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南省禹州市舉辦的「歌唱祖國·禮讚英雄」2019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全國常務理事會議暨第二屆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展演盛典活動中,南充市南部縣音樂教師周曉勇、周翔宇父子的原創歌曲《升鍾寺起義》《豐收田野奔小康》作品榮膺金獎。
近年來,周曉勇、周翔宇父子創作的反映南部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家鄉新變化的近1000首原創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他們緣何熱衷於創作讚美家鄉、歌唱美好新時代的音樂呢?近日,筆者來到南部縣第二中學採訪了周曉勇,深入了解他創作背後的故事。
出身貧寒立志改變生活
美麗的升鍾湖畔,人們依水而居、因水而興,淳樸的民風孕育出獨特的鄉土文化。花燈、根雕、鄉土歌曲、書畫等民間藝術應運而生,並在不斷傳承中發揚光大。在一批批本土藝術家的努力下,這些民間藝術逐漸從大山深處走向國際、國內大舞台。
現年52歲的南部二中音樂教師周曉勇就出生在升鍾鎮的一個普通家庭。「走出貧窮的大山是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周曉勇回憶,在他幼年時代,庫區群眾一窮二白,家家戶戶窮得「叮噹響」,人們都在為填飽肚子而努力。
「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周曉勇告訴筆者,回憶起童年生活的艱辛,他那幼小的心靈總是做著一個夢,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學習改變自己,長大後能到外面闖闖,過上殷實的生活。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周曉勇告訴筆者,那時,雖然家庭貧寒,但他的家庭文化氛圍很濃。周曉勇的外公是一名教師,擅長琴棋書畫,母親也是有文化之人,吹奏口琴是把好手。在良好家庭文化氛圍的潛移默化下,周曉勇對學習音樂種下了一份情愫,立志要學習文藝,走出落後的小山村闖出一片新天地,並用自己的音樂歌唱家鄉。
1982年,周曉勇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升鍾小學從教,一邊走上講台教學生,一邊自學寫歌,追逐他的音樂夢。
1985年至1995年,周曉勇自學自編歌曲,並把多年寫下的原創音樂作品投向全國各地雜誌社。1995年,在一家雜誌社發表的原創作品《那年中秋》,被南京藝術學院張振基教授發現,兩人結下師徒情緣,他也順利到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更深的樂理專業知識。
創作歌曲讚美家鄉變化
這段時間,周曉勇正對最新原創歌曲《嘉陵江東滿福壩》作定稿打磨。「嘉陵江風光旖旎,一座現代化新城正迅速崛起。」當筆者問及周曉勇創作背景時,他表示,南部水資源豐富,水文化深厚,他希望創作一首讚美「親水南部」新變化的歌曲。經過多次實地採風,將歌曲取名為《嘉陵江東滿福壩》。
周曉勇正在編排歌曲
為了創作需要,在學校工作期間,周曉勇白天利用課餘時間踏遍鄉村採風,晚上在家伏案學習全國各地民間歌曲,翻閱各類音樂讀物,思索琢磨進行創作。「鄉村從來就不缺少素材。」據周曉勇介紹,他長期在農村工作生活,家鄉的一草一木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為他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今年8月,周曉勇帶著自己原創作品《升鍾寺起義》遠赴河南省參加第二屆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展演盛典活動,一舉摘得專業中老年組金獎,並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文化愛心大使」榮譽。
「《升鍾寺起義》素材來自家鄉紅色文化濃郁的升鍾湖畔紅軍村。」周曉勇介紹,升鍾寺起義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四川最大的一次農民武裝起義,為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勝利入川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志,讓他倍受鼓舞,他創作這首歌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紅軍精神永不朽、不忘初心跟黨走。
「好的作品都有靈性,源於現實生活,抒發內在情感。」 周曉勇介紹,他堅持三十餘年筆耕不輟,創作近1000首歌曲, 100餘次獲各類大獎,20餘首原創歌曲作品連續4年收錄《中國優秀原創歌曲百首》中。2008年,選送《儺鄉跳儺燦春光》,獲感動中國新創歌曲徵集二等獎;2015年,選送《又見紅皂角》,在《青年歌聲》雜誌上發表;2015年,選送《賢聖禹跡山》,在馬來西亞國際藝術節獲銀獎;2017年選送《紅軍燈碗腔》,在《青年歌手大賽雜誌》收錄發表。
追夢音樂夢 上陣「父子兵」
「既要深入生活,又要不斷學習,才能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周曉勇告訴筆者,參加工作後,他一直堅持追夢音樂,要把做音樂的事業影響到家人及身邊人,讓更多人追尋音樂夢。
「我的父親對我影響很深,為我追求音樂夢創造了很多機會。」周翔宇說,父親周曉勇對他要求很嚴,從小就灌輸音樂方面知識,一有機會,就鼓勵他參加國內、國際各種大型比賽活動,有時父子倆同台合作、同台競技。
在父親的影響下,周翔宇也選擇做了一名音樂教師,同樣默默奉獻三尺講台,為農村孩子搭建起一個個音樂世界,開啟孩子們的人生藝術之路。周翔宇曾獲得第二屆民族之聲大賽金獎、亞洲音樂節金獎。今年,周翔宇參加河南第二屆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展演活動中,他的原創歌曲《豐收田野奔小康》獲專業青年組金獎。
如今,年過五旬兩鬢斑白的周曉勇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他對三尺講台的痴迷,對原創音樂的不懈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
「原創音樂就是原生態歌曲創作,要注重結合本土地方文化元素。」周曉勇說,目前,他正致力研究校本教材,把原創音樂和南部紅軍文化、儺戲文化、旅遊文化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及民俗活動等資源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南部人文精神,創作出符合南部「味道」的歌曲,歌頌讚美新時代,凝心聚力建設美好家鄉。
來源:教育導報 文圖 | 張櫪 李果 高林陽 編輯 | 何元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