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用人設還是做回真自我?

2019-12-24   射手座惡魔


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二季中,當蘇西戰戰兢兢的走進蘇菲.列儂那富麗堂皇的豪宅時,以為迎接自己的將是一頓毒打和拷問,但最終卻是披著一身貴婦皮草出來,蘇菲列儂一言不合就愛送人皮草,因為她穿過兩次就不再穿了,剩下的都送人。



這和她扮演的貧苦的底層皇后區主婦蘇菲可真是天壤之別。

她要求讓蘇西當她的經紀人。

我們這才知道蘇菲 列儂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戲劇學院,她曾經的理想是戲劇、百老匯、莎士比亞,成為一名藝術家,那才是她想要走的道路。

在四五十年代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蘇菲的身世想必不凡,至少和米琪的媽媽一樣是富三代。富人家庭里的第三代女性有家族基金,衣食無憂,自然可以遵從內心,去喜愛藝術。

從藝術這條路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

甚至可以說從事藝術之路,是一條非常痛苦的路。

有無數有志青年曾經心懷夢想成為萬里挑一的音樂家,畫家、劇作家,可是有更多的學音樂、寫劇本、學美術的人卻是做了一輩子,但卻從來出不了頭,不僅出不了頭,可能還失去了很多作為普通人擁有的幸福和機會。


從事藝術行業,資源、天賦、運氣都缺一不可。

看那些富N代的藝術之路,與其說三代才培養一個貴族,不如說往上說三代的階級進程無一例外的是農民---生意---學術(包含藝術)。

所以,很多人說藝術行業是富人行業。

也有例外的,那些天賦極高的人,即使沒有家族支持,沒有太多的資源,憑著足夠驚人的天賦,可以衝破沒有資源的限制,哪怕生前淪落,身後也會名留青史和不朽。

但這樣的人,人類文明史上畢竟是鳳毛鱗角,而沉入汪洋大海,悄無聲息的則是不計其數的普通人。

所以,可以想像,當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戲劇學專業的蘇菲,一定經歷過非常大的困難和黑暗,甚至可能在想要放棄的時候,當時紐約的名牌經紀人、營銷天才哈利 德雷克找到了她。

他給蘇菲制定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商業套路,也將蘇菲曾經對於戲劇的夢想和期許完全的擊碎了 。


某種程度上,那個挺著假肚,肥胖、言語粗魯的皇后區蘇菲有多成功,那個心懷夢想的真正的蘇菲就有多痛苦。

所以在真實的生活里,蘇菲內心刻意的將「皇后區蘇菲的生活模式「完完全全的隔離開,她其實內心一點也不曾認同過」皇后區的蘇菲「,但這個身份卻給她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財富和榮譽。

她想從事的藝術和戲劇,卻給她帶來沉重的打擊和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她不喜歡、不看好的底層婦女形象卻老少皆知,讓她擁有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她將這種結果理解為是男權社會的現實,她認為在當時觀眾能接受的女性形象就是那個樣子的,可以被取笑的、粗魯的、沒文化的底層婦女,只有被醜化的,甚至性別特徵都要模糊的形象才能被大眾認可。

所以,在她第一次和米琪見面的時候,直言不諱的說,想在這行出頭,要把自己的洞堵上。

在順從大眾喜好這條路上,她終於成為了一個面目模糊的人。

但在見到米琪後,我相信對她是著很大的衝擊力的。


米琪是一個堅持自我的人,她從來沒想過要放棄自己的美貌、品味和教養,也從來不曾想過要為一碗飯而成為一個根本不像自己的人,對米琪來說,她的單口喜劇就是來自她的生活,來自她本人。她從來沒想過要在美麗、優雅、幽默和品味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她不需要找平衡,這些都是她的本質,她只要做好自己,繼續保有自己的特色就足夠了。

而蘇西竭盡全力在維護她的這些特質,除了專業上打磨之外,並不想讓她做任何不需要的改變,蘇西也不會強迫她做任何事。


蘇西知道,一味的為了取悅觀眾,譁眾取寵、刻意的段子只會尬場,而不是高級的單口喜劇。

可以在專業上不斷精進,但絕不會為迎合所謂的流量而沒有底限的扮丑,她們明確t知道怎麼樣才是對的,怎樣才是自己的特色。

雖然演出機會需要自己爭取,而且都是在昏暗不入流的小酒吧,在等待的後台就緊挨著男廁,但都擋不住麥瑟爾夫人的綽約風姿,幽默風趣,台上她是那個極具幽默感的女人,台下她是一位有格調的淑女,並且三觀很正。


米琪的活力、自我,對自己喜愛事業的一往無前,都讓蘇菲想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所以,她才毫不猶豫的炒了一手捧紅自己的經紀人哈利 德雷克,哪怕他在業界權勢傾天,而蘇西用名不見經傳來形容都是對她的讚美了,但蘇菲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蘇西。

某種程度上,蘇菲是勇敢的,也是具有反思能力的。她也從未忘記過自己的夢想,而她的喜劇也開始顯現頹勢,她的轉型勢在必然。

但轉型之路對她來說,演技與實力並不是問題,最難過的是自己心理這關。

她從心裡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觀眾會喜歡她的本質和才能。


多年以來,深深的烙印已經打在她的心頭,人們只是喜歡媚俗的、浮誇的表演,她已經不相信自己能夠單靠才能和本真就能贏得觀眾的喜歡,她也不再相信自己有那樣的才氣、運氣走艱辛的藝術道路。

她在排練現場那一系列的各種作,都是面對專業戲劇演員時的不自信。

她想全力掙脫喜劇演員蘇菲的人設,越想掙扎,痕跡越重。

多年來,她的經紀人一直在跟她說,觀眾喜歡這樣庸俗的人設,喜歡一個被塑造出來的人格,沒人喜歡真實的你,大眾不喜歡那些深沉、高雅的藝術。

每當蘇菲往前走一步,內心那個否定自己的聲音就一直在跟她說,別過去,呆在這裡最安全。

跨出舒適區,一定是痛苦的。

不僅僅是外在環境和演出風格的巨大變化,還是過往自卑的烙印。

巨大壓力之下,蘇菲演砸了。

結束之後,她無法接受這一切,而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經紀人蘇西。


蘇西對她說:其實你排練的時候演得非常好,的確他媽的非常好!機會本攥在你自己手裡,但你自己親手將它毀了。

我相信在第四季里,蘇菲還會有成長的機會。

因為她不缺判斷力,規劃力,也擁有夢想,誰又不是在路上跌跌撞撞的成長呢。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蘇菲的演員簡 林奇,曾在第一季中客串時,就榮獲了艾美獎最佳客串女演員的提名。簡 林奇本身就非常的多才多藝,她擅長歌舞劇,本身就是藝術碩士,參演過多部影片和電視劇,既是演員,又會寫劇本,當過編劇,還參加過多部影片的配音,同時還得過艾美獎真人秀的最佳主持人--《好萊塢遊戲夜》。

舞台上的蘇菲演砸了,可是真實生活中的蘇菲同樣擁有高等學歷,但卻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的走出舒適區,擁有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