數據),而志願軍僅損失200人(再改天發這一篇)。此戰後陸戰1師被迫休整,由土耳其旅接替防務。不過土耳其人也夠倒霉的,陸戰1師剛撤,120師358團就再次進攻,土耳其旅又被暴揍。
陸戰1師傷員
看了358團的表演,四十六軍心領神會,1953年7月,四十六軍136師發起三打馬踏里戰鬥,陸戰1師被扇了三個耳光後,又被志願軍占了5平方公里。(這篇可能要到年底再發了)
當然了,陸戰1師稱,因為停戰了所以他們沒有反攻,不然的話,嘿嘿,肯定把中國人給滅了。反攻這句話,陸戰1師說了很多次,從六十三軍揍他們開始,他們每次都說,結果每次都沒兌現。陸戰1師每次說完,志願軍的戰線都會向南推進。我實在不能理解陸戰1師那麼嘴硬有什麼意思,嘴硬的代價就是被志願軍揍。
這就是韓戰中美軍最強部隊陸戰1師在韓戰中的表現,他們從來沒擊敗過志願軍任意一支部隊,反而志願軍隨便哪支部隊都可以揍他們。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AEWXHQBd8y1i3sJdI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