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莓媽咪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非授權不可轉載
幾乎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平安順遂地過一生,與其同時也希望孩子有出息,將來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在長大之後都過得極其平凡,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源自於,自己小的時候過得太舒服,就這樣被早早「毀掉了」。
小凡人如其名,是一個十分平凡的人,扔在街上都沒人會多看他兩眼。畢業之後找了一個十分普通的工作,後來經人介紹娶了媳婦也生了娃。但是妻子跟小凡的性格十分不同,她覺得自己之所以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是因為小的時候活得太舒服了,而且不甘於孩子將來跟自己一樣。
小凡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謂是十分溺愛了,只要孩子在自己身邊,恨不得孩子就像個小公主一樣,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可是小凡的妻子卻對孩子比較苛刻,小凡看在眼裡覺得十分不高興,有一次因此跟妻子吵了起來。
最後,妻子說了這樣一番話:「現在哪還有什麼王子公主,有錢人家的人都不怕孩子受苦,你卻恨不得把女兒供起來。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的道理,都這個年紀了你還不懂?將來孩子跟我們一樣你就滿意了?」
小凡聽到妻子的這番話,瞬間就覺得扎心了,他回想自己小的時候,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是父母卻沒讓自己受過一點苦。有時候母親也會對小凡說,早知道小時候不那麼寵你了。
很多孩子之所以長大之後沒出息,過著十分普通,甚至是不盡如人意的人生,是因為小的時候活得「太舒服」。
有一句話叫「溫水煮青蛙」,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未經歷風雨,卻漸漸習慣的舒服的環境,等到成年之後,才知道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那麼,不希望孩子被毀掉,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不要覺得寵愛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了。
1、別怕讓孩子動手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人,總希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方面是因為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代勞反而更方便。這使得很多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吃飯和穿衣,甚至是大小便還需要別人幫忙。
但是,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惰性心理」,對孩子是有害無益的,孩子總喜歡依賴家長,就會漸漸失去自己動手、努力和探索的慾望,不僅會成為一個「生活白痴」,甚至也會失去在學習上的衝勁。
所以,家長不要心疼孩子自己動手,狠下心來,讓孩子去歷練去做,才能讓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2、別怕讓孩子選擇
孩子在成長中也會面臨很多的抉擇,而很多家長卻總是去代勞。一方面的因為家長覺得孩子經驗不足,很難做出正確判斷,另一方面是不希望孩子過多煩惱。
可是孩子從小就失去選擇的機會,和思考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將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孩子失去了主觀能動性,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長不大的人」,沒辦法去左右自己的人生。
3、別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受些委屈的,被家長訓斥,被朋友誤會,被他人欺負。可是有些家長卻覺得家裡的孩子是個「寶」,絕對不能受一點委屈,不僅自己不會說孩子一句,孩子在外也不能被慢待了。
可是沒有人能保護孩子一生,孩子從小一點委屈都沒受過,長大之後更難面對挫折,無法接受自己的一點失敗,和別人所帶來的不良情緒。
因此,父母不要擔心孩子受委屈,在孩子受委屈的時候,也要主動詢問孩子,讓他們說出自己想要的解決方法,家長從旁協助,培養孩子的逆商。
孩子活得「太舒服」,真不一定件好事,這只是讓孩子提前地享受,把苦難都排在後邊了而已。家長想讓孩子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就該狠下心來,讓孩子像一隻小雛鷹一樣,學會自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