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英國小王子喬治參加小姨婚禮時,踩到婚紗,被媽媽拉到一旁訓話。
其實,在一些特殊場合,這種方式無疑超贊:既照顧了孩子的尊嚴,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
冷處理是一種謀略和智慧。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適當使用,但是它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使用的,它不等於冷暴力。冷暴力,是一種用冷漠,冷淡對人施以的精神壓力,在婚姻關係中常常出現。
那麼,家長有哪些行為屬於「冷暴力」呢?
1. 你很忙,當孩子呼喚你的時候,顧不上孩子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家長比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忽視孩子的呼喚,有的乾脆就是對孩子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
不良後果:
孩子受到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正確做法:
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回應:
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
爸爸/媽媽有點手頭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嗎?
請注意,回應孩子的時候請看著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孩子犯錯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跟爸爸媽媽道歉或者間接表達歉意的時候,爸爸媽媽直接拒絕或者冷漠對待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父母怒氣沒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還想繼續懲罰孩子的做法。
不良影響:
孩子就是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夠認識錯誤,並且能夠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自尊心很強。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給出積極響應,孩子對於自己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做法產生質疑,影響以後類似問題的處理。或者導致孩子過於沉浸在自責和內疚情緒中不能自拔。影響身心健康。
正確做法: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及時給出正面的響應,告訴孩子犯錯就改是很好的行為,能夠用勇於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對孩子做出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恩諾教育指出: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