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生 武術的控制與打擊

2019-09-23   風雲生0

曾經看了《精武》10期廖志武先生的文章,《截拳道未嘗不可以叫李氏泳春》,感覺意猶未盡,很想就此問題也談點什麼,可必須要說明,對廖先生文章的主題,論點與論證我毫無異議,我僅是在廖先生文章的幾個細微末節的問題上,感覺先生似乎對中國傳統武術很不了解,所以才狗尾紹貂,跟在後面談談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先說一個與主題無關的小問題,廖先生文章中將泳春拳的泳字寫成詠字。據我所知,國內的泳春拳有很多是寫成詠春拳的,但就李小龍所師承的葉問宗師一脈,則嚴格要求寫成「泳」春拳,意為「言永春拳」。所以如果將截拳道視為李氏泳春,那麼就必須是言永春。

其次,在廖先生文章中有「……有利於發揮詠春拳特有的寸勁」。對於這句話,實是難以形容!何為寸勁?實際上中國武術講究勁。例如彈抖勁、渾圓勁、螺旋勁……

我曾就此求教師父,師曰:中國武術各家勁法雖有訓練方法上的差別,本質卻無異,都屬於整體勁力。

泳春拳的寸勁,拋開語言與用字習慣上的差異,其實就是中國內家拳整體勁力在短距離發放的表現。在鐵砂掌的口訣中有「出手軟如綿,上身硬如鐵,觸手如爆炸,寸許勁擊」之說,此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的武術家松田隆智也曾以中國海外武術家,八極拳與螳螂拳傳人蘇昱彰先生作為研究對象,用科學儀器直接測量其發出的寸勁。結果表明,世界上發力最強的技術是泰拳的掃踢與空手道的側踢,其力量超過800磅。而蘇昱彰發出的寸勁也達到了800磅,可寸勁的持續震盪時間為空手道側踢的20倍。

這個測量與研究,對此結果曾公開發表與國內的武術雜誌上。所以說,真正練任何一門內家功夫,修煉有素者,皆可以發出極具殺傷效果的寸勁,它怎麼可以說是泳春拳特有呢? 最後,是廖先生文章中提到截拳道中腿法占到70%的比例。我個人則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本質不在腿法比例,而是截拳道腿法多高腿。而泳春拳腿法少有過腰高度的,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傳統武術多提倡「好腿不過膝」,這是由於傳統武術的技術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李小龍能夠自如運用高踢腿法,從技術上來說,對傳統武術是有所突破的。

在傳統武術中,實戰訓練的精要是圍繞「控制」與「打擊」兩個要素進行的,所謂的控制,是指實戰中通過「搭點」、「接手」對對手實施控制,破壞其重心,使對手處於失衡、失重,處於短暫的「癱瘓」一樣的狀態時,將對手發放扔出,或施以致命打擊,而在這一過程中,人的下盤功夫至關重要,傳統武術中所謂「拳打三分,腳打七分」。

風雲生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