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吃綠豆芽》

2019-10-17   雲端原創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台州人把做白日夢,比喻成「做夢吃綠豆芽」?

綠豆芽,由綠豆水發生芽,一夜可成,在菜場裡屬於低檔蔬菜,兩塊錢可以買一籮,炒出一盤應急素菜。

綠豆芽脆,但寡淡無殊味,須與其他個人風格明顯的食材搭配方有起色,如火腿、香腸片、鱔絲等。

說實話,綠豆芽,它,從來也沒做過什麼光彩照人的主角菜。在台州的知名地方小吃麥油脂裡面,綠豆芽不可或缺,但也僅僅是配菜而已,因身材細長,履行著它極好的填充和連接功能。

台州人做夢不說做夢,說「亂夢」,夢裡是不講什麼嚴謹邏輯的,腦細胞像壞掉的琴鍵,音符隨機跳躍,此起彼伏,亂的很。從字面上看,台州人的意思是: 在胡思亂想的夢中,居然還美滋滋地夢到吃綠豆芽,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我本以為,按著台州人的原意來形容異想天開,應該用「做夢吃鮑肚」、「做夢吃燕翅」之類說法,方能顯出異想天開的遙不可及和滑稽可笑。但是在這句俚語的初創之時,一定是綠豆芽的珍稀程度超過燕翅鮑肚,人們才這麼說。自古以來聰慧的台州人,難不成會在綠豆芽這件事情上犯迷糊?

這麼一想,我就去查了。還真找到依據了。原來食用史起源於宋代的豆芽,當年也是身段嬌貴,得了雅號「如意菜」,取其形似如意,又白美獨異、冰肌玉質,被美譽為寸長的金芽、白龍之須,聽起來,已經是御用的檔次。

宋元時期豆芽的吃法主要是去綠豆殼後,過沸水略焯,然後以姜醋汁涼拌,或以肉臊拌之,那時的豆芽,是絕對的主角菜。古人發豆芽不容易,不像我們現在有自動豆芽機,可以定時補水加濕。古人發豆芽,全靠自己上心: 綠豆用冷水浸泡二宿,候漲換水。豆子鋪在濕潤的紙上,得定時查看水是不是乾了。但水又不能一次性多加,因為水多了,脆嫩的豆芽會爛根。所以古時發豆芽這事,需要在白天完成。

「做夢吃綠豆芽」,人在做夢,勢必已經在熟睡中了。「亂夢」亂得天馬行空,哪裡還能時不時醒過來,定時檢查豆芽的生長情況?水多,爛了。水少,又乾了。夜裡人要睡覺,不可能成功地發綠豆芽。如此一來,恍然大悟,原來台州人的意思,並非指綠豆芽昂貴吃不起而只能在夢裡享用,台州人要說的是,你既然選擇了睡覺,就不可能發出綠豆芽來;你選擇晚上發豆芽,就別準備睡覺了。不付出勞動,哪裡來的收穫?只靠腦子裡想想而不動手,那是憑空想著天上掉餡餅下來啊!

做夢是吃不到綠豆芽的。吃綠豆芽,這白美獨異的寸金之芽、白龍之須,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是睡眠。又想呼呼大睡,又想發出綠豆芽來,那是懶漢不切實際的白日夢,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是期待不勞而獲的痴人夢囈。

不過技術在進步,聰明努力的人,發明了豆芽機,徹底解決了這個「做夢吃綠豆芽」的困惑,但這個俗語由於它生動形象的諷喻,紮實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民間被保留了下來,也時時提醒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做事要穩重,一是一,二是二,有多少力量放多少炮仗,不要「亂夢吃綠豆芽,拉屙掛叮噹」,什麼都眼高手低,說的比做的多,晚上躺在床上想想都是豪情萬丈,第二天起來還是一副老樣子,異想天開的念頭永遠懸在半空,沒個靠譜的邊際。

【雲端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