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泳協,一個光州的笑話

2019-07-28   體育觀察者-楊旺

這次游泳世界上最臭的打臉,莫過於澳洲選手霍頓。

在游泳比賽前7天,更確切地說從2019年7月21日開始之後,他是澳洲隊友、媒體和泳協心目中的英雄。這一天男子400米自由式項目是第一項進行的比賽,儘管沒有在泳池中戰勝老對手,看著對方拿到了四連冠的偉業,但他也乾了一件自認為「很鬥士」的事兒——在頒獎儀式上,他拒絕了上台合影的倡議,全部過程中始終臭著臉。

有兩個證據證明他此舉是蓄謀已久的:第一,在領獎台,他曾動員另一位獲獎選手德蒂不上領獎台。還有一個,則是他持之以恆對孫楊的攻擊性,從三年前的里約奧運會,到兩年的布達佩斯世界錦標賽,再到這次世界錦標賽,處處可見他攻擊和謾罵孫楊的影子。至於這樣做的動機,據他此前接受《雪梨先驅者晨報》採訪時承認,他說這些話是有意為之,是效法他的前輩約翰·伯特蘭的招數,目的是用故意輕蔑對手的言論去打擊對手。當然最深層次的原因來自於澳洲泳協的鼓動甚至趨勢——澳洲泳協主席事後公開表態支持霍頓所做一切,澳大利亞游泳隊則揚言和霍頓在一起,以「和平純潔」的名義。澳大利亞隊游泳隊還有名將表示,霍頓的做法,是澳大利亞的勝利。

不過在7天以後,也就是2019年7月27日,一家媒體曝出霍頓隊友、澳大利亞女選手沙·傑克常規的賽外興奮劑檢查A瓶樣本檢測結果陽性。隊伍給出的原因,是她因個人原因缺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少數隊員、少數官員知道這個情況。

在這一消息被引爆之後,有記者做假設:如果世界錦標賽推遲有一星期,在第一項400米自由式和孫楊短兵相接後,霍頓還會搞出那麼大動靜、公開展示他的立場嗎?

至少霍頓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在面對歐美記者採訪的時候,霍頓不再大發厥詞,而是不發一言。同樣臭著臉。

第一拳:偽君子&藥罐子大聯盟

在攻擊孫楊事件上,澳大利亞和英國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是1月底發起攻擊孫楊的急先鋒,而澳大利亞的《星期日電訊報》則是在7月份游泳世界錦標賽之前完成了交接棒,他們披露了一份長達59頁關於孫楊與興奮劑檢測人員衝突的「完整報告」。

兩大英語國家的媒體在關鍵節點配合默契,但更默契的,還來自於兩國的游泳選手。

馬克·霍頓率先貢獻全世界瞠目結舌的領獎颱風波,讓自己占據了各種頭條,各種熱搜,據說回到食堂,還得到了這兩個國家不少選手的起立鼓掌。而兩天之後,在孫楊以1 分44秒93 獲得男子200米自由式冠軍後,他的英國朋友鄧肯·斯科特來了,拒絕和中方來握手。而在公開採訪中,除了英國蛙王皮蒂,還有戴維 · 麥克倫和米切 · 拉金予以支持。

那麼,霍頓們所呼籲的和平純潔運動的動機是否純潔,這兩個國家到底有多純潔呢?

聲援霍頓的澳大利亞名將托馬斯·弗雷澤-霍姆斯被曝因在一年內錯過了三次藥檢一度被國際泳聯禁賽12個月。而一直在譴責孫楊,遠在澳洲遙控的澳大利亞隊員馬德琳·格羅夫斯本人也險些遭遇禁賽——她曾錯過了兩次藥檢,但沒有錯過第三次。國際泳聯反興奮劑小組發現,藥檢人員沒有「竭盡全力」在大學宿舍里找到她。

在他們的聲援中,斯科特和霍頓等人都是泳壇的清潔器,但三個月前WADA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公布的禁藥使用情況名單卻透露出相反的欣喜:在2019年4月份公布的WADA2016年的各個國家被查出使用違禁藥物的次數中,英國高居第一,其次就是美國隊,至於霍頓的國家澳大利亞則是排名第四,中國連前十都沒有進去。

看清楚事實了吧:澳大利亞人在反對國際泳聯及其興奮劑問題處理方面一直是所謂「直言不諱的領導者」,澳大利亞游泳一直在標榜純潔,但在金牌數量和興奮劑醜聞上面他們足以位列世界前列,這不能不說是讓人諷刺的事實。

事實證明,就連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偉大的游泳選手索普也被法國《隊報》爆料使用禁藥。只是澳大利亞傾舉國之力力保他們的民族偶像索普,索普才以直接退役逃過一劫。對於這種情況,有媒體甚至笑稱,澳大利亞游泳隊就是一群「偽君子」。

第二拳 被玩壞了的雙重標準

觀看澳大利亞在本次游泳世界錦標賽上的表演,發現有很多邏輯我們看不懂:

澳大利亞隊員沙·傑克在INS上宣布退出世界錦標賽,這一天也恰恰是澳洲媒體開始攻擊孫楊的日子。有人懷疑,這是不是為真正給用興奮劑打掩護?

同樣是沒有調查結果,CAS國際體育仲裁法庭還沒有舉行聽證會前,就對孫楊進行「有罪推斷」公開譴責和惡意攻擊,但對於自己的運動員,卻要被媒體曝光之後才不得不承認此事,理由是保護「運動員隱私」,尊重秩序。對自己人「護犢子」,對他人「高標準、嚴要求」,澳洲泳協這一手玩得夠溜啊。

更甚者,是他們偽裝正義的旗號,跳出來環環相扣地予以攻擊,還慫恿無知選手一起抗議,但同時卻隱瞞自己人被檢測興奮劑陽性的事實。這不僅是雙重標準,更是涉嫌破壞秩序、惡意攻擊誹謗的嫌疑,更是「虛偽」的假正義!

本來,若是一般的事情,或者說,若是一般的國家,也沒有什麼。但這是澳大利亞,一個義憤填膺的國家,一個全民申討孫楊的國家。如今呢?最大的尷尬,就是他們自己,恐怕都無法自圓其說。因為,對運動員來說,與他們朝夕相處最多的人,其實還是他們自己國家的運動員。面對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涉及的興奮劑風波,澳大利亞隊想以沉默,或者難搪塞過去了。只是不知道那時候義憤填膺的運動員們,如今怎麼想?怎麼表態?

只可惜,在一個「雙標」橫行的社會,這樣的事情,是看不到了。

人們還有很多的疑問:比如隨著事情被媒體曝光,澳大利亞也大喊「零容忍」。但之前呢?為何知情不報?為何用個人原因搪塞?客觀地說,若是澳大利亞真的是零容忍的姿態的話,那麼世錦賽之前,就應該將相關的事情公之於眾了。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如今,比賽都快結束了,他們才公布,而且,還是被迫的。

對於涉藥原因,澳大利亞宣稱稱是遭人陷害!那麼全世界都有罪就澳洲無辜?

這是7月的光州,一群澳大利亞人給我們留下的最大笑話,一個被封為鬥士、打假英雄的霍頓,一個團隊一致朝孫楊開火的團隊,一個雙標下的澳洲泳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