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釀》-「螺螄殼裡做道場」

2019-08-30   雲端原創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將蘇州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富貴風流已不在,老街身影中流露出更多的是滄桑與變遷。從虎丘出來後我們直接去了山塘老街,因是雨天,路人行色匆匆,包括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也不得不犧牲掉很多四處行走、自由探索的機會。

想在山塘老街上尋一處正宗的蟹粉灌湯包,未果。雨漸大,天色漸晚,人漸飢。行至一家糕點鋪的檐下小憩,被主人家精心擺放的精緻點心吸引了。姑蘇特色青團,嬰兒拳頭大小,用保鮮膜緊緻地裹著,油光發亮,一側暈滲出烏紅的細豆沙,在燈光照射下如同包了漿的青色玉石。蘇式桂花糕,象棋棋子大小,用模子拓出一朵小雛菊形狀,玉色半透明,裡面凝固著三五顆薏米仁和桂花糖。烏米飯,裝在用藺草精心編織的小兜里,正中央鑲嵌一顆嬌小的紅棗。玫瑰果,淡淡微粉的玫瑰花形狀,又像迷你蓮花燭台。水晶蝦餃,每個半透白的餃子躺在裝蛋撻的錫紙托子上,半邊閉合半邊開口,露出裡面真材實料的蝦仁與蟹黃,形態優美如斜倚在貴妃榻上玉襟半敞的美人兒。竹葉牛肉、粽香排骨、回味滿香雞,俱是用粽葉包裹成小卷,外用金線綑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種叫「八寶蟹」的小點心,將調了味的糯米八寶飯塞在整個蟹背殼裡,以保鮮膜包裹,是店家的招牌作品。

蘇州點心

在底材塞入其他食材,這種手法叫做「釀」,釀通瓜瓤的瓤。釀雖是客家語,在我們老家臨海的方言中,瓜瓤的瓤也讀成「釀」或「娘」音。比如錦荔枝(金癩瓜),臨海方言中叫「紅娘」,意為具有紅色瓤的瓜。客家釀菜名聞遐邇,這種釀的手法,就是在一種底材中植入其他食材,不管這植入的方式是塞進去、擠進去、抹進去、夾進去、包進去還是裹進去,俱為「釀」。山塘老街的八寶蟹,只不過把客家釀菜常見的蔬菜底材換成了螃蟹硬殼而已,我姑且稱其為「殼釀」。

去年回老家,妹妹說我們這裡出現了一種新奇的好吃貨,是現下的網紅美食,叫糯米蛋。去紫陽老街上逛盪,看到了賣糯米蛋的攤子。攤主揭開一個偌大蒸籠的蓋子,一籠明晃晃的糯米蛋出籠了。明晃晃是因為每個蛋外面用錫紙服帖包裹,打開蒸籠那一刻,仿佛打開一籠白花花的銀錠子。糯米蛋取材於鹹鴨蛋,蛋殼頂部開小口,瀝出蛋清,將鹹蛋黃留在蛋殼裡,繼而填入彩色糯米飯,蒸熟之後的糯米蛋本質上像蛋黃粽,只是粽葉變成了鴨蛋殼。

糯米蛋

糯米和肉糜是做殼釀的兩大主要原料。廣東人將糯米飯與蝦仁、瑤柱等釀在青口貝里,肥美的貝肉擺在糯米之上,蒸熟後此飯無比鮮美香糯,青口的鮮汁將每一粒糯米浸潤滲透,糯米飯成了主角,原本光彩照人的青口肉反而成了配角。肉糜做殼釀最知名的就是「田螺塞肉」了,用的是大個頭的中華圓田螺,個個渾圓肥實。田螺塞肉雖是客家菜經典,因其做法精緻,味道鮮美,在我們江南一帶也是大受歡迎的,在《田螺小記》一文中,我提到了杭州老字號知味觀的田螺塞肉:「這道菜費的功夫極大,需把每顆田螺里的肉挑出來剁碎,與豬肉糜拌均調味,重新塞回田螺殼裡去。田螺肉有嚼勁,豬肉糜鮮香,燉煮時湯汁滲透進螺殼裡,這一口吃的是鮮美異常。那時候為了吃這道聲名遠播的田螺菜,會搭乘擁擠的公交車,老大遠趕過去排隊,現在反倒是少了這麼點精神。」那時候千里迢迢趕過去吃的田螺,在知味觀西湖邊的本部老店二樓,為了一道喜歡吃的菜可以和愛人或朋友一起,不辭辛勞地奔赴過去,那叫一個折騰,也是一種充滿活力和嚮往的折騰。現在倒好,上了年紀,對美食仍然心心念念,這種折騰精神卻越來越淡了。

田螺塞肉

把田螺里的肉掏出來,和著豬肉、蔥姜、香菇木耳等材料剁碎,又塞回田螺里去,這花的功夫,比吃這道菜來得麻煩多了。所以我好奇到底是誰第一個發明了這道不嫌麻煩的菜?一定是有閒又有趣之人。普通人哪裡會想到這麼九曲迴環的做菜方法?客家人在做菜方面的用心可見一斑。不久前我寫的另外一篇文章《搗珍》里,也提到了客家的捶丸,捶打肉糜至極致,方能使丸子緊緻,彈性十足,俱是用了匠心和氣力在裡面。夏初去珠海,旅居珠海十多年的表弟一定要請我們夫妻倆吃客家菜,其中一道全豬湯、一道釀豆腐,俱是客家菜經典。全豬湯當然不是整頭豬煮湯,而是指用豬的各個部位,豬骨、豬腸、豬舌、豬肝……等等雜碎熬出來的湯,又稱客家豬雜湯。湯清鮮全無油膩,不僅味道鮮甜,養身子也是極好的。釀豆腐不用說了,是客家釀菜的代表作,每逢宴席必有此菜上桌。我們吃的釀豆腐,裝在砂鍋里,有豆腐,有油泡,也有油豆腐,裡面俱塞了肉糜,充實得很。令人驚訝的是肉糜與豆腐嵌得牢牢的,在砂鍋中滾煮並無分開脫落現象,這釀菜的技巧,其中必也有奧秘。

客家全豬湯

咱們台州人有句諺語,叫做「螺螄殼裡做道場」。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空間裡騰挪,照樣能施展拳腳。這句話可褒可貶。貶者言其小題大做,或埋怨提供的條件不足,使自己沒有發揮空間。從褒的方面看,倒也不失為讚揚一種能力:即使在條件不足情況下,仍然能夠發揮超乎尋常的潛力,把事情做到極致。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說,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要創造條件,外部環境很艱苦,卻能化壓力為動力,積聚能量,突破瓶頸。

人與人真是不同啊!你抱怨吃螺麻煩,人家卻能不厭其煩地炮製出田螺塞肉,以追求美味的極致。抱怨永遠是留給失敗者的,這話還真是有道理。

【雲端原創】

(作者聲明:本人文字皆為原創,抄襲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