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莓媽咪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非授權不可搬運
作為家長,我們理想中的孩子,應該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其中之一就是要自信。但是,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似乎並不那麼容易。我們的孩子在某些階段可能會有些羞澀,情緒不穩定,甚至是出現自卑的早期表現。
孩子在0-7歲,是性格養成的基礎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很多性格和品質,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正如很多人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說明,家長想要培養孩子,就要把握孩子0-7歲這個年齡段,而想要讓孩子變得自信,也要抓住這個最佳時期。
一個人的自信,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可以從很多方面表現出來的。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去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這六件小事上用心。
1、讓孩子的生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記憶的,但是實際上,孩子就算年齡小,但是潛意識裡對一些比較重大的事情,都是有印象的。而這些重大的事情中,排在最靠前位置的,就是孩子生理需求的滿足情況。
孩子如果挨餓、受凍,他們在潛意識中就會留下自卑、恐懼的種子,將來更難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所以,在此提醒那些重視「挫折教育」的家長們,孩子需要挫折,但是生理需求一定滿足,體罰孩子也必須要有個度。
2、儘量避免直接否定孩子
孩子總是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家長聽多了、聽煩了就失去了跟他們講道理的耐心,直接去否定孩子,無視孩子的哭鬧。但是實際上,經常被否定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總是得不到滿足,內心的挫敗感讓他們很難有自信。
因此,家長就算不想滿足孩子的要求,也要儘量避免直接否定孩子,可以迂迴、委婉一些,或者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是和孩子做一些「交易」,規定好交換條件、時間等等。
3、讓孩子衣著乾淨、整潔
孩子可能對「價格」、「品牌」等並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卻知道自己的穿著是否乾淨、整潔,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自信的程度。
另外,其他人也會根據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對他有最基本的判斷和交往方式。沒人願意跟邋遢、髒亂的人交友,而更喜歡乾淨、整潔的人。而孩子也會因為其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而影響他的自信心。
因此,家長應該隨時讓孩子保持乾淨、整潔,千萬別讓一些外在的因素,影響了孩子的自信。
4、給孩子留點面子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根本不注意時間場合,當著外人的面,也能對孩子吼來吼去、打罵不休。但是,孩子也是很在乎自己的面子的,這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而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傷害,就很難重拾自信了。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時間和場合,儘量給孩子留點面子,千萬別不把孩子的自尊心當回事。
5、給孩子最合適的保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欺負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受欺負的時候,不會馬上選擇保護和維護孩子,而是拿出「受害者有害論」,先去問責孩子。或者是為了自己小小的面子,而去委屈自己的孩子。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保護,會讓孩子感到自卑、不被愛。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成長成一個自信的人。
6、讓孩子有機會做出選擇
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小,根本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也沒權利做選擇。可是,只要孩子的選擇相對合理,他自己可以承擔,父母就該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如果孩子的人生一直被操控,會有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明確的認知,很難建立自信。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向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是也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困難。只要我們家長,不要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孩子,將他們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是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他們,孩子一定會成長得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